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製造業

到美國投資最可怕是什麼?是法規成本。(Shutterstock)

到美國製造的難處

拜登不是沒有做事,而是增加法規成本,上班到2024年5月,就增加了1.6萬億美元,是奧巴馬的時代5倍多,經營容易嗎?外國人大概沒注意,以為有很多優惠,趕着去。

今次克魯明的意見旨在打壓中國的製造業,論調與美國財長耶倫的觀點如出一轍。(Wikimedia Commons)

中國不會聽克魯明的意見

在全球化的競爭環境下,有競爭力的企業,哪有不以全球市場的需求來衡量自己的產能潛在空間?微軟、谷哥、亞馬遜、Nvidia,哪個不是這樣做?中國會衡量自己的產能是否過剩,不用美國指手劃腳。

中國的經濟在疫情後的確恢復得比預期慢,人們餘悸未了,不敢消費。(Shutterstock)

美國的經濟增長為何會慢下來

此外,美國仍堅持不買中國的5G通訊產品、無人機與太陽能板,並禁止美國的芯片公司與一些高科技公司把產品賣給中國。這等同一方面限制美國人用中國出產的性價比高產品,另一方面又不許美國有優勢的公司賺中國的錢。

現在中國出口新能源產品,儘管這完全符合西方多年來所追求的「環保主義」價值,西方再次製造出「產能過剩」敘事。(Shutterstock)

這次輪到中國了!

無論是「產能過剩」還是「經濟戰」,本質上,都是西方近年對華經濟認知戰的一部分。可以預計,西方今後類似這樣的「中國敘事」會不斷產生。中國當然不能也不應該接受美國和一些西方國家的說法。

如何興利除弊,治理房地產並不容易。(Shutterstock)

如何拯救地產?

我國房地產發展確實超前了。好在中國製造業發展尚未被終結,意思是,我國仍然有機會完成製造業產業升級。通過稅改,讓資本重返製造業,依舊存在最後的機會窗口。

內地新冠肺炎疫情再升溫,市場關注經濟下半年復甦力度。(Shutterstock)

中美角力冇贏家

政治掛帥,經濟民生淪為犧牲品,有寬鬆貨幣政策損人利己在前,貨幣政策收緊損人不利己在後,佢贏你輸,佢輸你都冇得贏。中美全方位角力,全球皆輸。

德國模式其實是美國模式的分支,所謂學德國,其實還是離不開美國。(Shutterstock)

中國學習什麼模式?

然而,一份全球協議並沒有達成,大國之間不但未能合作,反而美國因遏制中國而掀起貿易戰,進而推動西方陣營跟中國脫鈎。對中國而言,全球化帶來的美好歲月已所剩無幾,中國必須因應形勢重整發展策略。

國際社會關心新冠疫情會否令中美貿易戰惡化及出現外資「去中國化」。(Shutterstock)

外商會不會大批撤離中國?

外商會否大批撤離中國,將它們的供應鏈「去中國化」近期備受關注。我們的理解,外商公司的高管對中國的看法,很大程度上會基於對疫情後全球秩序重構情況的判斷,而絕大部分高管和董事會對此還未有清晰和一致的觀點。

與其糾纏於中美貿易談判進展,內地市場近日又再討論年底前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機會。(亞新社)

食指浩繁 去槓桿難

內地當局其實近年一直希望讓違約打破道德風險,讓破產及重組的市場力量去糾正過去長期的高槓桿問題,唯這樣一來就會影響銀行的資產素質,導致銀行體系的穩定性受到影響。

在國際競爭下,中國今天站在一個相當舒適的位置。美國大抽中國產品的進口稅,不管怎樣慎重地選擇,不會對中國有大害。(網絡截圖)

中美貿易戰的來龍去脈

特總統對中國沒有歧視──他的保護政策對他的友好之邦是一視同仁的。北京選擇以同量進口稅作回敬,希望有阻嚇對方之效,難以厚非。然而,從經濟利益看,不回敬,甚至減美國貨的進口稅,利益更大。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