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鄧小平

這次武漢肺炎已讓世人深刻認識到,權力的壟斷與趨於向上集中,約束了基層官員行為和執行政策的靈活性,令各種非正式權力與應對機制無效化。(亞新社)

陸港趨同化的問題與後果

假如我們細心觀察一下,不難發現香港問題與武漢肺炎兩者的癥結均是信息失靈:香港與武漢的真實情況同樣傳不到中央,或者遭人強行壓下,地方首長又只懂緊貼中央方向,直到大爆發時為時已晚,欲救無從。

「一國兩制」不應是零和,但多年來在實踐上未有處理好「異」與「同」之平衡,致體制與文化矛盾不減反增。(Shutterstock)

一國兩制的將來:仍是借來的時間?

「一國兩制」當然是解決九七歷史問題的權宜性方案,因為「香港獨立」和「一國一制」皆非選項。但「一國兩制」也是配合中國改革的共贏方案,實踐得好,內地和香港儘管制度不同,都能獲得發展新動力,此乃實在性所在。

筆者想指出,歷史出現,當今無法選擇,但可以學習並從中記取教訓,提煉精華,從而把握現在,開創未來。(Shutterstock)

從歷史教育看「六四」30年

當時的天安門長期被佔領,政府必須確保首都不能再癱瘓,要有斷然措施恢復北京市的秩序與民生安全!兩股力量膠着對抗的結果,終於發生不幸的流血事件,彼此對話終止,傷痕到今天依然存在!

1989年的愛國民主運動30周年,當年這位以身擋坦克的年輕人的身影,仍然歷歷在目。(YouTube截圖)

「六四」30年:良知的洗滌

香港人憑着良知、愛國心及同胞情支援及參加了這個爭取民主的社會運動;然而,僅在數日之後,鄧小平出現在電視上,巡視戒嚴部隊,輿論開始轉變。部分香港人的良知出現畸變,愛國心及同胞情也隨着北京的指揮棒而變質。

改革開放的主要目標就是發展經濟和現代化,而這些又需要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亞新社)

中國開放政策4.0

一帶一路的重點是基礎設施建設,而正如中國本身的發展經驗所顯示的,基礎實施建設對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基礎設施建設本身就是經濟發展,而它又是其他方面經濟發展的前提條件。

現今錢財是多了,嗓門也大了,但似乎少了點痛定的感悟、求索的謙卑。(Shutterstock)

改革開放40年:以古喻今

40年後回頭看,恐怕内地尚未完全擺脫歷史包袱。當年改革開放是在内憂外患的艱苦境況下逼出來的,痛定思痛,上下求索,雖找到致富的門路,卻迴避了深層次的再造,踟躕於前,問題積重。

歷史就是對歷史事實的記錄,即「實錄」。不過,對事實的解讀和評估不僅會在不同時代起變化,同一時代不同的人也會有不同的解讀和評估。(Pixabay)

「史」與未來

中國文明延續數千年背後有諸多原因,但「史」的延續無疑是最重要的。如果「史」不能延續下去, 文明又如何能夠延續下去?更不用說是文明的復興了。

Page 2 of 3 1 2 3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