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美國

兩個總統候選人,一個被51%的美國人認為失控,另外一個被65%人認為失智。(亞新社)

制度之爭看百年

中國人說「命由天定,運由己選」,但是西方社會確是1%的命好過99%,如何選擇領導人,成為了最困難的一件事。見微知著,不必親臨美國,就可以見到美國官僚主義的盛行。

外交方面,以色列的蠻橫,使維護它的美國愈來愈在國際上被孤立和針對。(亞新社)

衝突難解

若以軍沉不住氣,盲目的擴大戰爭,可能便落入哈馬斯的陷阱,死傷更眾,單以此便足以引起以國內部的分歧反對。當國際壓力日增而戰情難改,內塔尼亞胡政權不是進一步瘋狂轟炸,便會在壓力下下台,改與哈馬斯談判。

作者認為,哈馬斯已成為伊朗的一頭戰狼。(亞新社)

哈馬斯為何突襲以色列

美國在全球的影響力,尤其是軍力,仍然是非常強大的,並不是如某些KOL講的江河日下,而他們對美國的唱衰更絕不可信。既不知彼、又不知己,蒙騙國人去自我陶醉,這些自欺欺人的言論,能幫助我們的祖國強大嗎?

以色列在加沙濫殺平民、傷殘婦孺,已開始引起公憤。(亞新社)

進一步衝突

國際民意與愈來愈多的國家聲討以色列野蠻的加沙(殖民)政策,美國可有能力封天下之口?停戰和開放人道救援只是治標,連美國拜登也說要回到兩國方案。即使歐美列強也不得不要被迫從根本去解決巴勒斯坦問題。

到了1938 年,美國人在沙特阿拉伯東部的地區發現豐富的油藏,成立了加州阿拉伯標準石油公司,後來改名 Aramco。(Shutterstock)

以巴衝突的時間緯度

二戰後,英美兩國為了經濟利益和對殖民主義的不同看法,在中東較勁。今天,美國是以色列的鐵粉。羅斯福當初曾經拒絕接受逃避納粹迫害的猶太難民入境,後來因為垂青國內猶太人的選票才轉軚。

戰爭似乎離香港很遠,地緣政治上跟我們好像沒太大關係;但全球化下的世界局勢,牽一髮動全身。(Shutterstock)

世界新秩序

世界多極化的特徵是除了美國,尚有幾個大國正在冒起,它們未必跟美國對立,但也不一定事事跟隨美國,例如中國、俄羅斯、印度、土耳其、法國,它們都屬於區域大國,有自己的主張,對國際秩序也有自己一套看法。

六日戰爭的後續演變。(作者提供圖片)

中東偷襲 死的控訴

大國扶持下,大半個世紀的戰爭、鎮壓、逮捕、處決、強拆、不公平立法和執法,原居民的生活權(生存權)由100%被剝削至生不如死。什麼是偷襲?是以死的控訴!是垂死的哀歌!聽者流淚。

今次哈馬斯突襲,部署之精密、規模之大、攻擊力殺傷力之強,可謂前所未見。(Shutterstock)

歷史不是黑白正邪那麼簡單

突襲事件發生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發帖文呼籲巴以停火,要求哈馬斯立即釋放人質,立即惹來美國右派群起抨擊,指摘布林肯脫離現實,同情哈馬斯,嚇得布林肯立即刪掉帖文。美國,就是唯恐天下不亂。

事實上,交戰也使我們貧窮。沒有什麼會像戰爭衝突那樣,摧殘社會進步的果實──壓垮經濟、摧毀基礎建設,或害死、弄殘、重挫一整代人。(灼見名家製圖)

吵架總比打仗好

我們為什麼交戰?如今我們從策略角度思考,而且不犯選擇偏差的過錯,就有了一種新的方式可以回答那個問題。簡言之,必須要有某個東西去打斷正常的妥協誘因,將對立的對手推離通常極化而吵鬧的政治。

從我與他們交往過程中得到的印象,不少人的確沒有能力分辨是非及新聞信息的真假。(Shutterstock)

自駕遊歷美國

在今天中美關係變得複雜的環境下,精準的觀察尤其重要,3年新冠卻打破了我的旅遊大計,現在唯有報復式追回旅遊的不足。我的第一個旅遊計劃便是開車環繞美國一周,考察其風土民情,順道探訪多年未見的有識之士朋友。

近期烏軍無人機偷襲屢屢成功,相信美國與北約會源源不絕供應無人機。圖示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到訪丹麥。(亞新社)

烏戰或變

無人機與無人艇的成功,應是烏克蘭戰爭改變今後戰爭方式的重大啟示。現時無人機、無人艇的規模和殺傷力還有限,但大有提升的能力。可能至少將會成為未來戰爭的一個重要部分。

《奧本海默》電影的主調是反戰和反麥卡錫主義,亦毫無保留地批評美國政府。(《奧本海默》電影海報)

我看《奧本海默》

《奧本海默》電影的主調是反戰和反麥卡錫主義,亦毫無保留地批評美國政府。政治立場沒有絕對的對錯,有容乃大,能夠無顧忌地批評當政的,也許亦是國家軟實力的表現。

Page 1 of 26 1 2 26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