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融科技周今(2日)舉行,重磅嘉賓雲集,行政長官李家超出席論壇時致辭表示,香港是中國的主要金融中心,具備不少優勢,一向與港並稱金融雙城記的新加坡,本月13日也會接力舉辦金融科技節。
世界正以兩種方式應對氣候變化:緩解和適應。緩解指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並阻止氣候變化問題加劇;適應是指面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時,預先採取適當行動,以防止或減低氣候變化造成的損失。
今年亞洲金融論壇聯同香港貿發局及羅兵咸永道(PwC)合作進行一項「企業向可持續未來轉型與融資」的調查, 調查發現大多數公司將ESG 視為長期競爭優勢和提高聲譽的推動者,而不僅僅是合規活動。
坊間一再有聲音要求調低股票交易印花稅。然而,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網誌指出,客觀數據一再顯示,調低股票交易印花稅並不足以結構性、長期地刺激股市交投。
香港正面臨ESG人才嚴重不足的困境。如要把握機遇,我們便須從中學至專上教育課程去培養本地ESG人才,制定亞洲以至全球投資者和發行人均可接受的可持續發展標準,以鞏固香港綠色金融領導地位。
中誠信集團旗下中誠信綠金國際有限公司6月26日正式進入香港金融管理局「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資助計劃」認可外部評審機構名單,成為首家獲得此資質的中資評級機構。
誠然,本港在發展過程中面對不少挑戰和困難,很多經年累積的問題也需要時間化解。不過,就如行政長官所言,特區政府整個團隊、行政立法關係、社會各界更為團結,本港經濟發展正面。
由於中國採取更嚴格標準,逐漸取代歐洲成為全球相關範疇的領袖,有意投資綠色金融的投資者或會把資金轉移至中國。然而,相較歐盟綠色金融分類標準,中國相關規定的透明度仍須改進。
全球氣候危機迫在眉睫,世界各國致力實現低碳轉型,但要達到減碳目標,涉及資金不菲。本社訪問香港綠色金融協會主席兼會長馬駿博士,以經濟學家的視野解釋,如何通過市場化機制配置資源,從而推動相關政策。
近年綠色金融發展迅速,港府在推廣綠色債券方面更是不遺餘力。金融發展局主席李律仁資深大律師提到發展綠色金融時,以素食主義妙論綠色市場的商機是如何發展出來,從而香港可以怎樣的心態去推動綠色金融。
近年綠色金融發展迅速,港府在推廣綠色債券方面更是不遺餘力。金融發展局主席李律仁資深大律師提到發展綠色金融時,以素食主義妙論綠色市場的商機是如何發展出來,從而香港可以怎樣的心態去推動綠色金融。
本社專訪投資者關係協會主席陳綺華博士。她認為,隨着大眾愈來愈關注ESG,ESG投資者佔整體比重愈來愈高。投資關係(IR)可以說是公司面對資本市場第一道前線,好多時需要與投資者保持溝通,發揮重要作用。
「碳中和」的責任不應該完全落在國家和大企業身上,身為地球村的一份子,每個人也應該有所擔戴。有心人若要鼓勵市民着重環保,有什麼可行辦法?
獲頒灼見名家首屆企業典範大獎的中電控股首席執行官藍凌志(Richard Lancaster)接受本社專訪時表示,中電肩負企業責任,致力轉型使用潔淨能源發電,爭取於2050年底實現淨零溫室氣體排放。
2023年灼見名家ESG企業大獎誠邀有志為香港ESG長遠發展出力的公司/機構報名參加,共襄盛事。一起聽聽首屆ESG翹楚大獎得主溢達集團董事長楊敏德如何建立企業獨特的「溢文化」,影響員工做事方式?
作者經歷了30年的「綠色之路」或「綠林之路」。這條路很難走,特別是頭10年。支持他堅持下去的,乃是對「綠色生活、綠色發展、綠色社會」的堅信,變成生命。
2022年灼見名家傳媒首度舉辦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架構(ESG)企業大獎頒獎典禮,2023年邁向第二屆,一起聽聽首屆ESG翹楚大獎得主溢達集團董事長楊敏德的營商之道。一個魚塘如何激發楊女士的環保念頭?
