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高考發展趨勢及其與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的聯動
內地高考從形式到內容,都正在改變。這些改變可能會影響到香港新高中文憑考試的架構。香港考評局可能如同內地高考一樣,在必修科目中增加一些較難的題目,加大考試的難度,達到對5級以上分數段誤差進一步的控制。
內地高考從形式到內容,都正在改變。這些改變可能會影響到香港新高中文憑考試的架構。香港考評局可能如同內地高考一樣,在必修科目中增加一些較難的題目,加大考試的難度,達到對5級以上分數段誤差進一步的控制。
廣州南沙的民心港人子弟學校,將在今年9月開學。期望大灣區各地政府推動港人子弟學校的發展,香港教育局和考評局亦可探討DSE在內地發展的可能性,長遠提高其認受性。
通識科以往爭議最大的就是考問內容,是否有同時和均衡地考問六大單元內容,或過分偏重有關香港社會的議題。今年的試卷能顧及香港、中國、全球的不同背景,算是合情合理。
相比歐美多國,香港推動STEM教育起步不算晚。但歷經多年,香港學生的數理表現仍未有顯著成果,部分成績優異的理科生也捨棄報讀大學的STEM相關學系。到底當中出了什麼問題?有了願景,又如何啟動發展?
DSE於2012年首屆應考,但12篇指定文言篇章卻是在2018年首次加入,但是其實2007年之前的會考,卻早已存在指定篇章的部分,只是在2007年起開始廢除,來回往復,既是發展,也是循環。
香港中學文憑試周五(22日)開考,特首林鄭月娥到訪金文泰中學試場,了解校方防疫安排。據悉,有2名正檢疫及4名確診考生準備在竹篙灣隔離試場應考。另外,今天共250間學校恢復面授,其中6間學校呈報確診。
考評局未來應繼續推出樣本試題和邀請不同背景的學校參與模擬考試,展示更具體和準確的達標表現,然後在公民試切實執行,切勿不斷變更達標的界線,令師生無所適從。
本港今日新增3138宗新冠病毒陽性個案,較之前一日減少,亦是連續10日保持在4位數。教育局下午宣布,今屆中學文憑試如期於4月22日開考,並為須檢疫考生設置特別考場、優先進行檢測。
本港新增115宗新冠病毒確診個案,80多宗初步陽性個案。新增本地病例中,有6宗源頭不明,源頭不明個案累計至30多宗,反映社區仍有很多隱形傳播鏈。
通識這樣的科目,原意是為了讓學生拓闊知識基礎,啟發學生思考,令學生有學習的興趣,但到頭來只為應付考試,這在一定程度上,是違反原意的。
沒糾正英殖的隱諱流弊,沒將該批評的昭示,甚至連該說好的中國故事,也沒教好,哪算符合求真精神?既然作為脊樑柱的理念基礎從開始已歪了,又豈是殺通識一科便能挽狂瀾於既倒?
若疫情持續放緩,除考慮容許學校不超過六分一學生總人數回校上課/考試外,可分階段讓不同級別恢復面課。現時教育局容許小六學生回校參與小六呈分試,教育局亦應容許小五學生也可以回校參加小五呈分試。
香港津貼中學議會主席潘淑嫻表示,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全球,教育出現新常態。「停課不停學」,讓全港師生進入了網絡課堂世界裏面。
考評局在9月1日公布,2021年中學文憑試(DSE)筆試將於4月23日舉行,至5月17日為止。中文和英文口試取消。7月21日放榜。
中學文憑試7月22日放榜。2020年DSE有7位「狀元」,共4男3女。他們在7科甲類科目得到5**成績。當中1男1女同時在數學延伸部分(即M1或M2)得到5**成績,成為今屆「超級狀元」。
從事研究、教學大半生,我明白讓學生多角度思考的重要性,但是我們決不能為了訓練學生的思辨能力而引導學生偏執一端,捨本逐末,掩蓋良知,迷失於強辯、詭辯之中。
2020年香港文憑試歷史科試題弄出大風波,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心理學卓敏講座教授侯傑泰認為是時候檢討香港的考評制度。他指出設題、改卷系統缺乏相關研究,導致試題容易出事,並出現專業失誤。一起聽聽侯教授分析。
日本的軍火商,既向清軍、北洋軍出售武器,又借款南京臨時政府,收息再賣出軍用品,左右逢源,大發戰爭財,請問考評局出卷的相關人員是否同意是弊多於利呢?
