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教授指出,仍然有不少公司認為推動ESG會遇到困難,尤其是唯利是圖的投資文化,成為了香港資產管理執行ESG的一個重大挑戰。 政府和監管機構須提供經濟誘因,推動企業將ESG納入長久的策略。
香港自身的確未必有足夠的誘因鼓勵遊客逗留一段長時間,因此,香港政府應積極與其他大灣區城市發展「多站式旅遊」,扮演中途站的角色而受惠。
基層醫療健康發展督導委員會召集人李國棟醫生表示,《基層醫療健康藍圖》鼓勵在社區層面及時介入病人處理慢性疾病,長遠可以減少市民對專科和醫院服務的需求。
盧煜明教授認為,香港有優良的科研資源及紥實的科研基礎,多年來累積了不少具影響力的科研成果,也出產了很多出類拔萃的科學家。但是,如何把科研落地轉化為對社會有效益的技術和產品則極為關鍵。
選管會主席陸啟康上任逾3個月,對於未來的工作,他表示會進一步優化選舉安排,引入更多資訊科技和簡化選舉流程的可能性,優化對象除選民外,亦包括對參選人及票站工作人員的安排。讓日後的選舉更人性化、更高效率。
世界衛生組織早在2015年成立了國際抗生素耐藥性病菌監測系統,目標是透過國際合作有系統地收集監視數據。香港作為其中一個合作單位,可以多參與發展,建立一個能夠與國際接軌的架構以進行監測。
根據2020年香港的貧窮情況報告,貧窮兒童人口一直有增無減,貧窮導致基層青少年成長欠缺社會資本,阻礙他們在向上流動的能力,形成跨代貧窮的惡性循環。 要了解基層年青人成長背景,釐清阻礙他們發展的因素,
只有透過減低長者入住院舍的需求、政府直接資助及監管所資助院舍、促進一個健康的優質院舍競爭、全面的院舍評審、提升院舍專業人員及護理人員的供應及待遇,都是未來建設一個關愛長者社會的必須條件。
科學實證已確認,更有數據顯示藥物能抑壓病毒量,減低年長人士病情惡化甚至死亡的風險。這是對長者的一大喜訊,只希望家人或長者自己不要因為藥物未趕及註冊,就拒絕治療的機會。
查博士表示,鼓勵各位年輕人,在現在充滿挑戰的時間,不要動搖自己的信念。疫情雖然為本港的整體環境帶來衝擊,然而,香港和香港科技園堅持創科發展是不會停步。
在疫情中,我們要學會聆聽自己的身體,覺察身體有否發出壓力的訊息,當意識到壓力徵狀時,無論你正在做什麼,無論你有多關心現在的疫情(如正在接收大量有關疫情的訊息時)也要暫時放下。
社會要學曉聚焦預防重症死亡,才是走出大流行的方向。與病毒共存的大前提是提高疫苗接種率至全民,從而將新冠肺炎死亡率由2%,減低到千分之一以下,這樣才不會壓垮醫療系統,社會才有機會回復正常。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認為,衞生防護中心應該牽頭建立有效的溝通渠道,盡可能吸納這些意見領袖,以便他們了解最新的防疫信息和防疫措施的局限,彼此快速學習進步。
醞釀多年的M+,體現了香港獨一無二的多元文化,公眾來到M+不但可以欣賞及體驗其獨特的建築,更可以探索從本港及世界各地蒐集的藏品,M+展示的視覺文化包括視覺藝術、設計、建築及活動影像。
房協主席陳家樂周六(10月9日)在香港電台《香港家書》節目表示,房協會配合政府北部發展區的清拆行動,興建專用安置屋邨,以加快收地。除此以外,目前亦正規劃和興建25個房屋項目,是10年來新高。
我們將會開設編制以外的臨床晉升職位,重聘這班退休同事。我們估計,未來五年有大約1600多位醫生、護士及專職醫療人員接受延任安排,60歲後繼續留在公立醫院工作,大約佔適齡退休同事四成多。
活化後的中環街市,保存了1939年建成時的面貌。這座三級歷史建築內外的「定義特徵元素」,包括外牆的橫向窗戶及簷蓬、兩道水磨石大樓梯、中央光井、柱網結構和街市檔攤等,都保留下來並予以復修。
