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生「管仲連」的兩年是關鍵的兩年,處境的驟變,有如10年奮力爬到高台之上而突然腳下的木台消失了,在虛空中飄浮下跌,最後摔在泥塵之上,但也可視之為厚重的大地承載了我,保我一命,給我靜觀靜思的安靜一角。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將於9月呈獻「百花競放耀梨園」粵劇演出,雲集超過40位紅伶和青年演員帶來連場精彩好戲,展現梨園百花競放、薪火相傳的精神。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8月呈獻「四代同台」粤劇演出,節目由香港賽馬會獨家贊助,是香港賽馬會撥款六億三千萬元支持特區政府為慶祝特區成立二十五周年而舉辦的多個項目之一。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6月為戲迷帶來兩齣粵劇戲寶《鳳閣恩仇未了情》和《梟雄虎將美人威》,經典作品加上強大陣容,觀眾萬勿錯過。
吳仟峰(仔哥)被粵劇名伶阮兆輝稱讚為「現時香港戲班生行中最好的薛(薛覺先)腔名家」,他於農曆新年前接受專訪,暢談自幼的學習經歷,多年的習藝心得,跟名家的觀摩互動,以至今時今日的演出大計。
近年不少新興粵劇出現,反應兩極,也有不少人擔憂粵劇界人才凋零。今年書展,粵劇名伶、「萬能泰斗」阮兆輝與讀者座談,寄語新人演員必須勤加練功、不恥下問,才能演出粵戲的神髓。
「電影有金像獎,時代曲也有頒獎禮,但這個如此深厚的藝術,為何沒有頒獎呢?為何沒有獎勵給他們?」那時郭銘祥想到此,便與香港粵劇商會主席杜韋秀明、粵劇導師黃綺雯、研究粵劇的蔡啟光等人討論如何成立頒獎禮。
自少伶影雙棲,拍過電影,甚至後來還在台灣當過助導,但輝哥最後卻投身舞台,一言以蔽之,就是言傳身教,將粵劇表演藝術有系統地傳授予新秀演員,並讓他們踏台板,爭取演出經驗,上演多元化劇目,吸納更多年輕觀眾。
香港粵劇名伶阮兆輝七歲已入行,早就享有「神童」的美譽,踏足演藝界多年,如今已成為粵劇的「萬能大老倌」,他不但能演活生、淨、丑等行當,亦能編、能導,而且還鍥而不捨地為粵劇播種,從事各種推廣、傳承的工作。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