公平的題目只考核該試題所針對的能力,而考生的得分不應受他們的性別、經濟狀況、宗教信仰等等所影響。我們要避免對某種考生人群敏感的、甚至導致情緒障礙的話題,更不應該出現對某種考生人群不必要的冒犯等情況。
如果真的有天香港歷史教育走向下坡,大概不會是因為學生不勤力,而是因為他們讀的課程和考的試卷,也再不能訓練他們的批判性思考,以及客觀和全面地分析史料和史觀的能力。
筆者當過中學歷史科老師十年,從事歷史教師培訓十多年,曾積極參與中學歷史課程改革,推動引進資料題和考試形式改革,亦當過考評局審題員,目睹今天出現的風波,痛心疾首。
近日文憑試歷史科有關中日關係的試題引起爭議。今次風波衍生出的遠超對一條試題各方的不同見解,關係到的更是對歷史科考評機制的挑戰和香港歷史教育的未來發展。
「你是否同意」、「利多於弊」這些均屬通識化題型,並不適合中學歷史科的考試。有歷史科老師指出,歷史科要求同學有批判性思考云云,涉及科目的課程及評估指引,正正是教育通識化的核心禍害,需要正視。
香港公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教授趙雨樂博士提出考評局今年的HKDSE中史科試題所問「1900-1945年」的時段未能「以小觀大」,建議學生要深層次閱讀史料。大家一起看趙教授如何分析。
所謂「選辮子」,是刻意在已有的事物中選擇適合自己的切入點。所謂「造辮子」,是在沒有借口之下曲解或製造無中生有的「事實」,作為攻擊點。「抓辮子」更容易理解,就是依靠強權以點擊面,同時又以面擊點。
言論自由在香港是很重要的指標,但言論自由是應該有底線的。而公務員(公職人員)的底線是支持「一國兩制」,如果對「一國」沒有起碼的尊重,就不應該允許留在體制內。
請問香港特區教育局:到底什麼歷史事件不可以開放討論?鴉片戰爭不可開放討論?義和團和八國聯軍也不可開放討論?還是自日本資助孫中山黃興推翻清政府、到毛澤東感謝皇軍侵略中國,百年的中日關係史,均不可討論?
中學文憑試歷史科有題目惹爭議,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表示,試題有引導性,考生可能因而達至偏頗的結論,亦嚴重傷害在日本侵華戰爭造成大量喪生的國民感情與尊嚴,加上不能配合課程目標,因此決定取消這條試題。
DSE於4月24日開考。當局的開考決定,是一個艱難的決定,關鍵是疫情的嚴重性與考試的重要性之間的掙扎,最後需要果斷抉擇。但是,政府要抉擇,每一位考生也有個人的抉擇;政府難以代表每一位考生。
香港中學文憑試(DSE)筆試延至4月24日(星期五)開考,中國語文科及英國語文科的口試取消。教育局4月15日公布文憑試將在4月24日(星期五)如期開考,目標放榜日期為7月22日。
事實擺在眼前,4月底復考機會不太,疫情仍每日有雙位數字感染,4萬多考生每日出動,交通工具內,試埸內,食店中,人群聚集,接觸頻密,疫症增加機會也大增,以至於出現疫情爆發。真的要考慮後備方案呀!
文憑試已進入關鍵時刻,這一、兩個星期,教育局和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考評局)先後與大學高層,以及中學界別的校長代表會面,一同以開放的態度,探討如期於4月24日開考、進一步延期、甚至取消文憑試等不同情況。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contact@master-insight.com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