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華為

美國人的哲學就是「霸道哲學」,對最親密盟友也不例外。(亞新社)

美國對待盟友的嘴臉

了解美國如何對待像英國這樣的親密盟友之後,常常以「盟友」自居的台灣民進黨當局在美國大佬面前,會受到怎樣的「待遇」,能否保持所謂的尊嚴,相信大家心知肚明。

作者認為,孟晚舟案幕後主腦是美國,前台執行的則是加拿大。(灼見名家製圖)

孟案告一段落 中美惡鬥依舊

有分析認為,美國釋放孟晚舟是向中國示弱,損害了美國的國際形象,但與美國在阿富汗倉皇撤軍比較,後者不是更加不堪嗎?美國撤軍,是為了調集更多資源應付中國和俄羅斯,釋放孟晚舟,美國肯定別有所圖。

中國未來的科技創新和突破,面臨的陷阱愈來愈多。(Shutterstock)

人工智能與區塊鏈

中國巨大的消費市場是中國不少獨角獸成功的基礎,但這些企業主要是在商業模式上的創新,而非技術上的大躍進。所以今日最大的挑戰是,面對科技冷戰中國如何確保科技創新。

面對現實甚至殘酷和複雜的國際環境,企業家們亦需要提高自己的警惕性,可以有利他的心,但亦需要對其他人的可能行為有所防範。(灼見名家製圖)

中國企業國際化的新考慮

十幾年前中國企業走出去是一個新穎的議題,隨着時間轉移,企業的關注點亦有所演變,從比較簡單的如何「出海」,進化到比較複雜的如何「成為全球化企業」等,代表着中國企業們在「走出去」這方面的不斷成熟。

事實上,不少有關科技供應鏈及芯片供應的報道,早就說明台灣一直是美國首輪制裁後,向華為及中國供貨的最大來源地。(Shutterstock)

芯之所向

筆者不了解芯片,但設計與否,跟能否具備生產能力是兩回事,似乎內地欠缺的是生產技術。可是,在中國製造的前提下,似乎愈來愈多內地公司會主動發布這個突破,以及哪方面取得突破。

根據台積電的資料,計劃於美國亞利桑那州投資建立的生產線,投資額達120億美元。(Shutterstock)

台積電的商業考慮與政治保險

美國宣布加大限制的幾乎同一日,台積電就宣布在美國設立生產線。有趣的是在於,台積電早前在年報中,曾經就說明一旦將生產線設置於美國,將會損害生產力及效率。為什麼台積電突然又有美國設廠的舉動呢?

Page 1 of 3 1 2 3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