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新在《明報》撰文,坦言不想看見「反修例風波」就此不明不白的過去,希望事件經過有個清晰的交代,因此建議民間力量建立「反修例風波資料檔案」,化解目前困局,還社會一個真相。
「真相」是指事物的本來面目或真實情況。雖然監警會的報告被林鄭高度嘉許,說成全面、客觀,以至反映真相,但監警會主席梁定邦卻不敢受落,只稱報告是根據事實,而真相恐怕只有上帝會知曉。
林鄭特首和鄧處長可以繼續否認「警暴」存在,並稱提此說法的港人及世界各地人士為有心抹黑或被人誤導之徒。但在言論自由的香港和其他地方,香港警隊這個「惡名」不會因此消失。
是勇武的示威者在去年6月圍堵立法會防止「送中」惡法被通過,但往後接近七個月抗爭運動歷久不衰,和理非對抗爭運動的支持是關鍵。踏入2020年,抗爭運動不能停、不會停,和理非要做到五大堅持。
警察要改善市民心中對他們的形象,唯一的辦法是公平及公正的執法;這將是一條漫長的路,但若不能恢復市民對警隊的信心,就是暴力停止了,香港也不可能是安全和有秩序的城市。
沒有「獨立調查委員會」,已發生的事固然無法找出真相,但面對有增無減的警暴,港人可如何反擊?
青年智庫進行問卷調查,被問到促成「各方對話」的先決條件時,最多受訪者選擇的三個條件依次為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63.8%)、政府全面回應民間的五大訴求(41.6%)、有問責官員下台(38.0%)。
曾鈺成建議政府考慮「兩種特赦」:一是特赦罪行較輕的示威者,犯重罪則不能特赦; 二是特首宣布特赦,但必須「止暴」。他建議,可以定下一個日期,期限過後仍參與暴力活動,則不能特赦。
由始至終,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是個政府不能迴避的政治問題。民調顯示,今天七成市民不信任警方,其中五成給予零分。倘若政府繼續拒絕或拖延成立委員會,結果只會增暴添亂。
示威者持續反抗的心結究竟是什麼呢?就是他們口中的警暴問題。一直以來,不少示威者都糾結在兩件事上,分別是7.21元朗站白衣人襲擊市民,以及8.31太子站速龍小隊站內打人。
中央政府、全國人民、愛國愛港者都支持香港警察止暴制亂,肯定他們在恢復香港秩序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並對港警有極大的體恤;作為特首,她能夠說不支持警察作為一個機構麼?支持警察這個機構,她還用說麼?
潘淑嫻作為校長,呼籲每一個人給年輕人多點愛,多點關懷,並不縱容,亦不放縱,情理兼容,恩威並重,用溫柔的語氣,堅定的立場告訴年輕人,其實生命很寶貴的。要成為一個有感情的人,但不要給感性蒙蔽思想和心靈。
在這次抗爭運動中,香港學生表現的堅定、勇敢、創意,贏得香港市民以至不少海外觀察家的讚賞。希望他們運用大智慧和柔和的力量,推動所有大學校長以段崇智為榜樣,與同學同行,一起贏得港人和世人的尊重和讚賞。
在這場衝突還沒有結束的時候,我們必須把所有的成見和仇恨放下,用寬容之心去尋找解決之道。如果沒有寬容心,卻糾纏於每一個細節,所有的人都能找到憤怒的原因,都能找到仇恨的理由。
行政長官即將援引「緊急法」,繞開立法會制訂《禁蒙面法》。此舉限制市民自由,架空立法會部分立法權,強化警方公權力,雖對「止暴制亂」有短期效應,卻會導致個人極度集權即極權化。
在林鄭政府苦無對策的時候,卻有人覺得是機會。這就是中共及其香港支持陣營內的極左勢力,他們與警隊內的鷹派合作,再連結部分黑勢力不斷興風作浪,讓矛盾升級。極左唯恐香港不亂,因為亂為他們提供了奪權的機會。
情感兩極化是一個需要關注的現象,但不應該因為社會上有情感上的兩極化,就忽視了意見分布上的一面倒,然後在沒有特別理據下,把大多數人的意見和非常少數人的意見同等看待。
特區政府昨晚(26日)7時在灣仔伊利沙伯體育館舉行首場「社區對話」。現場不少市民聚焦「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一事提出意見,林鄭月娥希望公眾讓監警會先完成工作,並認為這是較為務實的做法。
過去兩個月警方以暴力對待示威者和無辜市民,已將警民關係完全摧毀。因此,社會聲音普遍要求特首還原公義和找出真相,否則,林鄭的四大行動只會被視為愚弄市民的小動作。
被問到香港人在3月已要求撤回修訂,6月提出五大訴求,為何要到8名人士去世、過千人被捕後才後知後覺,是否為《緊急法》鋪路?林鄭表示,昨日提出四個行動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為香港困局走出一步。
泛民和親北京的立法會議員和示威者均指,特首林鄭撤回逃犯引渡法案為「太少,太遲了」。公眾關注的問題已轉向警暴,濫捕和濫告。林鄭必須正視這些問題,否則動盪持續。
林鄭月娥在傍晚宣布四項行動:正式撤回《逃犯條例》條例草案;監警會增國際專家和新成員;走入社區與市民對話;獨立研究及檢討社會深層次問題。希望這四項行動,可以為打破香港目前困局行出一步。
烈顯倫歸咎於過去20多年來,殖民地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被特區政府推到極致,導致富者愈富,大多數人卻沒有受惠。他認為這是造成廣泛不滿情緒的社會根源,並不是成立一個獨立調查委員會就可以解決的。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contact@master-insight.com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