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資本主義

中國改革開放近40多年,經濟、科技、政治、文化、社會及生態等範疇都急速發張邁向現代化。(Shutterstock)

中國式現代化與多軸心文明

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在科技發展的一些範疇亦處先進國家前列。中國的物質文明,將在美國政府全力阻撓下繼續前進。但如何繼續發展中國精神文明,及促進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相協調將是關鍵。

1985年,江澤民(中)在上海市八屆人大四次會議上。(灼見名家製圖)

江澤民這個「年輕人」

江澤民年前逝世,是非功過定論有待時日;北京高調紀念,難免勾起一些回憶。我40多年前就開始和他共事,及至他離任前還有純業務交往。現在時髦前傳(prequel),不妨分享一下他如何最早得到最高層賞識。

港府不可能像內地政府一樣,代表社會和國家的長遠和全域利益來把持社會的發展。(亞新社)

誰來治港

香港的資本主義體制,還是以資本與勞工的對立作為主要的體制性矛盾,中國的主權、一國兩制的創新都沒有改變這個本質。於是,在愛國愛港者治港的大框架下,是資本治港,抑或是資本與勞工合作治港呢?

共和黨執政解決不了的問題,民主黨上台亦解決不了。(Shutterstock)

從美國中期選舉看政黨輪替

在現實世界,運作得好的商業機構管理班子,甚少是用投票的方式選舉出來的。管理一個國家其實遠比管理一間商業機構複雜,很難想像以民選產生的政府,有能力為晚期資本主義社會去解決那些已積重難返的問題。

習近平以及不少中共政治精英仍對馬克思列寧主義奉若圭臬。(亞新社)

中國資本主義的夢醒時分

面對着中共回歸馬克思列寧主義,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時代告終,以及習近平對市場經濟的懷疑與戒心,香港和一國兩制的地位早已亮起了紅燈──即使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在習近平眼中可能也是不值一顧。

在經歷了亞洲金融風暴的洗禮後,亞洲許多地方似乎走出了社會資本主義。(Shutterstock)

金融風暴的危與機

金融資本主義成為西方社會建造全球化時的尚方寶劍,當全球化浪潮,席捲亞洲大大小小的經濟體時,起先的確是措手不及,但在長視角之下,亞洲諸國是否輸家?金融大鱷是否贏家?

做爛市,是因為資本家剝削舞蹈員?

經濟學說一舞傾城

從興趣到專業,要避免做爛市是困難的。香港舞台藝術從業員工會副主席受訪時指,演唱會舞蹈員排練費用時薪約50至100元,演出費用會高一點,但跟美國一般舞蹈員所賺相差不多。

作者認為,資本主義在美國,包括美國長臂干預外國,一如中世紀歐洲的宗教法庭,加上連坐法。(亞新社)

中國使命

俄羅斯今次可能是其產業大發展的契機。當然,中國在俄設廠便可享同樣的待遇,相信西方和日本面對這樣衝擊,沒法不與俄羅斯談判,以便撤出俄羅斯的不友好國家名單。

跟現有東西有效結合,創意就轉化成創新産品。(灼見名家製圖)

學習「創新」

追求創新的人很多,但結果變成「創笨」也不少。任何創新產品或服務都不是「無中生有」,往往具有固有經驗和實踐的顯性或隱性內涵,不能把固有的東西完全抛棄,十分關鍵的環節在於如何整合。

香港的資本主義制度在一國兩制下,要如何持續改善,才能貢獻國家一同達至「中國夢」?(亞新社)

港人「制度自信」2.0

如果單靠成立委員會、喊口號和大量撥款,而未能以全面和科學化的政策研究作為制訂和執行的基礎,對香港經濟幫助是不大的。政府的投入,其長遠經濟效益可能是有疑問的。

美國社會今日的主流價值,是用金錢和名氣作為衡量一切的標準。連首屈一指的《紐約時報》也愈來愈似一份名人報章,做什麼新聞都要找名人做切入點和為它開路。(Shutterstock)

美國人的價值危機

目下美國面對的是一場空前的價值危機。它真正需要的不是反壟斷法、金融改革、稅務改革或政治改革,而是德國哲學家尼采所說、對今日一切價值的深切反省和重新評估。

大受歡迎的反烏托邦韓劇《魷魚遊戲》任你搜索枯腸也不會在中國找到。(亞新社)

水至清則無魷魚

跟《上流寄生族》一樣,《魷魚遊戲》將社會底層的生存處境「遊戲化」,這樣題材的作品在今天的大陸逃得了和尚,也逃不了廟。大陸的「好戲不出門」,只有自己人欣賞,不是沒有原因的。

《施政報告》結束,是否掌聲零落?港人能否淬火成鋼,潤心培根,啟智鑄魂?(亞新社)

畫餅難充飢 行動最實際

特區政府如能夠明確施政立場是維護弱勢社群,凡事不致過度向既得利益階層和資本壟斷集團傾斜,已經足夠。就算是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的產物,如果是違反公平公正原則的,都應改變。50年不變,不是什麼都不變。

歷任的美國總統,沒有一個不是「大美國主義者」。(亞新社)

阿富汗啟示錄

過度自信無疑是一種有助我們適應,甚至駕馭現代社會的特質,但今天美國從阿富汗的「撤退大災難」卻提醒我們,那源於過度自信的「以為一切皆在我們掌握之中的幻覺」同樣可令我們垮下來。

德國模式其實是美國模式的分支,所謂學德國,其實還是離不開美國。(Shutterstock)

中國學習什麼模式?

然而,一份全球協議並沒有達成,大國之間不但未能合作,反而美國因遏制中國而掀起貿易戰,進而推動西方陣營跟中國脫鈎。對中國而言,全球化帶來的美好歲月已所剩無幾,中國必須因應形勢重整發展策略。

100年前56個平均年齡不到30歲青年成立的中國共產黨,發展到今日,中國已是全球最大經濟體(PPP計算)。(Shutterstock)

中國未富先老的謬論

新冠疫情後,更令中國青年看清楚西方治理不善,亦看清楚西方對中國的敵意,不斷妖魔化自己的祖國和千方百計遏制中國,西方政客和媒體已經現出原形,只有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們仍在夢中。

在資本主義社會下,我們要不停工作,因為這樣才可以不停消費。(Shutterstock)

如果可以不工作

資本主義社會歌頌工作的價值,但荒謬絕倫的是,在這個社會,最重要、最生死攸關和最需要全力以赴去做的事情,卻從未得到我們賦予工作的重視和報酬。

Page 1 of 3 1 2 3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