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茂波:好玩好食 開心積極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今年是擺脫疫情、經濟復蘇之年,積極樂觀的氛圍也有利消費和經濟,四月中發放的消費券和最近展開的「開心香港」系列活動,除了希望讓市民開心,也有助鞏固第二季度的經濟復蘇和市場的正面預期。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今年是擺脫疫情、經濟復蘇之年,積極樂觀的氛圍也有利消費和經濟,四月中發放的消費券和最近展開的「開心香港」系列活動,除了希望讓市民開心,也有助鞏固第二季度的經濟復蘇和市場的正面預期。
《基本法》與港人息息相關,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為大家講解當中有趣的故事,加強大眾對《基本法》的認知。今集談談制定《財政預算案》有什麼基本原則?赤字預算是否一定不能出現?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公布政府新一輪消費劵計劃派發詳情,合資格的18歲或以上香港永久居民及新來港人士,4月16日將可透過去年已成功登記的儲值支付工具,獲發首期3000元電子消費劵。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指出,香港經濟正朝着多元化、高增值方向發展,其中文化創意產業就為市民、特別是本地不少有夢想、熱誠與毅力的年青人,創造了更寬廣的發展空間,提供了更多發展機遇。
「十四五」規劃確立香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發展定位,以及推動香港成為綠色金融樞紐,外界一直視上述兩者為不同目標,但港府是次把以上目標結合,強調綠色科技對發展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至關重要,確令人眼前一亮。
筆者歡迎《財政預算案》繼續推出短期的惠民措施,同時在經濟、社會、民生發展作出中長遠規劃,協助市民走出疫下困境,亦為香港經濟復甦創造有利條件。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早前公布的《財政預算案》預計,2022/23年度財政赤字為1398億元,建議發債增加現金流,跟新加坡取態截然不同,當中新加坡是否存在值得香港參考之處?
筆者認為《財政預算案》的創科篇,與《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首尾呼應,為藍圖當中各項措施投放資源,非常務實。常言道「時間就是金錢」,筆者希望特區政府各部門善用這些資源,盡快建立國際創科中心。
港府早前推出創科藍圖,洪為民認為港府要配合設立長遠的科技教育策略,黃錦輝也認為政府應該增加資源,在社區做好科普,打破數碼隔膜,填補數碼鴻溝。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周三(2月22日)發表2023/24年度《財政預算案》,多間大學表示歡迎當中推動創科發展的相關措施,並會配合實現建設國際創科中心的願景。
政府連續第三年派發消費券。鄧希煒教授認為,實際上沒有必要派消費券,幫市民解困,只是礙於一些政治團體和振興中小企的壓力而派發。
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教授認為,今年導致政府財赤的主因並非結構性因素,而是防疫抗疫開支急增,未來伴隨香港樓市回升等因素,本港公共財政有望有盈餘。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2月22日(周三)早上宣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他表示,為減輕市民的經濟壓力,宣布寬減多個稅項,並且繼續派發消費券,以圖刺激本地消費。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強調,香港正在復常路上、經濟正重拾動力,儘管在資源偏緊下面對較多制約,但仍無礙政府當局下大決心,竭盡全力拼經濟、惠民生,並為香港的未來發展作長遠布局。
政府將於2月22日發表2023/24財政預算案,香港商界會計師協會呼籲政府配合國策,推動經濟發展,將資源用得其所,讓所有市民分享發展成果,創造和諧社會。
財政司司長將於下月發表《財政預算案》,筆者對此有點數建議,冀望政府審慎考慮,妥善調配財政資源,解決香港深層次矛盾。
專資會提出,今年外圍環境複雜多變、充滿挑戰,加上公共開支繁多,政府必須加以審慎理財,並就2023至24年度《財政預算案》提出多項建議。
憑着在銀行、資本市場和資產管理方面的優勢,香港可為世界各地的投資者、融資者、資產管理人、基金及金融機構,提供全方位和高素質的金融平台,既是企業財資中心的理想地點,亦可為家族辦公室提供專業全面的服務。
查博士表示,鼓勵各位年輕人,在現在充滿挑戰的時間,不要動搖自己的信念。疫情雖然為本港的整體環境帶來衝擊,然而,香港和香港科技園堅持創科發展是不會停步。
本地疫情反覆,限聚令時鬆時緊,經營者「今日唔知明日事」,根本無法正常營運。前景不明是營商大忌,現在疫情失控、確診個案急升,香港其實已陷入一場疫症危機,但政府似乎束手無策。
希望特區政府能與時俱進,引入西方國家和內地政府將績效指標視為現代預算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財政投入型財政預算案」轉型到「績效為本財政預算案」。
本港多所大學發新聞稿表示歡迎《財政預算案》提出的措施,認為政府增撥資源推動創新科技發展、提升大學醫療教學設施等,均有助鞏固和強化香港的國際競爭力。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任內最後一份《財政預算案》,為紓緩疫情帶來的經濟影響,陳茂波宣布多項稅金寬免安排及提出多項逆周期措施,總額逾1700億元,包括計劃於4月及6月派發消費券計劃。
如任由香港股市交易成本高企,流動性每況愈下,必定弱化股市交易功能,股票估值和定價扭曲,股票價格波動性加大,進而影響投資者信心和資本市場穩定。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宣傳短片中說「資源有限,發展無限」。周永新承認這是事實,但他指出,正是資源有限,政府如何運用資源,促使經濟發展之餘,更能改善市民生活,相信是財政司司長制訂《財政預算案》時的最大考驗。
2022/23 財政預算案將於2月23日發布,隨着疫情第五波驟至,企業經營困難,就業市場再現暗湧。香港商界會計師協會倡多線並行,短期派糖、保飯碗紓困,並擴闊稅基,保持國際競爭力,長遠與大灣區同步發展。
文化藝術作為豐富生活的調味劑,能夠極大陶冶市民情操,提升幸福指數。此次中西區文化藝術協會籌辦的「一地點,一古跡」 系列文化藝術教育活動,便讓市民喜聞樂見。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出爐後並未能滿足到民生需要,甚至大幅減糖。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認為疫情下中產人士聘請外傭方面遇上重重困難,政府應增加外傭免稅額幫助中產階級,在宏觀經濟發展方面也顯得不足。
東華學院新任校長陳慧慈接受本社專訪,闡述學院開辦的護理課程如何配合社會需求,培訓具專業資格的護理人員,以及學院爭取升格成為私立大學的策略和發展方向。
作者認為加股票印花稅是一條蠢蛋條款,財爺預咗不能夠通過立法會,否則就不用等到8月1日才實施。因為要畀足夠時間立法會議員做調查,搵藉口來推翻加股票印花稅的提議,最後始終加唔成。
過去兩年多,香港先後經過社會事件及新冠疫情等嚴重打擊,盡快令本土經濟復甦是政府當務之急。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有大刀闊斧的紓民解困建議,顧及了普羅百姓。值得政府關注的是,如何處理人手不足問題。
今年的財政預算案推動創科投入100億,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認為,初創公司缺銀根政府須加大投放成及時雨,但河套區發展要到2024年才開始太遲。一起聽聽黃教授的分析。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香港經濟2021年將恢復正增長,但復甦進程將視乎疫情發展。預測今年經濟實質增長介乎3.5%至5.5%,而整體通脹率與基本通脹率分別為1.6%和1%。
我們要問的,是政府坐擁巨富,到底回報有幾高,公帑是否花得其所?尤其現在經濟低迷,多個行業在疫情下近乎停頓,失業率屢破紀錄,此時將錢交到市民手上,回報總會比儲備放在什麼基金要高吧?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