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通識科

價值教育是一項身教的潛移默化工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線模範,教師的「行為世範」更是學生的楷模。(Shutterstock)

香港教育改革25年的幾個議題

價值教育是一項身教的潛移默化工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線模範,教師的「行為世範」更是學生的楷模,社會傳媒的黑白是非在影響青少年價值觀的組建,一代人的價值觀建立,要通過整個社會的共識,一同努力。

預計在疫情過後,正常校園生活恢後後,上課模式也會有所轉變了。(Shutterstock)

疫情過後教育發展的轉變

復課的安排已在規劃之中,各中小學都積極準備和策劃,迎接「真實」課堂和校園生活的日子。經歷這次香港教育史上少有的大事,究竟香港教育會有哪些轉變?這次疫情給教育界帶來什麼反思?

香港的大學不能是英、美大學的分校,應是香港的大學、中國的大學、亞洲的大學。(Shutterstock)

教育改革

民心回歸只能依靠教育,但是香港不能矯枉過正,教育不能用政治宣傳的方法推行,否則的話,會傷害學生的學習,影響一代年輕人的思想、人格發展。

林鄭月娥早前到訪一間中學,即席向同學講解一國兩制。(政府新聞處圖片)

特首為公民科老師開講

學生必須認知香港市民、國家國民與世界公民三者連體、身分相繫,任何在法、理、情的角度切入,都有賴於教育,而公民與社會發展的相關在哪裏,知、情、意、行四部曲如何實踐,顯然是「新」科的教學使命。

校園的教師是專業,新聞編輯、採訪主任、記者都是專業,前者要考要守《基本法》,後者有需要嗎?(Shutterstock)

教師《基本法》基準試

特首《施政報告》提出,下學年起新入職教師必須通過《基本法》基準試,方能註冊成為教師。筆者提出,新舊教師都應知道當中內容,新舊教師都應一視同仁,他們影響下一代,角色與功能等同。

通識科引起香港社會內部的政治紛爭,造成認知斷層,落在時代之後了。(亞新社)

陶傑:現實的選擇

一個考試制度如何設計,不是在於一個17歲少年學生能不能擁有學問,而是在網絡資訊爆炸,真假新聞不分、暴力和極端思想四溢的混亂狀態之下,學生非要提早擁有思辨和批判的能力不可。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