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金冬雁教授對談:面對新冠「二陽」潮,香港的經驗有什麼值得參考?
現在有一種普遍心態,海嘯過去了,我感染了也沒事,大家就不管了。這想法有其健康、正面的一面,可以去除恐懼和前段時間有意無意的妖魔化,這一點是正面的。
現在有一種普遍心態,海嘯過去了,我感染了也沒事,大家就不管了。這想法有其健康、正面的一面,可以去除恐懼和前段時間有意無意的妖魔化,這一點是正面的。
港大微生物學系團隊與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一直合作調查類鼻疽的情況, 跟蹤疫情進展,並多次到深水埗現場採樣化驗。本文是對爆發情況的全方位解讀。
流感病毒確實異於新冠,但在新冠疫苗及抗病毒藥物面世後,新冠的殺傷力已減弱到近乎急性呼吸道病毒。根據疫情新特點,社區、醫院等控疫措施必須變陣,以訂立長遠的防疫政策,應對後疫苗浪及往後的新發傳染病。
梁卓偉認為,香港未來抗疫前路將會面臨兩個選擇:「動態清零」或「走向風土病」,從醫學角度看,兩個選項最終都會「殊途同歸」。
梁卓偉指出,無論立即放寬防疫措施,抑或10年後才放寬,放寬一刻都會爆發一波疫情,病毒亦不可能自然消失,估算全港最終有九成或以上人口,會曝露於新冠病毒中,曝露時間愈長,總有機會染疫。
香港這邊雖然也在實施清零政策,但與內地最關鍵的分別是,香港已在採用mRNA疫苗,令香港實質上有條件測試在mRNA疫苗的保護下,如何可控地逐步對外開放,可作為日後內地重新對外開放的重要參考。
社會要學曉聚焦預防重症死亡,才是走出大流行的方向。與病毒共存的大前提是提高疫苗接種率至全民,從而將新冠肺炎死亡率由2%,減低到千分之一以下,這樣才不會壓垮醫療系統,社會才有機會回復正常。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