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還有幾星期就完結了!美國能力挽狂瀾嗎?中國厚積薄發,東盟、中東、南非都布進展,停頓十年的中日韓峰會重啟,只餘下一個台灣問題,2024年一月也是分曉,大勢所趨,就看第七攻如何了!
美國總統特朗普時期開始增加的對華關稅不僅沒有下降,還不斷圍堵中國科技發展。美國卡中國脖子,卡得住嗎?中國科技自主創新,能走出重圍嗎?一起聽聽國際知名經濟學家林毅夫教授的分析。
中國的最大優勢就是人口的量和質,人口世界第二大,超過14億,加上中國人聰明、崇尚教育(每年超過60萬工程師畢業)、性格勤勞,亦充滿創業精神。
在我高中畢業的年代,如果希望成為數學家,幾乎別無選擇地需要到國外深造。時至今天,香港的數學研究已經達到國際水平,完全可以培養出具國際競爭力的數學研究人員,期望香港更多熱愛科學的年輕人勇於嘗試。
華為舉行秋季新產品發布會,在孟晚舟回國兩周年,一口氣介紹了手機、耳機、平板電腦、電視等多款先進新產品,意義遠超一間公司的產品銷售。一起聽聽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對此事的見解。
華為旗艦手機Mate 60 Pro最大亮點是搭載了7納米工藝的麒麟9000s,規格媲美4納米工藝的高通驍龍系列,雖然美方未有證據顯示該款手機使用了被美國制裁的技術,但相信商務部會朝更辣版本更新限制。
筆者認為中國具備自製高效能芯片的能力,意味着全球電子產品的生產和供應鏈,將會出現重大改變,美國將不會是主導者,取而代之將會是一個以市場需求推動的「經濟共同體」。
香港城市大學客席教授陳鳳翔分析戰後三大創科企業東芝、阿爾斯通和華為遇暴頑抗,但命運各異背後的原因。一起聽聽他分析。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8月底訪華,中國電訊設備供應商華為則於8月29日推出新型號的智能手機。華為這一做法會否引發美國的憂慮?美國制裁是否未能阻止中國取得關鍵科技進步呢?聽聽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的分析。
巴西總統盧拉周五(4月14日)繼續在中國的國事訪問行程,中午前往天安門廣場,向人民英雄紀念碑敬獻花圈。國家主席習近平同日下午與訪華的盧拉舉行會談。
中國的創新降低了先進技術的成本,並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而這些改變亦可讓RCEP成員國受益匪淺。中國企業在繼續投資這些市場的同時,亦可促進區域的本土創新,支持這些經濟體,改善它們的公共服務。
有分析認為,美國釋放孟晚舟是向中國示弱,損害了美國的國際形象,但與美國在阿富汗倉皇撤軍比較,後者不是更加不堪嗎?美國撤軍,是為了調集更多資源應付中國和俄羅斯,釋放孟晚舟,美國肯定別有所圖。
2018年被捕後一直被軟禁在溫哥華家中的孟晚舟於加拿大時間周五重獲自由。另兩名在中國被扣押的加拿大公民康明凱(Michael Kovrig) 和邁克爾(Michael Spavor)亦已獲釋。
美國和日本歷史的教訓,叫我們走在復興之路上時,切勿讓民族主義情緒影響對未來的判斷與預測。在「一球兩制」時代裏,各國政府和企業如何在中美兩強爭奪話語權下生存?
2021年7月,美國又推出亞洲外交戰,用上中下三駟來分析,上駟布林肯訪印度,要拉印度入亞洲盟軍;中駟奧斯丁訪問新加坡、 越南、菲律賓,要在南海搞事;下駟舍曼出訪日韓蒙,硬要訪問中國。
組織架構、創新能力、人才建設等企業的基本面依舊是立足之本。在此之上,企業需要有足夠的憂患意識和進取心態,在動態的發展過程中同時具備宏觀的戰略思維以及微觀的落地能力。
在約束條件下,憑對新發展大局深邃的預判,尋找新的機會,找到後儘快跳躍和重點執行,建立能力(包括通過全球資源平台的組建和生態系統),進行成功跳躍,即是戰略的第三條路。
雖然美國政府對華為不會完全斷絕供應先進晶片,但筆者相信其仍會運用這「武器」,採取「時收時放」的供貨策略,藉此作為與中國在不同議題(包括政治和商貿)上討價還價的籌碼。
拜登出任美國總統後,相信貿易戰將不會繼續,但關稅可能不會取消。此外,拜登的價值觀與特朗普大相逕庭,相信環球市場投資氛圍會重回穩定,中國的科技公司也將有喘息機會。
國家主席習近平推出「雙循環經濟」戰略,以確保中國經濟在中美貿戰及全球疫情內、外圍不明朗市場因素下,亦能維持合理的增長。筆者認為,此戰略對國家未來5年短中期發展非常重要,甚具策略性。
曾任《信報》總編輯的時事評論員練乙錚,近日在《紐約時報》撰文,認為字節跳動旗下短視頻平台TikTok對美國「構成的威脅是真的」,並指中國以「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擴張軟實力。
十幾年前中國企業走出去是一個新穎的議題,隨着時間轉移,企業的關注點亦有所演變,從比較簡單的如何「出海」,進化到比較複雜的如何「成為全球化企業」等,代表着中國企業們在「走出去」這方面的不斷成熟。
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認為,華為之前大力投放科研擁有很多5G IP,所以美國有部署地打擊阻止華為發展,所以中國科研要有底氣,並指出,美國對華為安全系統漏洞指責屬子虛烏有。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