Tag: 動態清零

內地近日推出20條防疫措施。包括放寬入境隔離,縮短至「5+3」,並取消航班熔斷。(亞新社)

疫情之後的大變局

經過3年的疫情打擊,加上全球政經環境大變,疫情過後,更大的震盪也許才剛開始。而全球產業鏈重組、美歐全力「去中國化」,都動搖了我們過去對政經世局的認知。在這個大時代,政府的領導能力特別重要。

學界在疫情中所付出的努力,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Shutterstock)

美麗傳奇

期盼往後能讓一班在疫情下付出努力的前線人員看到支援政策的由零到有,幫幫前線的教育工作者將煩惱及困局「動態清零」。

內地不輕易放寬跟香港通關,如果不思變通,香港最後只會自吃苦果。(Shutterstock)

疫後重建

在政府的抗疫政策下,香港四大經濟支柱全線淪陷,明眼人都看得出,我們正一步步走向衰落;再不改變對策,只有死路一條。

疫情未有平復跡象,還需嚴格防疫。(Shutterstock)

疫情應對

精準防疫主要是紓減,不是解決。解決還靠動態清零,防疫的手段日常化,讓市民與之並存,爭取動態清零或病毒馴化。我曾建議的深港通關,防疫與經濟民生一體化是大的變革,卻可使香港借深圳有更大的經濟民生迴旋空間。

中國的全力抗疫成績,是驗證國家對人民生命的重視,是國家防疫規劃、醫療體系應變、公共衞生治理、防疫物資,綜合的、嚴峻的考試。(Shutterstock)

3年生命教育大課

從保障老百姓生命與健康的大前提出發,亦要顧及防止周邊的擴散。抓住這兩大重點,布抗疫的大局,施行種種應變政策,中國的「動態清零」,是值得世界各國嘉許的。

中央政府堅持動態清零,是既減輕代價,也趁機加強地方治理應變能力,不讓放鬆。(Shutterstock)

動態清零

西方採取與病毒共存的「躺平」策略,風險不小。重病與病死者在醫療開始針對之下規模減少,但死者亦眾,後遺症缺乏應對和報道,形勢未如表面的樂觀。中國堅持動態清零,是人命為重。

病毒變異迅速,香港還要防範下一波的可能性。(亞新社)

防疫與公屋

解決疫情,香港才可全面開始復原,並尋求發展。解決基層住房問題,可以根本解決社會最大的矛盾和分歧,有利社會和諧,消除政治危機。

4月4日上海宣布2500萬市民再度進行核酸檢測。圖為上海長寧區仁恒河濱花園住戶分批下樓接受檢測。(靳宗忻攝)

親歷上海防疫二三事

4月4日上海宣布2500萬市民全民再核酸檢測一次,一日之內從16省及解放軍,調來10萬醫療大隊,要「不漏一戶,不落一人」、「應檢盡檢,應收盡收,應查盡查,應治盡治」。

現屆政府能否在餘下任期內達到動態清零?(亞新社)

寄望新政府

現屆政府已成留守者,以往績看,很難對之有期望。新一屆政府是香港希望所寄,防疫治疫政策怎樣抑止疫情,怎樣與經濟、社會、民生平衡,將是考驗。

近日全國多地再出現病例。深圳市政府宣布封城7天、進行3輪全民強檢。(Shutterstock)

抗疫政策永遠不變?

對抗疫情,最「正路」的方法始終是開發疫苗、特效藥,以生物科技帶動研發工作。動態清零的方式是結合醫護和行政措施,好處是見效快,但耗用的人力物力太大,只屬一時之計。

民眾面對前景不明,或「預測」會有災難發生,都會以搶購、囤積物資作為自保。(Shutterstock)

搶購 自救 出路

疫情緩和之後,香港真的是百廢待舉。如何重振經濟、恢復對外往來,都要從長計議。中國終歸要重回國際社會互聯互通,香港何嘗不然?適當地展開探討疫情緩和後「與病毒共存路線圖」是務實做法,不是彌天大罪。

老實說,香港沒有條件封城,政府應盡快說明。(灼見名家製圖)

切勿封城

問責是一回事,但硬說政府沒有落實動態清零,而且是故意放軟手腳、陽奉陰違而造成今日局面,我覺得是言過其實,把抗疫工作過度「政治化」了。

作者認為,現時唯一的方法還是要逐區清零。(亞新社)

日患上萬

動態包含變化,要適應時勢的轉變,具體政策措施可有不同。從每天萬宗確診到清零會有不同階段的防疫治疫方法,無必要一成不變。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