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今天,數百萬人中招,死亡人數將近萬,仍然有人拒絕、或叫他人也拒絕接種保護疫苗,他們不是「死牛一面頸」,便是「腦袋入水」!
在香港的群體免疫效果尚在逐步加強的階段,政府進一步放寬社交限制的風險不大,反而是過一段時間後,當香港人體內的抗體開始減弱時,政府就可能需要推動繼續打針。
林鄭月娥證實,政府正總動員各社團、地區組織等配合推出「全民派發抗疫物資」計劃,早前已與130名有關人士聯絡,包括全港社區抗疫連線、非政府機構和宗教團體等,希望月內可啟動有關工作。
隨疫苗接種率愈來愈高,不少學說認為,新冠肺炎對已打疫苗人士的影響較低,而且沒打疫苗的年輕人抵抗力強。免疫學博士顧小培今集講解群體免疫的可能性以及所帶來的影響。另外,還會談一談打第三針是否對抗疫有效。
美國沒法靠打防疫針的方法去紓緩疫情,美國經濟的復甦勢頭將會受阻,聯儲局應沒有條件輕言收水;但另一方面,美國的通脹壓力卻揮之不去,美國可能再次陷入滯脹狀態,真是前景堪虞。
第四波疫情結束兩個月以來,只有零星的輸入個案。港大醫學院孔繁毅教授接受本社專訪時指出,隨着接種疫苗人口愈來愈多,本港預計10月可達到群體免疫目標,最快明年可以放鬆現有防疫措施,但不要奢望可以脫離病毒。
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成員孔繁毅教授表示,第四波疫情基本結束,社區沒有新冠病毒流傳,不擔心9月開學會引起新一輪爆發,香港長者接種率偏低宜盡快接種,希望10月可以達到群體免疫。
我吩咐HR不用給任何工作給那些因為沒有接種疫苗而要work from home的職員,兩個月後直接發解僱通知書,賠償一定要做足。免得對一個人仁慈,就是對100個人殘忍。
我們現時正在走一條正確的道路,一方面政府正幫助我們增加醫生人手供應,另一方面我們亦在公立醫院推行不同措施,改變服務模式,以及引入更多智慧型醫院醫療科技,減輕醫護人員的工作壓力。
若人人只關心自己的健康與生命,不理會打了針可為社會帶來的好處,那麼他們的確不見得願意去打針。這是一個經典的經濟學問題,不打針有損公益,性質與工廠污染環境或煙民在公眾地方抽煙放毒相似,政府有角色可扮演。
自由選擇接種是不能妥協的原則,我們只能不斷解說,增加接種的誘因,讓市民自行理性選擇,才是上策。若接種率達70%,即成功達至群體免疫,不只能全面復課,恢復通商旅遊,社會也能恢復元氣。
近幾日疫情「日日有突破,天天創新高」,面對如此來勢洶洶的嚴峻疫情,政府如何因應才能真正有效控制?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又該如何處理?一般市民日常又該怎麼做才能保護自己及家人?
今天人們所看到的世界體系是西方確立起來的,舞台上的主角一直是西方國家。現在西方諸國因為疫情自顧不暇,忙於抗疫,好像只有中國在這個本來屬於他們的舞台上活動。這使得很多國家感覺自身的失落。
梁卓偉教授自疫情爆發以來,身處第一線調研,他相信新冠肺炎疫情令人擔憂,但不是一個無法克服的挑戰。他呼籲各個國家即刻協同合作,「我們在同一條船上,」他說,「保持冷靜,保持健康,保持理智。我們將克服它。」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