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東堂子胡同,有一種走出時光隧道、回首已是百年身的感覺。後來上網一查,才知道一條東堂子胡同,竟是半部中國近現代史。北京大學新聞網介紹:從蔡元培故居到伍連德故居,一西一東兩座老宅恰是兩位先賢的故居。
兩個多月猛烈的炮火,在加沙這個人口密集但又生活困難的地方,不少知識分子,包括專業人士、教師、文化工作者和記者,冒着炮火,或堅守家園,或犠牲生命之餘,只能看着像大學和其他社會組織,在炮火中消失。
本社日前獨家專訪即將榮休的嶺南大學鄭國漢教授,從10年校長生涯的回顧、博雅教育的看法、嶺大新發展、大學愈趨政治化的觀察乃至中美角力對香港經濟的影響等皆有觸及,今日率先刊登他最難忘的兩次政治事件。
紹興的老街很有味道。我很喜歡一個人獨自走在這些街道上,細看歲月的痕跡,靜聽歷史的低喃。在這些古老的街道大門前,時而坐着幾個老人,平靜地享受着黃昏時光,從他們的臉上能看到歲月的滄桑,也有江山靜好的從容。
《百年中國學術與文化之變:探索中國的現代文明秩序》與《中國文明的現代轉型》可說是我的現代化論述的兄弟篇,二書同為我1966年出版的《從傳統到現代》的後續書寫。
我在1983年11月出任港大中文學會的出版幹事,負責學會所有出版事宜,包括編輯年刊《友文》,由約稿、編輯到找印刷廠及廣告商,幾乎是一腳踢。沒想到,這一年的出版經驗,為我日後從事新聞出版行業埋下了伏筆。
儘管胡適和顧孟餘都可以說是一生為中國的自由民主努力不懈,但後者卻是近於被遺忘。這代表了今人在近代歷史上缺乏足夠的認知。今天《顧孟餘的清高》出版,算是一定程度上扭轉了這貧乏的局面。
由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支持、語文基金撥款的「攝‧寫‧文人推廣中文計劃」,1月4日由丁新豹教授帶領,實地考察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來自本港十多間中學約40位師生參加。
國史教育中心繼去年後再度舉辦「年度中國歷史人物選舉」,以五四運動為主題,魯迅獲選為2019年度中國歷史人物。魯迅不論在中、小學得票均取得絕對優勢,獲得逾12000票。
蔡元培是五四運動的守護者,守護北京大學的學術自由。但大家忘了他對學生運動的看法。他曾保釋32個北大學生。但他對學生的支持並非毫無底線的。學生在五四運動初興時表現的愛國大義、思想主體性等慢慢受到消解。
一個有底蘊的文化,不會排斥外來文化,而是善於融合外來文化,使自己的國力得以提升。在21世紀的今天,對於中國文化,我們不應只停留在背誦的層面,而是要深入了解,從而反思有沒有需要改進,或者保留的地方。
「名家系列講座」第一講,請來丁新豹教授(前排左三)、范永聰博士(前排左二),以及四位香港青年史學家年獎得主林俊朗、周正賢,李謙諾及梁文輝,分別撮述五四歷史人物。前排右一為陳學然博士、右四為作者。
蔡元培先生以「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理念改革北大。93年前的今天,恰巧就是他離開北大的日子。他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他的風骨,不時提醒我作為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浸會大學歷史系榮休教授周佳榮教授指出,浸大有一座學生宿舍命名「蔡元培堂」,表達了港人對蔡先生的尊敬之情,但這遠遠不夠,既然九七之後,香港有了「孫中山紀念館」,未來也可以爭取建立「蔡元培紀念館」。
五四算是成功的學生運動,但成功往往又會異化,反而使學生成為使人討厭之人。蔣夢麟所寫的《西潮》一書中,便記錄了學生運動衰敗或學生鬧事的現象。在一次衝突中,蔡元培真的生氣了,捲高了衣袖,喝罵學生為懦夫。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contact@master-insight.com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