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微生物學系臨床助理教授薛達批評免疫學博士顧小培的言論完全沒有理論和事實根據,是偽科學,誤導讀者。顧小培回應自己根據研究報告所言,內容可信。
1月4日,本港新增53宗確診個案,累計9018人染疫。政府宣布繼續收緊社交措施兩星期,直至1月20日為止,預計農曆新年前不會放寬措施。
本港爆發新冠病毒第四波疫情,截至12月30日,確診人數達8779人,奪去147人的生命。過去一年港大微生物傳染學系感染及傳染病科講座教授袁國勇一直站在抗疫最前線,當選本社2020年度風雲人物實至名歸。
九龍灣麗晶花園第6座出現疫情。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到場視察,懷疑病毒經過糞渠傳播。所有麗晶花園第6座D室需要檢疫。
為了抗疫防疫,政府施政寧緊勿鬆,原則上完全正確。問題是,政府不少防疫措施,由疫情開始發展到第四波,始終令人印象是掛一漏萬,後知後覺,甚至自相矛盾,結果是成效不彰之餘,更徒添民怨。
轉眼之間,灼見名家周年論壇已經踏入第六屆。今年由於疫情持續,慶典究竟辦與不辦,我們掙扎了好一陣子。堅持舉辦需要很大的勇氣,天時地利人和更缺一不可,六周年論壇最終能順利進行,非常感恩。
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沈祖堯教授、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教授、凱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管喬中先生一同討論新冠肺炎抗疫之路。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臨牀講座教授袁國勇指出,社會需要回復經濟活動,可是一旦溫度驟降或市民因防疫疲勞而鬆懈,疫情會再度失控,故必須特別注意傳播病毒的高危點。
今年將邀請多位演講嘉賓出席論壇,香港大學校長張翔教授將擔任主禮嘉賓及致辭,多位政商學界,以及醫學和生物科技業界翹楚,將分析中美博弈的最新發展,及探討對付疫情後的醫療發展趨勢,為社會的長遠發展共商良策。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指出香港人的新冠病毒抗體陽性比率低於0.2%,與部分歐美城市甚高的抗體陽性比率相比,反映內地和香港在取得抗疫的初步勝利,但港人不能自滿。
本港新增18宗新冠肺炎確診個案,本地個案佔14宗。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以現時的疫情趨勢,預期新冠肺炎個案會繼續增加,情況令人擔心。
過去一周持續有源頭不明確診個案,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認為,最近病例源於食肆及酒吧放寬防疫措施。他警告若再放鬆,加上冬天來臨,疫情會比第三波更嚴重。
「港大抗疫最前線」團隊9月24日走訪中西區、油尖旺區和葵青區的四間街市的魚檔,發現其中三個街市的大部分魚販確會提供共用毛巾,大多數顧客直接用手接觸魚身挑選,部分人順手拿共用毛巾擦手。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正與廈門大學合作研發一款鼻噴新冠病毒疫苗,11月將進行首階段臨床測試。他預計,由測試至疫苗面世,最快都要一年後。
全民檢測計劃至今在完成測試的128000個樣本中,發現6個對新型肺炎病毒呈陽性,當中2人為新個案。袁國勇說,目前似乎找到很少確診個案,但認為仍是值得做普及社區檢測。
上星期兩位特區官員的公開發言,令不少港人震驚。他們分別是700萬市民之上的特首林鄭月娥,以及職級低很多但擁有依法拘捕權力的高級警司陳天柱。這兩宗性質不同的事件都涉及重大公眾利益。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的研究團隊發現了一種針對COVID-19和其他病毒感染的新型廣譜抗病毒策略。該團隊發現的一種廣譜抗病毒肽可對抗至少六種呼吸道病毒,其中包括冠狀病毒和流感病毒。
8月18日,本港新增36宗新冠肺炎確診個案,35宗本地個案。至今本港個案累計4561宗。本港疫情至今71人死亡。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的研究人員基於一種廣泛存在於不同病毒蛋白的YxxØ氨基酸基序,發現了一種小分子化合物ACA可防止病毒利用宿主AP2M1蛋白進行細胞內運輸,從而減少病毒複製。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第三波,港大微生物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最近接受本社獨家訪問,回答了本社提出的八大主要問題,當中包括,香港未來將面臨什麼重大考驗?新冠病毒會否像沙士般突然消失?為何疫情受控4個月後再爆發?
紅磡及土瓜灣街市有確診個案。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獲邀到兩個街市視察。他表示,病毒最不可能經水產傳播,因為牠們是涼血的動物,被病毒感染的機會低。
香港大學微生物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疫情開始回落,但警告市民不能掉以輕心,政府更要加強源頭控制,包括邊境控制和社區擴散控制,尋找所有高危控制點,實行有針對性的措施。
為了防止新冠病毒疫情擴散,早前政府禁止堂食現再重開。香港大學微生物講座教授袁國勇強調,最危險的地方真的是食肆。所以禁堂食是對的措施,不是錯的措施。問題是如何去執行它。
香港大學微生物講座教授袁國勇警告,重開堂食必須有針對性措施阻止交叉感染,否則可能會出現超級傳播。袁教授建議實行「外賣堂食」和考慮開放學校大堂給市民用膳。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團隊和多間美國研究所最新研究顯發現,在現時治療愛滋病及糖尿病等的藥物中,發現有13種化合物可有效抑制新型冠狀病毒複製。
新冠疫情有擴大趨勢,港大微生物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是意料之中,因為在放寬措施前,檢疫工作做得不足,歐美就是最佳例子。他認為港人公民意識強夠自律,希望兩星期內可以控制疫情。
袁國勇教授認為,忽略豁免檢疫人士進入香港,是引至疫情再度爆發的原因之一,故要控制街市、超市、食肆和交通工具四個傳播病毒高危地方,堵截病毒傳播,相信疫情很快受控。
港大微生物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新冠肺炎第三波疫情爆發前未有大量測試,很多人誤解深喉唾液為測試口水。他認為,應簡化病毒檢測程序。不一定要見醫生,有效找出隱形病人。一起看看袁教授怎樣分析。
新冠病毒爆發第三波疫情,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認為,忽略豁免檢疫人士進入香港,是引至疫情再度爆發的原因之一,故要控制街市、超市、食肆和交通工具四個傳播病毒高危地方,堵截病毒傳播。
伊利沙伯醫院同一病房有3人確診新冠肺炎。袁國勇相信,今次爆發是無明顯病症的病人入院無及早發現導致。他認為空氣、共用儀器的傳染機會很微。
袁國勇及杜啟泓的文章,提及南方人食野味的文化,因此本港十多年前已能預示未來將出現新一波由動物傳人的新型病毒,故二人預料病毒將在夏天繼續傳播,到冬天再次出現大爆發。
6月13日新增1宗新冠肺炎本地確診個案。新增個案涉及一名33歲男子,居住在祿泉樓「10」單位,與早前確診34歲女患者的「12」單位同層及相鄰。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到場了解。
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與他的團隊,利用倉鼠進行的研究顯示,戴外科口罩能有效減低沙士冠狀病毒傳播率,即使有戴口罩而受感染的話,病情亦較輕。
5月13日有3宗確診個案,有2宗是本地感染,有1宗輸入個案。一名66歲女子確診感染新型肺炎,是本港經過23日本地零確診後,再有本地確診感染出現。女病人的一名非同住5歲孫女今日證實確診。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及其團隊研究發現,同時使用三種抗病毒藥物,包括干擾素、蛋白酶抑制劑及利巴韋林治療發病初期的新冠病毒患者,能快速抑壓患者體內病毒量,並能縮短住院時間。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