本社訪問香港恒生大學何善衡博士銀行及金融學教授暨ESG研究中心主任鄭子云博士,從ESG基本概念,香港可以扮演什麼樣角色,以至未來綠色金融發展的大方向,為大家深入淺出地解畫。
「十四五」規劃確立香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發展定位,以及推動香港成為綠色金融樞紐,外界一直視上述兩者為不同目標,但港府是次把以上目標結合,強調綠色科技對發展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至關重要,確令人眼前一亮。
本社訪問香港恒生大學何善衡博士銀行及金融學教授暨ESG研究中心主任鄭子云博士,從ESG基本概念,香港可以扮演什麼樣角色,以至未來綠色金融發展的大方向,為大家深入淺出地解畫。
筆者歡迎《財政預算案》繼續推出短期的惠民措施,同時在經濟、社會、民生發展作出中長遠規劃,協助市民走出疫下困境,亦為香港經濟復甦創造有利條件。
2022年灼見名家傳媒首度舉辦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架構(ESG)企業大獎頒獎典禮,2023年邁向第二屆,本社希望通過專業評審制度,甄選出具公信力的企業ESG大獎得主。
發展綠色科技固然需要紮實的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但同樣重要的是投融資和商業管理上的支持,以至巿場研究和推廣。跨界別聯手合力鎖定痛點、研發方案、支持應用,將更好推動整個綠色科技積極循環。
財政司司長將於下月發表《財政預算案》,筆者對此有點數建議,冀望政府審慎考慮,妥善調配財政資源,解決香港深層次矛盾。
2023年亞洲金融論壇回歸實體舉行。行政長官李家超、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會上發言,介紹香港如何回到世界舞台中心,以及如何貢獻可持續發展。
中國最大的CCUS全產業鏈示範基地、全國首個百萬噸級CCUS項目「齊魯石化──勝利油田百萬噸級CCUS項目」日前正式注氣運行。該項目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CO2)100萬噸,相當於植樹近900萬棵。
鳳凰灣區財經論壇9月21日舉行,多名政府官員及商界領袖到場發表講話。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未來5年是為香港發展打開新篇章的關鍵期,會上多名官員重申在中港兩地金融監聯通、綠色金融發展、人才培訓方面的工夫。
要發展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綠色金融中心,香港需要與時俱進的制定綠色金融相關政策,建立與國際市場和內地市場融通的綠色金融標準體系,以及構建綠色金融人才培養和引進機制。
「香港高峰論壇2022」周三(8月17日)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行政長官李家超出席時指出,香港作為國際城市、中西融合,讓香港在區域合作發揮非常獨特的聯繫人角色。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各地對於環境及社會的關注日益增加,促進了各界對ESG發展的關注,同時世界各地亦開始立定決心推動碳中和,並促進各項綠色相關的科技發展及投資。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近月本港疫情受控及第二輪消費券即將放發,本港第二季經濟較上一季好,但美國有機會再有下一輪加息,通脹持續,加上俄烏戰爭影響,展望下半年外圍環境仍然欠佳。
香港大家樂集團獲頒灼見名家ESG企業典範大獎。本文闡述集團為了實踐可持續發展,建基於4大範疇:以客為先、員工為本、專注食物及保護環境,制訂了清晰的ESG策略,致力成為「可持續的香港人大食堂」。
恒生銀行致力成為銀行業界推動ESG的先驅,將可持續發展元素納入恒生策略、營運、產品以及服務中,由內到外推動ESG。同時,恒生投資於社區,希望與大眾一起應對氣候變化。
偉易達集團首席財務總監唐嘉紅接受本社專訪表示,公司正推行第二個可持續發展5年計劃,着重研發採用環保物料製造高品質產品,而粵港澳大灣區積極發展創新科技及綠色生態,正好配合公司的ESG發展策略。
新世代專才很着重僱主的可持續理念。太古集團公共事務董事唐偉邦認為,通過公開透明的可持續策略吸引人才只是第一步,當人才就位,公司就要製造機會,讓他們親身參與可持續發展項目。
中電控股首席執行官藍凌志接受本社專訪時表示,氣候變化問題非常嚴峻,減碳工作刻不容緩。中電肩負企業責任,致力轉型使用潔淨能源發電,通過持續投放資源及加強區域合作,爭取於2050年底實現淨零溫室氣體排放。
港鐵公司是灼見名家ESG企業典範大獎的得主之一,其公司主席歐陽伯權接受本社專訪,闡述港鐵公司制定新的企業策略「變·造未來」,積極貫徹ESG原則,以實現減碳目標,促進社會共融,以及個人和社區的發展空間。
隨着新世界積極拓展粵港澳大灣區,鄭志剛表示將為下一代創造一個更潔淨的未來出一分力,期盼全球更多企業能夠加入減少碳足跡、保護環境的行列,為所有持份者創造共享價值,攜手為氣候變化作出改變。
EU Taxonomy是歐盟設計的一套綠色分類系統,為了促使金融業可以將資金導流到真正對歐盟的氣候及環境政策目標有幫助的項目上,已達成歐盟綠色政綱下各個環境目標。
溢達與中國推行改革開放政策同一年(1978年)創立,由專注生產襯衫,到今天發展成一家知識型創新企業,40多年來非常重視環境保護及員工關懷,其成功經驗向中國及世界展示未來製造業的革新標準。
香港恒生大學何善衡博士銀行及金融學鄭子云教授表示,恒大ESG研究中心團隊自行研發了ESG標準i-score,希望透過與灼見名家合作舉辦ESG大獎,將標準引入商界,推廣ESG精神。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