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停課不停學

網上視頻教學,未有想到春風化雨,變作考驗貓兒是否捉到老鼠。(Shutterstock)

教學範式改變

今天的全球,新冠疫情幾乎是無孔不入,生命保障是重情重理,再教育先進的城市,學童返校上課的權利都不再必然,隨時停止在校實體課,啟動在家網上學習,乃至應測應考,已是學校教育新常態。

易安吟誦早前寫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以責備趙明誠。(Wikimedia Commons)

誠、性之德也

時維9月,又是新學年的開始,教育局早已宣示9月23日前不會恢復對面授課,學習是終身的事宜,多學少學、早學遲學原不是問題,但對人生最重要的一個學習年度的中六學子來說,便是一個難忘的挑戰。

現在的社會,已經是實體社會與虛擬社會並存。我們的學生,早就已經在虛擬社會裏沉浸地生活了。(灼見名家製圖)

數碼素養360

數碼素養的養成,關鍵在運用。而並非多上些數碼課,或者在現存的電腦課多加點數碼知識,就能達到,而需要學校有全面的策略。學校的角色,非常關鍵。

專業操守的原則也許不變,但是操守的具體闡釋,一定會隨着社會的變化而不一樣。(灼見名家製圖)

專業教師的身份

教師比學生有較大的經驗積累,對於社會和文化有更深刻的體驗和認識,對於人際交往有基本的原則和素養;應該可以給學生重要的啟發。但是,學生的「路」,卻不一定是教師能夠指出、預測,甚至理解的。

我為到能夠復課而感恩,有困難,但總可解決,我們的力量就是能夠維持日常的生活,只要我們能恢復過來,學業也好,工作也好,總會慢慢好過來,這是我們對抗疫情的最佳武器。(灼見名家圖片)

重拾校園時光

重回校園,站在校門前迎接孩子,看見孩子們一張又一張的笑臉,我自己也不禁笑了出來,原來看似日常的事情──上課,也需要我們刻意經營,珍惜保存。

對於學生學習能力的新發現,非常可貴,需要珍惜,希望不要輕易丟掉。(灼見名家圖片)

從疫情看到什麼?

離開了課室,給了教師一個機會,試驗各種讓學生掌握自己學習的可能性。這些試驗,並不一定馬上生效,也要準備會有失敗。但是疫情逼出來的嘗試,似乎並沒有普遍的挫敗。這是非常可喜的。

線上學習的啟示,應該可以慢慢滲透到傳統的學習領域裏面。(Shutterstock)

線上學習帶來了什麼?

現在,停課以後,教師掌握數碼教學,應該已是不在話下,而且發展潛能甚大。學生運用電腦、上網,應該也不再有技術障礙。問題是:這種新的學習形態,是完全作為權宜之計,曇花一現?

疫情中網上學習如雨後春筍,當中高下立見,更突顯學習的貧富懸殊。(Shutterstock)

在疫境下富起來

行動上富起來的人,他們會利用這段時整理自己所學,透過在家沒有課堂的時間,利用網上的資源作更深入的探知,利用因為疫情而免費開放的學習資源,探究自己的興趣,探索自己的生涯規劃。

線上教育並非只局限於網上授課,商機無限。(Shutterstock)

線上教育商機無限?

目下的情況,為線上教育創造了史無前例的空間,不僅是正規及非正規教育可以運用線上學習彌補部分課堂活動的消失;在職人士亦可以趁這個機會線上進修,獲取新的知識或技能,為日後事業發展加添本錢。

要從學生的角度設想:就算是每個學生每周有一次能夠回校,舒展筋骨、見見同學老師、接觸新鮮空氣……都是非常重要的。(灼見名家圖片)

疫情.持久.彈性

長期把學生關在家裏,不是辦法。可否有彈性的停課?新加坡原來打算每周「在家」一天,筆者上周就認為是「可攻可守」。我們有沒有可能實行彈性「回校」一天?

孩子在家中學習,家長的責任更大了。(Shutterstock)

「停課不停學」:疫情過後

假如真的要在痛苦的疫情之中,把「停課」看成是突破常規的難得窗口,從而提煉出一些良性的「未來」元素,就需要在繽紛的嘗試之中,尋找一些有普遍意義的原理,在疫情過去之後,留下有益的後繼影響。

疫情過後,校內時間的安排,也許會有新的考慮。(灼見名家圖片)

「停課不停學」的啟示

「停課」,不免使人懷念校園的生活。很多學生,從小學到大學,都忽然感到與同學共同生活的珍貴,渴望有人「傾偈」。沒有學校,就沒有了群體活動,青少年的生活就完全不一樣。

學校仍有存在價值?要作出什麼的改變才可延續?未來學習模式會變成怎樣?(灼見名家圖片)

疫情下的教育生態

疫情雖有終期,但難保日後不會重臨,甚至就在不久的將來。同時,經過今次停課不停學的實踐,相信各校老師在電子教學方面提升了認知與技能,復學之後仍可適時運用,以補足實體教學。

不少香港家庭的居住環境擠迫,孩子在家學習並不容易。(Shutterstock)

在家學習──家?

最近,不少的群組都在討論同一個話題──家庭對於「在家學習」的準備。有朋友甚至批評:你們只知道講教師如何如何,可知道家庭是否承受得了?批評非常及時,也是許多學校面臨的挑戰。

教育局幾度宣布延長停課,最新公布是不早於4月20日分階段復課,而中學頭等大事的DSE公開試,暫訂3月27日開考。(Shutterstock)

由eMock到DSE

形勢逼着全港負責任的師生,電子遠距離教學必須擺上書枱,師生進行學與教的互動,eLearning、eMock統統都來了,可用的軟件都用了,停課不停學也被賦予實質的意義。

在疫情之下,通過網絡在家學習已經成為香港學生普遍的事實。(Shutterstock)

在家學習 天地無窮

在家學習的特點,是把學習的主要任務,從教師身上移向學生,增加學生自學的成分,例如增加書籍或者是網上的閱讀!假如香港的學校,因為疫情,反而提前認真地較大幅度嘗試學生主動學習,是否可以「把壞事變好事」?

「停課不停學」。教師們掌握新的教學模式,速度驚人。這些「在家教學」的新氣象,應該說是一種健康的現象。(Shutterstock)

學習:在校與在家

引進「在家學習」的另一種思路,是把疫症的「危機」,變成改變教學模式的「契機」。積極地看,「停課」正好是擺脫了課堂與課時的束縛,讓我們有空間重新思考,把「上課」轉化為真正的「學習」。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