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錦輝教授:英國首相卓慧思有什麼內憂外患?跟美國靠得太近有什麼好處?
英國首相卓慧思剛上任便遇上英女王駕崩,未來將面對哪些難題?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認為,英國面臨分裂危機,而面對通脹問題,戴卓爾夫人的做法是否值得參考?一起聽聽他的說法。
英國首相卓慧思剛上任便遇上英女王駕崩,未來將面對哪些難題?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認為,英國面臨分裂危機,而面對通脹問題,戴卓爾夫人的做法是否值得參考?一起聽聽他的說法。
新冠持續、戰事難停、通脹高企,世界面臨多重挑戰,資深銀行家、專欄作家張建雄認為,近年西方當權者大多平庸,本世紀前景難料。一起聽聽他的說法。
只有中國的動員能力、組織架構和志願機制,才容許重慶山火這樣的救援行動得以有效落實。相比之下,美國的學生貸款減免計劃也只能在美國發生,為着在中期選舉爭取選票,毫不考慮公平原則而無限印鈔。
如果聯儲局去年叫大家不用擔心通脹是出口術行為,本欄認為,聯儲局今次說不惜付出痛苦代價也要把通脹壓下去,也是在出口術靠嚇。因為,聯儲局所訂的通脹目標,根本是沒有機會做到的,所以應該也是在靠嚇。
中美角力持續不下。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為我們分析,現時中美國力差距究竟有多大,高科技應用中國為何比美國更先進。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疫情期間香港有大量生意都流失了給新加坡,令新加坡的經濟在上半年增長了7.7%,而香港的經濟卻連續兩季都出現負增長,全年也不一定有正增長。要扭轉這個局面並不難,只要撤銷來港人士的檢疫隔離要求。
全球經濟將會是一個三分天下之局──美歐一方,中國加俄羅斯另一方,其他就是中小型經濟體在兩大陣營中游走,爭取自己最大利益。香港要站在哪一方不言而喻,現實如此,對聯匯制做好防禦以至後備方案,肯定絕對有需要
行政會議召集人、新民黨主席、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今年書展推出兩本政論結集,中英各一。周日她與金管局前總裁、行政會議成員任志剛舉辦座談,笑談香港的政經風雲。
在英國「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的政治制度之下,英國對烏克蘭戰爭的方向會不會有改變?當然要看約翰遜的繼任者是外交大臣卓慧思,還是前財政大臣辛偉誠?
英國首相約翰遜周四 (7日)宣布辭去保守黨黨魁,但留任首相至選出繼任人。美國總統拜登同日亦就約翰遜辭職發表簡短聲明,卻隻字未提約翰遜本人。為什麼拜登認為不必在聲明中提及約翰遜?
如果經濟一如目前市場預期有衰退可能,但通脹無法子降至政策可調整的水平,聯儲局無彎轉,歐洲問題就更大。滯脹對上一次是七、八十年代,現今全球財金巨頭,哪有一位撫心自問有能力有經驗應對?
事實上,加息壓通脹只是偽命題,加息是另有任務,就是「薅羊毛」。聯儲局加息,美匯上升,美債下跌,美國就可以以折數收回以往發出的低息國債,無端端賺了一大筆。
美國資深記者Chris Hedges指出,美國國會投票,以大比數贊成向烏克蘭提供近400億美元軍事援助,此舉將會讓美國陷入無節制軍國主義之死亡漩渦;然而,美國政客卻罔顧本土社會保障政策的安排。
當低息環境維持了一段日子,市場上的業主大多已鎖定低息,貨幣政策將來的刺激效果就會打折扣。也就是說,在樓揭利率的影響下,放寬貨幣政策短期或有威力,但久而久之,政策威力就會減弱。
當通脹離目標不遠,雖有上落,但大眾會知道聯儲局意向為何:通脹升溫就收緊政策,偏低就以放寬回應,不會出現什麼驚人發展。不過,當通脹衝破目標,像現時的趨向雙位數字,大眾面對的不確定性就大得多了。
既然美國已經表明不願繼續遵守規則,中國可以採取哪些措施來保障其海外資產?我不知道。但我相信,中國的決策者,也許其他國家的決策者,將非常認真地思考問題的答案。
這次疫情本來是推動線上終身學習、遠距醫療、數碼政府等新舉措的絕佳機會,也是將香港進化成知識型經濟的重要契機,但政府就這樣白白浪費一場「好的危機」。但面對政府能力低下,其實還未至於一切皆休。
如果民主黨輸掉中期選舉,拜登將提前成為「跛腳鴨」總統,兩年後爭取連任將變得渺茫。循此路徑,觀察未來一段日子拜登和白宮,以及美國國會種種涉華言論和舉措,便不難明白真假虛實。
Twitter有推文顯示美國的自然利率近期急遽上升,由新冠肺炎疫情前的接近0升至超過3厘,畫面非常震撼。這樣爆炸性的推文,在推特譁眾取寵兩極對立的世界頗受注意,但吵了一日,得出什麼結果?
俄烏戰爭中,歐洲人無論如何都是輸家,不同是將能源依賴,由俄羅斯轉為美國,多年心血,付諸東流。西方的利己主義和掠奪性全現,非西方人士的財產保護權、契約精神化為烏有。
香港城市大學商學院客座教授陳鳯翔博士認為,美國社會很難接受通脹再失控,經過加息和「縮表」雙管齊下,貨幣市場上的熱錢會逐漸消退,股市亦難再開「資金派對」。
消費券計劃的安排是希望能做到各適其適,同時透過增加參與計劃的營辦商數目,借助市場力量擴闊應用的層面和範圍,並讓市民和商戶享受更多新的優惠,使電子支付的發展可以更廣、更快、更深。
未來的50年,中國跟美國、西方國家之間的矛盾會愈來愈大,這是無法改變的發展趨勢,中國必須努力防止西方對我們關上大門。因為沒有開放,就沒有今天的蛇口;沒有今天的深圳,沒有今天的中國。
俄羅斯過去幾年去美國化,增持黃金變成高招,逃離歐洲股市的基金過100億美元。歐元貶值後,英鎊貶值亦不可免,這就是戰爭後遺症,亦是北約東擴的必然結果。歐洲人想不到嗎?還是沒有智慧?
現今市場投資產品多不勝數,要直接對沖通脹大可選擇相關的各式各樣ETFs(交易所買賣基金),就連歷史悠久的黃金也逐漸保不住其抗通脹的江湖地位, 遑論新興的、只靠小圈子自吹自擂的Bitcoin?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