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網課

學生習慣了網課是代替品,回復實體面授課後,缺席也有了新常態。(Shutterstock)

缺席也有新常態

大學生正處於對知識最為渴求的人生階段,有疑則問,遇事便爭取,不要輕易放過眼前的一切。那麼,新常態下對於缺席課堂的反應,也代表着大學生對「求學」二字的執着。

「百仁愛·學」第二期已經啟動,今期主要資助對象是居住劏房和困難戶的小學生。(百仁基金Facebook圖片)

不要讓這些孩子三年一片空白

第五波疫情爆發期間,百仁基金主席李家傑及時推出「百仁愛·學」助學計劃,一眾理事分別到四十二間中小學和幼稚園派發現金支票和購物現金券,還有抗疫物資,近一千五百名家住劏房或基層家庭的孩子受惠。

筆者所注意的,不是網課是否成功,而是網課出現以後學生學習新的形態。(Shutterstock)

疫情:香港故事

網課出現以後學生學習新的形態,遲早會出現,而且將會是學習方式一個重要的部分。這種道理,要說給外國的朋友聽,讓他們知道我們在疫情下的嘗試,遠遠超過對於Learning Loss的補償。

預計在疫情過後,正常校園生活恢後後,上課模式也會有所轉變了。(Shutterstock)

疫情過後教育發展的轉變

復課的安排已在規劃之中,各中小學都積極準備和策劃,迎接「真實」課堂和校園生活的日子。經歷這次香港教育史上少有的大事,究竟香港教育會有哪些轉變?這次疫情給教育界帶來什麼反思?

小朋友這些沒有方向的好奇心,亂七八糟,不是應該受到限制嗎?要是一直如此下去,不是變得完全不懂規矩嗎?(Shutterstock)

疫情下的學習

疫情雖然帶給我們許多困難和限制,卻同時迫使大家改變,將來恢復正常學習時,經過了這幾年的歷練,大家的思維模式、做事方法都不一樣了,環境就是我們最好的老師。

孩子無機會接觸大自然中的「污垢」以提升抵抗力。(Shutterstock)

疫情下如何為孩子解毒

過去多個月,香港雖然只有幾宗病例,但學校仍未完全開放,孩子即使上體育課都要戴口罩,口罩令和4人限聚令等措施仍未放寬。過度的防疫措施嚴重影響孩子的成長和發展,特別是對低下階層。

KOL化可視作只是一種教學風格上的更新,但光KOL化並不能有效提升課堂質量。(Shutterstock)

教師KOL新風格

從來教學工作都算是一種表演藝術。老師運用十八般武藝來講好一堂課,歸根究柢那根本是要來一場完美表演,取悅的對象就是面前的學生。隨着課堂環境的迭變,既然舞台有變,表演方式焉能一成不變?

網課也帶來了另一問題,平時盡量避免幼童接觸電子產品的家長,變得別無他選。(Shutterstock)

疫情下的幼兒教育

疫情下社交少了,但與家庭成員卻深交了。有些形容這是「困獸鬥」,這形容詞也有趣。就讓我們因疫情而進步,繼續為孩子提供溫暖的家庭,以身作則,去優化家庭氣氛。

網課讓師生有了新的學與教技能,使用由此而來的策略,最終令課堂發展成虛實互補的教學模式。(Shutterstock)

從網課學到的學習策略

網課對學生學習策略的要求與傳統學習有很大的差異,在近一年的網課學習參與過程中,學生或多或少已培養出新技能或學習策略的改變。展望恢復面授課時,老師仍會採用類似網課教學的方式,發展成虛實互補的教學模式。

教師可將在網教經驗掌握到的技巧融入實體課內,令虛擬實體教學得以互補。(Shutterstock)

網課觀察的反思

作為教學主導者的教師,宜從幾個月來的網課生涯中,沉澱出網教的優缺點,加以應用。某些網課缺點反而可彌補傳統教學難以適切實行的環節,加以實踐應用於面授課堂上或許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疫情加速了教育新常態的形成,學校的牆正在消失。(灼見名家製圖)

學校的牆逐漸消失

疫情使傳統的教育理念受到衝擊,新興的教學方式正在形成。網課雖不能達至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但卻無庸置疑地打破了學校的「牆」,使教學更加的現實化和社會化。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