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腸道微生態配方證能減新冠感染風險、接種疫苗副作用
中大醫學院大型臨床雙盲研究,證實其研發的微生態配方能夠減低長者及糖尿病患者等高危一族在接種疫苗後出現的常見不良反應,也減少了細菌和病毒感染的風險(包括發燒、皮膚炎、敗血病和新冠肺炎等)。
中大醫學院大型臨床雙盲研究,證實其研發的微生態配方能夠減低長者及糖尿病患者等高危一族在接種疫苗後出現的常見不良反應,也減少了細菌和病毒感染的風險(包括發燒、皮膚炎、敗血病和新冠肺炎等)。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與香港科技園公司合作,周五(10月14日)於科學園舉辦醫療創新及科技峰會,創科局局長孫東教授指出,香港正迎接創科發展的黃金時期。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香港將全力發展創科產業。
由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香港中文大學醫院與灼見名家傳媒合辦的「中西醫如何配合改善新冠肺炎後遺症」研討會,9月25日(周日)假香港中文大學醫院9樓繼昌堂演講廳舉行,行政會議成員高永文醫生蒞臨主禮。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教授於剛過去的書展2022分享自己的新作品《吾生有杏2──點滴在心頭》,記述自己作為醫生及作為院長的日子,同時陳家亮教授更邀請了中大醫科6年級生沈思彤、 鄧童一同分享新作。
中大醫學院開展全港首個大型長新冠患者研究,希望透過大數據協助政府制定策略及調撥資源,策劃更全面的長新冠醫療服務,以減低長新冠患者對本港醫療系統及經濟復甦的壓力。
李嘉誠基金會在5月底宣布向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捐款支持醫療發展。中大隨即宣布推出計劃,支援研發診斷工具 ,以及鼓勵研究成果商品化等等。
灼見名家全新節目《妙手仁心》由湯偉聰醫生及李偉民律師主持,專訪城中名醫,探討時下熱門話題及他們工作的心路歷程。今集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教授續談中大醫學院由遭人排擠到世界40的感受,以及醫學院獨特之處。
陳家亮院長在這集《妙手仁心》中分享香港腸道研究在國際的地位,如何在腸道細菌這方面令人生改變命運。一起去聽聽陳院長如何分析。
「喜歡讀醫的人就合適讀醫科,因為喜歡就不會怕辛苦,辛苦只是一些必經關口,你認為自己喜歡讀醫,那你就是合適的人選。」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教授說。
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教授,在妙手仁心節目中與兩位主持湯偉聰醫生和李偉民律師,暢談藉收藏白玉來修心養性,如何在管理、行醫、教學、研究和家庭等方面取得平衡。一起聽聽陳院長怎說。
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教授在今集《妙手仁心》繼續接受湯偉聰醫生和李偉民律師訪問,政府決定引入外地醫生,究竟香港醫生是否不夠,公私營醫療兩極化應如何改善?一起聽聽陳院長的分析。
《妙手仁心》湯偉聰醫生和李偉民律師繼續訪問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教授,第一集陳院長講述了當年學醫難辛歲月和如何在聯合醫院上課實習。今集陳家亮院長會告訴你,哪些人才適合讀醫科?
《妙手仁心》湯偉聰醫生和李偉民律師今集訪問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教授,第一集陳院長講述了當年學醫難辛歲月和如何在聯合醫院上課實習。同是出身中大醫學院的湯醫生披露了他們最愛一道家常菜。
中大醫學院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新冠患者的腸道內缺乏可調節免疫力的益菌,與病情的嚴重程度息息相關。即使患者體內病毒已清除,但其腸道微生態失衡的狀態仍然持續,可能導致一系列長期病徵。
中大醫學院全球首次證實,新冠肺炎患者即使沒有腸胃不適的症狀,其腸道及糞便都發現活躍的新冠病毒。中大醫學院將提供每日高達2000個樣本檢測。
如果疫情仍要持續一段頗長的日子,我們便要學習和適應這種「靈活」的生存方式:今個星期生活如常,但可能下星期又再次如臨大敵......將這種抗疫的生活模式視為「日常」。
請不要誤會,我不是認為口罩不重要,也不是鼓勵心存僥倖或對防疫掉以輕心。能夠有充足的保護裝備固然最理想,只是現實情況往往未能盡如人意,我們就在有限的條件下盡力做好,保護自己和身邊的人。
在今次社會事件中,醫護界有不少人發聲。醫生和護士也是人,當然會有不同的政見和立場;但當穿上制服後,我們便應放下自我,全心全意以病人利益為先。
如以現今的標準來說,陳家亮教授應該是典型輸在「起跑線」上的人辦,亦難以想像可以擁有現今的成就。他認為現實根本沒有一條「起跑線」決定未來,年幼以至工作早年,他也敢於作出「另類」的抉擇,開拓人生路。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