浸大體育劉永松教授在港台節目中表示,今次奧運在準備運動員比賽和防疫各方面,雖然未能達致完美,但不失作為日後在新常態下的一個重要參考。除此之外,港府也應該趁住東奧的好形勢,盡快部署中長期策略發展體育。
現時香港的中醫學生必須前往內地的中醫院實習。浸大校長衛炳江在《香港家書》中指出,中醫醫院啟用後,便會成為本地大學的中醫教學及臨床實習場地,學生學習本地常見的病類之外,還可以掌握與本地病人溝通的技巧。
我們現時正在走一條正確的道路,一方面政府正幫助我們增加醫生人手供應,另一方面我們亦在公立醫院推行不同措施,改變服務模式,以及引入更多智慧型醫院醫療科技,減輕醫護人員的工作壓力。
強制接種疫苗與否,港大法學教授何維倫稱世衛早已有相關指引。港府應該確保決策過程的合法性有助於公眾信任。決策過程中的透明度和問責制很重要。應尊重人權義務,以使弱勢群體不會受到不公平的歧視。
早前,震驚香港的5歲女童虐殺案被告判刑,終結了這齣悲劇。香港兒童權利委員會主席雷張慎佳女士敦促政府仔細跟進和深入了解幾位施虐者的成長路上經歷了什麼,並設立機制防止悲劇再上演。
雖然在現階段,還未能證實新冠肺炎是由空氣傳播,但世界各地都提倡加大處所換氣量,以減低在室內空間病毒經氣流傳播的發生風險。我做為食肆換氣量規定小組的主席,期望指引有助保障餐飲業員工、顧客及公眾的健康。
自由選擇接種是不能妥協的原則,我們只能不斷解說,增加接種的誘因,讓市民自行理性選擇,才是上策。若接種率達70%,即成功達至群體免疫,不只能全面復課,恢復通商旅遊,社會也能恢復元氣。
違法改建的劏房亂象,由上屆特首在任時已成為社會問題,現時甚至蔓延至工廠大廈及寮屋農舍。消息指出政府終於會推出劏房租管,可是不會在最終報告中提出釐訂起始租金,這留下極大的漏洞。
港大醫學院黃志基教授在香港電台《香港家書》節目中指出,衛生署和香港大學有一個大型監察機制,主動尋找並監察接種疫苗後的異常事件,並主動作出跟進,市民無須擔心接種疫苗後的副作用。以下為書信全文。
消息指,行政會議同意在現行防疫規例下立法,以緊急批准使用疫苗。香港大學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孔繁毅強調,注射疫苗非萬能,仍需繼續戴口罩及保持個人衛生。
很多人也關心隨着深圳發展金融業,香港的金融中心作用會否減退?科大工商管理學院兼任教授陳家強相信香港的金融中心仍然會保持重要作用,與內地的金融中心相輔相成。
香港津貼中學議會主席潘淑嫻表示,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全球,教育出現新常態。「停課不停學」,讓全港師生進入了網絡課堂世界裏面。
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梁卓偉表示,當前疫情再臨,特區政府應該發揮香港人迅速、靈活反應的優點,盡快採購疫苗和其他防疫資源,千萬不要讓香港人失望。
陳弘毅認為《港區國安法》的條文可以理解為中央為一國兩制的繼續實施提出的新的社會契約,就是一個可以同時得到中央政府、特區政府和廣大香港市民接受和遵守的社會契約。
雷鼎鳴指出,因為人口老化的壓力,香港的儲備早已有巨大的下行壓力,若香港經濟復甦緩慢或香港的疫情與及政治困難解決費時,10年內香港大有用光儲備的機會。
梁愛詩表示,過去9個月的動亂,暴露市民對《基本法》有不少誤解,30年過去,有關《基本法》的爭議有增無減,主要是有些人根本沒有接受回歸的事實。
爭議和批評不能成就什麼,但是康復者的喜悅和眼淚,會是你一生的回憶。日常平凡沉悶的臨床工作不一定使你興奮,但像這樣的危機與困難,往往會使你們重新思考,醫護工作的真正意義,使你重拾使命。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