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轉用電動車是企業減少運輸活動碳排放的重要途徑,但除了電動化外,運輸行業減排尚有其他新能源替代方案。我們建議企業根據國際標準,設立多個情景模型進行碳審查,選擇適合的新能源車型,加快新能源轉型的步伐。
伯格斯坦認為遏制戰略不可行,中國太大、太有活力、太重要,在全球經濟體系中是太緊密的合作夥伴,遏制中國完全行不通。
莊太量指出,中國上半年經濟平均增幅為5%,首季較次季增長快一些,看趨勢是往下,但觀察外儲和通脹變化,下半年要達到5%並非太難,只要在部分環節加大投資,或推出刺激消費的措施。
香港面臨着碳足跡過大的挑戰。近年來,香港政府積極採取各種措施,致力實現205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此外,政府還提出了利用氫能源作為實現碳中和的關鍵措施,未來將積極探索如何生產和利用綠色氫能。
人類正面臨四大存在性風險:地緣政治失控、全球碳排失控導致氣候變化、疫情失控,以及 AI 超越人類智慧。這些風險並非單一獨立,而是相互關聯的複雜問題。
在西方普遍認為中國「經濟威脅」的情況下,加拿大政府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的計劃,已經獲得了當地汽車產業持份者的初步支持。儘管如此,雙贏的局面將是加拿大和中國之間的妥協。
印度選舉結果有點出人意表,選舉期間,Modi多次預測執政聯盟「全國民主聯盟」(NDA)可拿下400席,即超過三分之二的超級大多數,到時甚至可修憲,把印度變成一個印度教國家主義國家。
在全球化的競爭環境下,有競爭力的企業,哪有不以全球市場的需求來衡量自己的產能潛在空間?微軟、谷哥、亞馬遜、Nvidia,哪個不是這樣做?中國會衡量自己的產能是否過剩,不用美國指手劃腳。
Gavekal 認為只要日圓止跌回升,內地和香港股市反而將是最大受惠者,估值便宜,未來前景愈來愈好。如若日圓真的跌至170、180 ,不止對日股不好,甚或將引發一場貨幣戰,連亞洲金融風暴都有可能!
When America cannot beat its competitor at its own game, it changes the goal posts.
在小米初創階段,儘管外界普遍對其在激烈競爭的智慧手機市場的生存能力持保留態度,但在雷軍的帶領下,小米不僅穩住了陣腳,還實現了穩步發展,並仍然在不斷拓展其業務邊界。
中國最近對多極世界的追求可以被解讀為中國社會主義和平等主義努力的標誌,旨在創造一個沒有霸權主義和單邊主義的公平世界,而是一個以和平、安全、秩序、繁榮和多邊主義為特徵的世界。
本會的香港人步行習慣調查結果顯示,一周內有七天步行至少30分鐘的市民增至佔10%,較2022年的7.8%上升 2.2%,雖然比率仍然偏低,但可見情況有所改善,仍有五成七人步行與乘搭交通工具沒改變。
很明顯,美國提出「產能過剩」只是表面理由,真正目的還是要在中美地緣政治上壓制中國。可以預見,在美國總統大選臨近之際,要求更嚴厲對付中國的呼聲將愈來愈強烈。中美關係看不出任何緩和跡象。
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要靠人才推動,而人才是否能出新意念,要靠他們的互相交流,思想激盪。中國是人口大國,在這方面佔有優勢,但若能繼續與世界頂尖人才交流,作用更大。
中國電車龍頭比亞迪業績亮麗,唯股價下滑,中環資產投資基金創辦人譚新強認為,這反映全球新能源汽車出現供過於求之外,也是市場歧視中國企業以至市場。
耶倫將於6日(周六)下午轉到北京,與國務院總理李強會面。耶倫較早時向隨行記者表示,將向中方官員提出討論產能過剩問題。她重申,美國無意同中國經濟脫鈎,會努力穩定中美經濟關係,加深兩國溝通。
請不要天真地以為即使與西方交惡,中國仍可改為大量出口到全球南方。中印關係差是事實,較令人意外是最近竟然巴西和土耳其都突然宣布針對中國鋼鐵和化學品等產品的反傾銷調查,正應驗我早前預期。
全球最大科技展CES 9日開幕,AI晶片及ChatGPT智慧系統成吸睛神器,勢顛覆智能汽車及電動車市場,全球趨勢下,香港電動車「一換一」計劃3月屆滿後,產業補貼會否升級?
香港能不能夠產生一個雷軍?我想更好的問題是「香港有沒有條件讓一個雷軍出現?」要讓一個雷軍出現,香港必須創造相關的條件,例如:人才、成本、效率、建立供應鏈集群的條件和誘因和相關政策等等。
電池回收成本或會轉嫁到使用者,車主或道路交通的乘客亦有可能受影響。因此計劃不但關乎政府立法與市場調節,更是一次社會進一步推動循環經濟的良機。
我認為峰會最大成果就是台灣問題。表面上美國永遠強悍,例牌警告北京不可干擾台灣選舉,但我猜是中方警告美國不要插手。近日美國官員不停訪京,但甚少人訪台,我懷疑王毅與蘇利文之前的閉門會議已達成某些協議。
Scaringe 環顧美國的市場,除了房車外,最多人開的就是皮卡和休旅車。這是因為美國地廣,很多人每周甚至更久才去採買一次日常用品,因此需要有寬闊置物空間的交通工具。
香港房屋協會為進一步提升大眾對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ESG)的認知及社區參與,將在今年7月至12月期間舉行全港最大規模的屋邨減碳運動,推動以社區為本的綠色經濟。
港府於2018年起推廣電動車,2022年香港電動私家車首次登記量更第一次超越燃油私家車。不過,基於燃油私家車存量龐大,我們建議港府制訂更進取政策,促使更多私家車「轉油為電」,達致更大減排的效果。
電動車的減碳效能一直引起不少爭議,但根據科學家聯盟一項研究指出,自2018年以來,電動汽車讓全球變暖排放下降了15%,這個行業如何加速減碳步伐?
歐洲議會於3月28日正式通過在2035年後禁止銷售新燃油和柴油汽車的法案,以實現歐盟在2050年達至氣候中和的目標。因應世界綠色創科發展潮流,香港須把握疫後復常良機,配合國家發展,推廣國產綠色技術。
氫電池和鋰電池正在爭奪車用電池的領導地位。兩者各有優劣,在筆者的眼裏只要能廣泛使用,價格和傳統化石燃料有競爭力,它便能跑出。而這方面,中國有很大的話語權。
目前香港依賴進口柴油,卻同時出口大部分本地生產的生物柴油。政府應推行多項政策以推動大眾轉用生物柴油,促進其生產和技術發展,並為生物柴油創造循環經濟。
雖然傳統電視台現在尚且難被替代,若繼續依靠外購節目,而非自行製作,當未來5G技術成熟,每個人都可以隨時在社交網站上載影片替代傳統電視台,後者就會因5G技術而衰微。
特斯拉拿到了美國政府的補貼,降低了售價,只不過把消費者本應負擔的成本轉嫁給了美國的納稅人,包括全世界每一個持有美元的人。這是更低效率,而不是更高效率的方式。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contact@master-insight.com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