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將首辦「國際名廚慈善宴」 逾400名世界頂尖中廚齊聚香港
由國際名廚慈善會主辦、群生社慈善基金會和稻苗飲食專業學會承辦的「第七屆國際名廚慈善宴」將於今年10月首次在香港舉行,邀請來自22個不同國家或地區、逾400位頂級名廚自費來港於灣仔會展筵開180席籌款。
由國際名廚慈善會主辦、群生社慈善基金會和稻苗飲食專業學會承辦的「第七屆國際名廚慈善宴」將於今年10月首次在香港舉行,邀請來自22個不同國家或地區、逾400位頂級名廚自費來港於灣仔會展筵開180席籌款。
中大商學院於1963年,由崇基、新亞及聯合3所書院聯辦,成為亞洲開創全面商管教育的先鋒。60多年來,憑藉書院制和全人教育的理念,中大商學院培養了一代又一代充滿關懷、德才兼備且有影響力的領袖。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公布政府新一輪消費劵計劃派發詳情,合資格的18歲或以上香港永久居民及新來港人士,4月16日將可透過去年已成功登記的儲值支付工具,獲發首期3000元電子消費劵。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指出,香港經濟正朝着多元化、高增值方向發展,其中文化創意產業就為市民、特別是本地不少有夢想、熱誠與毅力的年青人,創造了更寬廣的發展空間,提供了更多發展機遇。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早前公布的《財政預算案》預計,2022/23年度財政赤字為1398億元,建議發債增加現金流,跟新加坡取態截然不同,當中新加坡是否存在值得香港參考之處?
發展綠色科技固然需要紮實的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但同樣重要的是投融資和商業管理上的支持,以至巿場研究和推廣。跨界別聯手合力鎖定痛點、研發方案、支持應用,將更好推動整個綠色科技積極循環。
港府早前推出創科藍圖,洪為民認為港府要配合設立長遠的科技教育策略,黃錦輝也認為政府應該增加資源,在社區做好科普,打破數碼隔膜,填補數碼鴻溝。
政府連續第三年派發消費券。鄧希煒教授認為,實際上沒有必要派消費券,幫市民解困,只是礙於一些政治團體和振興中小企的壓力而派發。
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教授認為,今年導致政府財赤的主因並非結構性因素,而是防疫抗疫開支急增,未來伴隨香港樓市回升等因素,本港公共財政有望有盈餘。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2月22日(周三)早上宣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他表示,為減輕市民的經濟壓力,宣布寬減多個稅項,並且繼續派發消費券,以圖刺激本地消費。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強調,香港正在復常路上、經濟正重拾動力,儘管在資源偏緊下面對較多制約,但仍無礙政府當局下大決心,竭盡全力拼經濟、惠民生,並為香港的未來發展作長遠布局。
香港歡迎全球旅客到訪的「你好,香港」全球宣傳活動2月2日(周四)正式啟動。特首李家超表示,將聚焦4個主要範疇,並成立推廣香港新優勢專責小組,主動出擊,展示好香港的新優勢。
2023年亞洲金融論壇回歸實體舉行。行政長官李家超、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會上發言,介紹香港如何回到世界舞台中心,以及如何貢獻可持續發展。
將軍澳─藍田隧道及將軍澳跨灣連接路周日(12月11)早上8時正式開車,即日起使用將軍澳隧道豁免收費,周一(12月12日)起,將軍澳區內將新增5條巴士路線往來各區,便利市民出行。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指出,本港監管制度與國際接軌,市場有充足流動性、彈性和合適的投資者保障,是亞洲最好的國際金融中心。他期望,今次峰會的分享,能讓投資者更了解和信任香港的市場。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消費券在刺激消費市道及提振經濟方面效用顯著。以第一期規模約130億元的消費券為例,在發放的首月,約七成的券額已被使用。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港大論壇上表示,雖然香港嚴重依賴與內地和國際世界的聯繫,但由於通道尚未恢復正常、外部環境不斷惡化,今年的負增長似乎不可避免,但「按照我們的工作方向及成果,我們對前景仍然相當樂觀。」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周日(9月26日)發表網誌,表示隨着新增確診數字漸趨平穩,入境防疫措施放寬是「好消息」,香港將「邁向晴天」,呼籲市民各界加速做好復常的各項準備,捕捉經濟恢復帶來的機遇。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估計,2022至23財政年度將會錄得超過1000億元赤字,遠高於今年初預算案所估算的563億元。這將會是歷來第二高的財政赤字,僅次於前年2325億元赤字的歷史紀錄。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指出,在參與國家改革開放的事業中,香港是先行者、擔當重要而獨特的角色,不但為國家發展作出貢獻,也成就了我們今天的經濟地位。
第7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周三(8月31日)舉行。國務院副總理韓正透過視像發言,表示中央支持香港保持普通法制度,以及積極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發揮對外文化交流窗口作用。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佩洛西訪台,助長台獨意識,公然挑釁「一個中國」原則,破壞台海穩定,拿台灣2000多萬人民當賭注,是蔑視台灣人民福祉的自私行為。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近月本港疫情受控及第二輪消費券即將放發,本港第二季經濟較上一季好,但美國有機會再有下一輪加息,通脹持續,加上俄烏戰爭影響,展望下半年外圍環境仍然欠佳。
