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香港的經濟增長都比不上內地。好的時候有內地的七成,但差的時候,可能連內地一半也沒有。大病愈後,香港宜先爭取復常,很難要求大病後的身體比病前還要強壯。
朱雲來指出,投資無法帶來產出的相應增長,反而導致資產的產出率不斷下降,質疑投資形成的資產意義何在,更引伸出全球經濟是否真的需要持續高增長的問題。
我有很多海外朋友都跟我說,只要香港仍然堅持入口隔離檢疫和有封城風險,他們都不會考慮返回香港定居,或到香港做生意。當大家愈習慣了Plan B的時候,重返Plan A的代價便會愈高。
疫情期間香港有大量生意都流失了給新加坡,令新加坡的經濟在上半年增長了7.7%,而香港的經濟卻連續兩季都出現負增長,全年也不一定有正增長。要扭轉這個局面並不難,只要撤銷來港人士的檢疫隔離要求。
經過40年的經濟快速成長之後,中國經濟正面對下行的巨大壓力。在這樣一個時刻,2022年中國需要一次新的「南巡」奇蹟,需要改革開放之後第三次與世界的重新連結和擺脫困境的革新。
中國經濟擴張,過往是粗放,追求數量和GDP,背後是無序的生產能力擴張,以及其後的房地產膨脹,推動的力量是社會與政府不停宣傳的消費主義。
就無形資本密集型經濟而言,日後面臨的最大挑戰,大概不在於如何促進經濟增長,而在於如何使之兼容並蓄。承襲自上世紀的種種社會和福利政策工具,也許已不再切合所需。
要經濟可持續增長,不是要銳意降低投資比重,而是要尋找有潛力發展的的新投資項目。有幾個項目中國的投資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包括環境保護、醫療、健康、科研及教育的投資。
林毅夫:「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不是吃出來的,不是消費出來的,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是投資出來的。」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