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互聯網

藉政治人物逝世去表達某種信息,是中國政治文化一大特色,在當前的政治氣氛下,民間悼念變得十分敏感。(亞新社)

千秋功過 誰與評說

政治領袖逝世,通常有兩種版本的評價,一種是官方的,一種是民間的;官方評價沒有否定李克強的功績,但民間「口碑」更多的是稱讚他「貼地」、務實,更了解一般民眾的所思所想,而且肯講真話、實話,不迴避、不掩飾。

遙想交通與通訊皆不發達的古代,書信幾乎是古人在面對面之外賴以傳情達意的唯一方式。 ( Shutterstock )

人間有知音

置身碎片化的時代,就連生活亦難免變得支離破碎。在人與人的交往中,愈來愈傾向於享受電子郵件、手機短訊和社交媒體的速度,卻幾乎忘卻了手書信函的溫度。

中國現正面對美國在科技領域、資源、交通、規則以及數碼平台的「卡脖子」。(Shutterstock)

反思國家實力的「冷現實」

中美脫鈎後,無論在技術面還是產業方面的發展,中國不單在大部分領域會明顯落後,甚至陷入真空狀態;在芯片製造、人工智能及IT產業,更面臨發展瓶頸。細讀國家的「冷現實」同時,亦令人衍生兩點反思。

以富途的龍頭地位,無論從客戶規模、資產規模及產品服務,都跑贏不少同行。(Shutterstock)

富途亮點多 穩坐香港一哥

除了香港穩坐一哥,富途近年國際化成績同樣亮眼,先後在新加坡及美國站穩陣腳,最新公布進軍澳洲,當地有近千萬投資者市場,有競爭力的產品卻寥寥可數,富途未來在國際市場應該大有作為。

對評論員來說,譁眾取寵或者標題黨可能是其中一個出路。(亞新社)

新媒體下的評論新風格

在TikTok短片、其他社交媒體的「認真」評論中,我們都不時看到一些以認識什麼名人為榮或以X博自居的,以各種各樣譁眾取寵的標題黨來吸引眼球。這可能就是新媒體下的評論新風格吧。

楊潤雄早前在網誌發表文章指近來出現的「躺平主義」令人憂慮。(文灼峰攝)

理解躺平主義的背後

要「對症下藥,同心協力加強價值觀教育,扶持學生建立正向思維」的前提,就是要知道年輕人「躺平主義」出現背後的真正原因。否則,到時所謂的價值觀教育可能亦會適得其反。

伴隨着愈來愈多設備之間的無縫對接,未來將會實現全場景互聯網。(Shutterstock)

5G將引領更多創新的出現

5G與其他顛覆性技術帶來了創新的新拐點,5G將通過創新為更多的行業帶來重大機遇,也將重塑從研發到設計到製造、售後和服務的整個價值鏈的多個環節。新的篇章正在悄然開啟,而中國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將極為重要。

今日頂流明星鮮有演藝超群,多以擅長直播帶貨和吸引流量這等「忽悠力」定價。(Shutterstock)

造星經濟是怎樣吃「飯」

如果粉絲在追星之餘還有彈指神功的話,也許還能掙點收入,不過,許多中低産家庭兩頭在外,小朋友花光零用錢後,喊「上流不了下流不止,宅家躺平我説得算」。産業鏈上各路英雄還應回歸初心,文娛還是輕輕鬆鬆為妙。

在中國的「十四五」規劃中,科技創新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主題。(Shutterstock)

解碼中國創新文化

秉承同一個目標和願景是中國發展的關鍵動力。如果簡單地將奇蹟般的壯舉僅僅歸功於所謂中國政府的「威權主義」,對那些日夜兼程趕造方艙醫院的人和企業來說未免不夠尊重和有失公允。

特朗普的支持者當中,近八成即多達5000萬人認為他是被對手拜登以不誠實甚至違法的方式擊敗。(Shutterstock)

知識的危機

隨着科技的發展,互聯網、智能電話和社交網站進駐人們的生活並帶來便利,但同時,它們也為謠言和假新聞的傳播提供了沃土。然而要增強對現實和真相的辨識能力,成熟的知情社會是必不可少的。

國際社會關心新冠疫情會否令中美貿易戰惡化及出現外資「去中國化」。(Shutterstock)

外商會不會大批撤離中國?

外商會否大批撤離中國,將它們的供應鏈「去中國化」近期備受關注。我們的理解,外商公司的高管對中國的看法,很大程度上會基於對疫情後全球秩序重構情況的判斷,而絕大部分高管和董事會對此還未有清晰和一致的觀點。

老師教授批判思維、溝通及合作技巧,顯得更為重要。(Shutterstock)

新時代的學習與師道模式

現代社會,還很刻板的說尊師重道,就得看那是什麼樣的「師」和什麼樣的「道」了。只是出來「搵食」的師,個人沒有什麼修養,上課只照本宣科,不了解學生的需要,最擅長吹牛拍馬,這樣的師應沒有什麼可敬之處。

互聯網時代的確是一個前所未有的理想時代,因為它已經使得人的交往變得如此容易,無需任何成本。(Shutterstock)

互聯網時代的「人性」

儘管互聯網有光輝的一方面,但網上的人際交往卻到處充滿着人類本來所具有的「性惡」陷阱。因此,一些人開始相信,互聯網不是人類揚善的工具,而是人類可用來「揚惡」的最有效工具,是「惡人」的世界。

我認為時下年輕人的怨氣主要基於三個原因,第一是土地房屋問題嚴峻,第二是貧富差距擴大,第三就是青年向上流動機會減少。(亞新社)

如何與青年人溝通

自從修例爭議爆發後,社會的嚴重撕裂更明顯浮現。年輕人和我們這一代人的分歧特別嚴重,所以我認為我們必須想辦法,加強與他們的溝通,展開對話,才有助紓緩彼此的矛盾。

Page 1 of 2 1 2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