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李零說得精闢,研究中國「可以細化,但不能鬧到『白馬非馬』」,本末倒置。在鴉片戰爭研究上,不能夠因為新視角和新材料的引入,就將事件的本質輕易淡化,甚至改變其侵略行為之本質。
如此陰差陽錯的勝利景象,一方面造就數十年「有大黃即可無敵天下」的幻景,一方面卻也讓中國錯失了認清世界大勢的機會,直至鴉片戰爭的到來,轟醒了這個美夢,開始了清末喪權辱國的外交歷程。
大黃外交,是近代史上荒謬絕倫的一幕。其中寄托着朝野上下的天真誤解,也包含着對巨變前夕的茫然無知,而對手是來勢洶洶,船堅炮利的西方列強。了解這件看似滑稽的外交事件,有利在虛無主義的時代,思考自己的定位。
在書本上看過很多發生在伶仃洋兩岸的事情,例如香港的經濟奇蹟、深圳的發展速度及200年前有關虎門銷煙及鴉片戰爭的歷史等。有沒有想過親身帶學生去虎門實地觀察當地的環境及戰場古蹟?
近日文憑試歷史科有關中日關係的試題引起爭議。今次風波衍生出的遠超對一條試題各方的不同見解,關係到的更是對歷史科考評機制的挑戰和香港歷史教育的未來發展。
中華民族特有一種氣質,便是敬祖、重視家門家聲。一個有志氣的人活着,不光是為自己,而是為家人家族,更甚者是為國家和民族。也有一種延續家門後代的使命,強大祖國的宏願。
早前有小學教師在網上授課,沒有按史實譾解鴉片戰爭,備受各界批評。教育評議會主席、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校長何漢權認為,任何教學都要擺事實、講道理、說感受、邏輯辯證和向前看。立即去片!
英國人毫不遮掩其強盜邏輯,為什麼180年後卻有香港的教師去為英國人掩飾侵略中國的醜惡呢?唯一的解釋是有人以為可以發動另一次鴉片戰爭,目的是為了「割讓」香港,不是給英國,而是給港獨。
對中學生乃至教師而言,通過不同資料引入換位思考,月旦歷史人物,是較高階的思維,先要有較全面史實的掌握,亦要有判別資料真偽的基本能力,我恐怕換位思考不成,變成錯位思考。
從至尊天子,到尋常百姓,都喜歡聽謊言。或者說,喜歡聽好話、「吉利」的話、歌功頌德和「鼓舞人心」的話。至於這些話是否真實,或者有幾分真實,則是第二位的事。
香港命運的改變,若說是因為鴉片戰爭戰敗,被割讓給英國作為殖民地而開始,那是將因果關係弄錯。香港的重要性,全是因為鴉片貿易禁運,引致中、印、歐航線的中轉站出現改變。
五四運動對於古老的中國而言,具有非比尋常的啟蒙意義。與五四運動相表裏的新文化運動,把近代西方文明總括為「民主」與「科學」,其中包括國家的主權、民主、法治、自由、人權、憲政、工業、科學、礦冶、水利等。
美國前總統尼克遜寫了《1999不戰而勝》的一本書,理論來自中國的孫子兵法。書中末後這樣說:「當有一天,遙遠的古老中國,他們的年輕人,不再相信他們的歷史傳統和民族的時候,我們美國人,就不戰而勝了。」
鴉片戰爭以後,香港島周遭的海盜活動愈演愈烈。引致海盜橫行的原因,除大清水師在中英衝突中全覆沒外,更主要是受日益活躍的鴉片走私等不法活動的鼓勵,以及對香港新財富的垂涎。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