香港恒生大學傳播學院訪談節目《恒傳感言》宣布將內容結集成書,輯錄其中25位嘉賓的分享內容,繼續將嘉賓的智慧之言傳揚,作為年輕人在成長路上的參考借鏡。
新民黨11周年黨慶,周六(7月9日)在灣仔會展中心舉行典禮,身兼新民黨主席的新任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致辭時說,新民黨早前在立法會選舉勝出5個席位,成績令人振奮,將繼續為香港培養年輕政治人才。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香港的發展要放在國家整體策略格局來看:「大灣區是我們進入內地市場的切入點,而大灣區的中心點便是北部都會區。我們要善用走廊的優勢。」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即將成為香港回歸25年以來,唯一一位服務過3屆特區政府的官員。陳茂波表示,作為新一屆特區政府的一員,將在候任行政長官李家超的帶領下,與各界合作解決社會積累多年的深層次問題。
國務院任命第六屆特區政府主要官員公布,陳國基、陳茂波等多任林鄭月娥任內的高官留任,香港邁臻研究所總監宋立功認為,李家超組班時間較短,意味着任用有往績的官員是比較保險的做法。
陳茂波指出,推動創科是重要的戰略,亦是長期的政策,需要各界繼續全力支持,以收成效。政府將繼續與業界、學術界及研發機構緊密合作,更好落實各項推動創科的工作。
美國聯儲局宣布加息0.75厘,創28年來最大加幅,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認為,聯儲局加息幅度較大,香港面對外圍市場風險增加,或會影響出口。
第二階段的5000元電子消費券將在暑假發放,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政府已公布新增兩家儲值支付工具營辦商,令可選擇的營辦商總數增至6家,相信他們將有新一輪的宣傳攻勢及優惠吸引客戶。
消費券計劃的安排是希望能做到各適其適,同時透過增加參與計劃的營辦商數目,借助市場力量擴闊應用的層面和範圍,並讓市民和商戶享受更多新的優惠,使電子支付的發展可以更廣、更快、更深。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任內最後一份《財政預算案》,為紓緩疫情帶來的經濟影響,陳茂波宣布多項稅金寬免安排及提出多項逆周期措施,總額逾1700億元,包括計劃於4月及6月派發消費券計劃。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宣傳短片中說「資源有限,發展無限」。周永新承認這是事實,但他指出,正是資源有限,政府如何運用資源,促使經濟發展之餘,更能改善市民生活,相信是財政司司長制訂《財政預算案》時的最大考驗。
2021年5月7日,各界權威、財經精英參與本社第三屆財經峰會,是次財經峰會聚焦粵港澳大灣區的新商機及香港在「十四五規劃」中可發揮的作用。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周一(11月14日)於網誌表示,六中全會的決議,對香港的未來意義重大。他指出,港府要學習以人民為發展的中心,包括推動經濟多元發展,落實共同富裕目標。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周一(9月27日)發表《香港營商環境報告》,指出香港營商環境良好,又羅列了香港的優勢和機遇,政府指報告以客觀事實回應外間對香港的抹黑,以正視聽。
特區政府人事變動產生馬太效應,整個管治團隊似乎重拾努力進取的動力,被坊間批評「不作為」的現象有所改變。除了特首和財爺,多名政府高官在鏡頭前的表現也顯得放鬆從容得多。期待未來的《施政報告》更有作為。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早前在司長網誌發表要「共同努力,告別劏房」。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認為,財爺沒有明確告訴巿民如何告別劏房,也沒有提出有效措施去實現這個目標。一起聽聽曾主席分析。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出席本社第三屆財經峰會,指出「十四五規劃」強化香港對內地的傳統功能,加入新的內容,與大灣區合作互補。他強調,特區政府與廣東省、深圳、澳門等政府會緊密合作,發揮一國兩制優勢。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先生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是重要的國家發展策略,有關規劃綱要公布兩年後,世界經歷了大變局,經濟重心已自西向東移。
2021 年 5 月 7 日舉行第三屆財經峰會——2021大灣區新商機,將探討後疫情年代的大灣區機遇,十位演講嘉賓將就金融科技新趨勢及大灣區新興產業作出深入分析,讓大家掌握最新形勢,共同探討未來商機。
政府為了應付未來的財政開支推出多項措施。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認為,疫情期間政府增加開支要有講究 ,增加股票印花稅市場反應差適得其反,疫情期間政府增加開支要有講究 。
東華學院新任校長陳慧慈接受本社專訪,闡述學院開辦的護理課程如何配合社會需求,培訓具專業資格的護理人員,以及學院爭取升格成為私立大學的策略和發展方向。
作者認為加股票印花稅是一條蠢蛋條款,財爺預咗不能夠通過立法會,否則就不用等到8月1日才實施。因為要畀足夠時間立法會議員做調查,搵藉口來推翻加股票印花稅的提議,最後始終加唔成。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2021-22財政年度政府財政預算案》中,提出多項創新科技措施,包括增加額外撥款推動教育、大學生實習和電子政務等,其實科普教育對創科發展非常關鍵,愈早推行愈好。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