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財政預算案

以為N無人士提供協助為例,因為沒有一個清晰的定義何謂N無人士,導致不少被視為邊緣的持份者質疑為何被摒棄於政策之外,形成不斷擴大服務範圍的強大壓力。(亞新社)

最小公倍數

所有決策者,都需要兼顧不同持份者的利益, 所以涵蓋的範圍要恰如其分。在此情況之下就得運用「用得其所」這個概念來作出決策。以數學術語來說這就是尋找考慮中的各種不同元素最小公倍數。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透露,下年度政府有15幅私人住宅土地供應,可興建8800個單位,按年少了四成。(Wikimedia Commons)

政府應買私人物業嗎?

政府一直有使用私人市場的物業,不過以前多數租,較少買;但租樓要面對不斷加租的威脅。對社福機構來說,是一種無休止的負擔。也許政府因而想趁財政有盈餘的時候,把物業買下來,一勞永逸。

有評論認為今年預算案「平平無奇」,確是如此。既是特首施政的註腳,預算案何「奇」之有?(陳茂波Facebook)

財多好辦事

財多好辦事,在社會政策上大手筆投入、不斷動用公帑「購買」社會和諧,卻迴避老大難的問題,已經成為本屆政府的一項「特色」!

政府經常強調,人才是香港的唯一資源。可是,跟其他很多經濟發達的國家和地區比較,香港的教育開支長期都是偏低的。(政府新聞處)

投資未來

香港的教育開支長期偏低。林鄭月娥給教育經常開支增加50億元,仍未能改變香港在教育投資上的落後情況。財政司司長說要為香港投資;有什麼比大幅增加教育經費更值得呢?

普通人花錢很容易,儲錢卻很難,但對於政府來說卻恰恰相反,政府很容易積存巨額盈餘,但卻很難花錢在納稅人身上。(政府新聞處)

又是一份了無新意的預算案

如果陳茂波想青史留名,他必須為自己開闢一條大膽的新路。我們的政府可以更大膽地決定,如何以結構性和有針對性的方式投資,長遠來說改善我們的生活,而不是浪費在短期的「派糖」措施上。

財爺不再講「審慎理財」,不再講「小政府」,反映了本屆政府的「理財新哲學」。(財政預算案網頁)

派糖為上

從房屋儲備金回撥212億元後,本財政年度將有168億元盈餘。如果不計回撥,就有赤字。財政司司長對香港的經濟前景毫不擔心,預言未來每年將繼續有盈餘。政府的經營開支增加,遠遠超過了經濟增長率。

硬要把寬減措施說成「與市民共享」,人們自然要問:為什麼有些人享的比別人多?(2019-20年度財政預算案 Facebook Page)

如何共享

盈餘不斷增加,派糖的方式便層出不窮,而且要巧立名目:從「藏富於民」、「還富於民」到「與市民共享」,口號一個接一個,背後的性質和目的卻愈來愈模糊了。

2011年,政府向全港18歲以上永久居民派發6,000元,這次是香港歷史上唯一一次全民派錢。(亞新社)

反對派錢 顧此失彼

筆者主張派錢,善用盈餘。部分立法會議員,特別是民主派,反對全民派錢,比如說要利用盈餘增加公共服務,也提出「煙花論」、「多餘論」和「漫無目的論」。現筆者逐一反駁他們觀點。

今年財政盈餘遠超預期,其實是來自過多地取走民間財富。(亞新社)

預算案與理財新哲學

不是說官員必定不懂用錢之道,而是政府處處要承受政治壓力,社會中向政府指指點點要她如何用錢的人,多於過江之鯽,我不相信政客大公無私,懂得用錢,既然如此,受政客影響的政府一樣會常錯用資源。

無論澳門或香港,政府派錢十分容易,也可以贏取大量掌聲,但派錢容易成為逃避深層次矛盾的興奮劑。(亞新社)

民粹主義泛濫 小心派錢上癮

曾蔭權當權的7年,增闢土地完全停頓、建屋數量下降、創新科技停滯不前,累積下來的深層次矛盾至今難以化解。香港意見領袖之所以轉軚,原因怕不是本屆政府比當年更為無能,而是今天的意見領袖比當年更加民粹。

這次的財政預算,標誌着新一屆政府有意重回教育發展的大路,重新擔起教育發展的大旗。(亞新社)

如今邁步從頭越

只要不走回頭路,不會因為一些無聊的堅持而在一些無關宏旨的細節上糾纏,香港的教育可以闊步前進。其中一個關鍵的元素是預算報告提到的「專業領航」。

Page 3 of 4 1 2 3 4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