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香港人

「社會連繫」在3次調查中皆是得分最低。也就是說,各個香港家庭都是「自己顧自家」。    (Shutterstock)

提升幸福的6個關鍵

不能吃太飽或太餓,也不宜太胖或太瘦。還記得當年一位醫生覺得我減肥減得太瘦,不停勸我多吃點東西讓體重均衡一些。因為知道如果管理不善的話,什麼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等,通通都會「不請自來」。

梅艷芳的豪氣和俠氣雖然像鐵樹開花一樣,難得一現,但如今竟然開在鐵樹街的「夢工作室」裏。似夢非夢,只要你努力讓夢境成真!(作者提供圖片)

鐵樹夢縈梅艷芳

行街逛市,隨遇而安,閒步偶拾,只要心在人在,也可以在靜寂中發現活力,不會昏死於世俗喧嘩之中。精神地畫,畫出精神!也是保留和煥發香港生命力的方法之一。

加國人民對中國的態度一落千丈,難怪加國此刻有如斯寬鬆的移民政策。(Shutterstock)

加拿大移民新法規

加拿大聯邦政府移民部公布新法規,加大放寬讓港人移民加國,這是筆者居加近半個世紀以來,所見的第三次大力放寬移民。是次放寬移民的法規,筆者估計應可維持至少一、兩年。

香港從混亂復甦,仍需各界共融和協助。(Shutterstock)

共創港人家園 為時未晚

現時香港的情況,猶如在有限肥料的土壤內不斷折枝,種植新的植株,但由於營養不足,未有一株能健康發芽。我們急切需要做的並非揠苖助長,而是施肥料、澆土壤所需的水份及提供足夠的陽光,讓香港家園可健康成長。

踏足上海,上海灘,老租界,老洋房都在述說著波瀾壯闊的往事,讓人勾起無限回憶。(Shutterstock)

香港人在上海

從1989年旅居上海至今,一晃已有30多年。撫今追昔,確實有說不完的話。總的來說,甜美的多,苦澀的少。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告訴我,上海是我的福地,與童年的感覺無誤。香港人能好好的活在上海。

西西就是敢於嘗試,肯去創新。(《他們在島嶼寫作》紀錄片照)

地道的香港作家──西西

在香港,可以自由閱讀、自由書寫。西西說珍惜這種自由:「開放是很重要的,即使你不寫作......香港作家,因為文化語境獨特,視野、思維、表達方式都和其他華語的地方不同,對華文世界肯定是一種增益。」

一個「自我管治能力」不足的香港如何有效應對百年一遇的世紀疫症?(亞新社)

香港,你還剩下多少?

殖民統治是一種有毒的統治。香港人必須下決心正視和處理長期被殖民遺留的問題,否則被殖民的後遺症會陰魂不散地對這個城市纏擾不休。香港人的主體性、能動性和自我管治能力都被奪去。

想起那次去上海世博跟一個插隊的人理論,最氣的不是插隊的他,而是其他被插隊的同胞扮看不見。(Shutterstock)

排隊

如果排隊已成一種習慣,那才是文明,再加上人人會誠實地付車資,於是互相信任。一個城市,因為市民誠實有禮,你便會有期望,也有機會享受集體文明的好處。

中央對香港規劃了長遠願景,關鍵的問題是,在香港社會高度撕裂的情況下,這個宏大、華麗的願景是否能夠促進人心回歸?(Shutterstock)

「香港願景」能否促進人心回歸?

如何在「一國」的前提下落實及發展「兩制」的空間,並按《基本法》的規定達致通過普選產生行政長官與全部立法會議員的目標?這些問題需要廣泛對話及前瞻性、突破性的論述,才能建構「真實、立體、全面」的香港願景。

今日很多的富二代不但精打細算,而且工作積極,返工有早冇遲。(Shutterstock)

富二代被人歧視

香港人也是富二代,移民之後唔做工,就會被移民國家的當地人話如果唔做工,點解要移民?如果做工,甚至做基層的工作,又會被當地人話搶他們的工作。

在自由市場裏,報紙的取態很大程度上反映讀者的民意。(Shutterstock)

新聞自由的測試

26年前,回歸前夕下的香港可以容下《蘋果》和《文匯》、《大公》,新聞自由令報業百花齊放;26年後,國安法之下香港還有沒有新聞自由容得下守法但礙眼的紙媒和網媒?

李小加在去年「反送中」運動如火如荼之際,曾提出維持兩制是香港繼續作為金融中心的必需條件。(亞新社)

誰是香港人?

港交所(00388)總裁李小加曾說過:過往任職投行,出差頻密,很少機會長時間留在香港,倒是加入港交所後,留港時間長了,開始認識中環以外的香港,有次走入九龍探秘,感覺新奇。他應該也算是一個香港人。

特首林鄭月娥擁有超乎一般政治人物的本領,一次又一次地嚴重低估了市民的反應。(亞新社)

「林鄭月娥式回應」

「林鄭月娥式回應」已成為了香港民間的關鍵詞,代表「你說你的好了」。市民不覺得受尊重,憤怒繼續;尋找出路,成為了一件很遙遠的事情。他們很想為香港做點事,但不覺得可以通過政府及其渠道做到他們想做的事。

林鄭和警方舉行的每次記者會。都要面對連串不懷好意的質問,而無論醫護人員、為人父母者甚至長者,皆有針對林鄭的和平示威。(亞新社)

林太,香港我們都有份

為了林鄭着想,我想指出,每一位香港人都持有香港的「股份」。無論他們是否支持她,他們都是香港人。如果她認為有些人因為示威而在香港沒有「股份」,那是她的錯,不是他們的錯。

論武力,警方擁有絕對優勢,示威者的言語挑釁也許令男子漢很難受,但畢竟不是生命威脅,而政府的的確確做了很多難以服眾的事情。(亞新社)

沒有香港人便沒有香港

我幹了30多年投行,在不少外資機構打過工,在地球不同地方工作過,有信心在世界那個地方都可以找到工作,都可以過一些比普通人好一點點的生活。然而,這次的運動令我重新認定我香港人的身份。

Page 1 of 2 1 2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