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漢迪:中美脫鈎難以實現 香港仍可發揮所長
冼漢迪表示,不難理解美國對中國做出各種不友善的舉措,但客觀現實決定了美國所謂的對華經濟「脫鈎」不可能完全實現,經濟全球化與貿易自由化仍是世界發展大趨勢。
冼漢迪表示,不難理解美國對中國做出各種不友善的舉措,但客觀現實決定了美國所謂的對華經濟「脫鈎」不可能完全實現,經濟全球化與貿易自由化仍是世界發展大趨勢。
今年福布斯中國發布「2022年中國女性創投人20」,啟明創投主管合夥人梁頴宇榮登榜首,並成為封面人物。她表示,自己的願望是推動更多公司建立全球化醫藥產業。讓人類有新的選擇,生命有更多的可能。
作者從粵港澳大灣區的視角分析香港的新機遇,指出紐約灣區、三藩市灣區和東京灣區都有自己獨步全球的戰略性行業作為支柱行業,香港也需要思考如何打造具備全球影響力的戰略性行業。
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接受本社專訪指出,香港夾在中美角力之間,未來幾年的經濟前景不容樂觀,但由於中國維持長期增長動力,香港金融業也有不少機遇,唯必須改變舊有思維,才能保持優勢。
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接受本社專訪指出,在現時的政治及社會環境下,對政府的要求及期望極高,新班子面對重大挑戰,有壓力要做出成績,呼籲各方大力支持,齊心合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
「隨着病毒對人類危害程度的降低,各國政府都不應再以防疫為由限制個人自由與權利,過度嚴厲的措施應該結束了,盡早復常對向來以國際大都會及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為定位的香港來說尤為重要。」
灼見名家網站內容不斷緊貼本地、兩岸及國際時事,名家分析,觀點多元,為讀者提供不一樣的視野。本社作者黃賢博士更榮獲亞洲出版協會(SOPA)頒發卓越評論獎,實至名歸。
隨着世界各國已把眼光放在疫後發展,競逐中高科技高端人才勢所必然,特區政府需要摒棄過去的概念,以全新的思維理解人才的定義及需要,才能制定具前瞻性、具競爭力的政策,吸納世界人才來港發展。
香港大學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所長陳志武教授出席灼見名家八周年論壇時表示,2022有三件大事改變了世界局勢,令中國經濟過去40年增長所依賴的條件改變,「只談生意、只談賺錢」的國際規則已成為歷史。
香港大學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所長陳志武教授出席灼見名家八周年論壇時表示,2022有三件大事改變了世界局勢,令中國經濟過去40年增長所依賴的條件改變,「只談生意、只談賺錢」的國際規則已成為歷史。
行政會議召集人、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出席灼見名家八周年論壇時表示,眾多外國投資者出席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反映香港擁有深厚基礎,不怕無法吸引人才來港。而國際七人欖球賽是放寬防疫措施的考驗。
行政會議召集人、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周五(11月4日)出席灼見名家八周年論壇時表示,眾多外國投資者出席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反映香港擁有深厚基礎,不怕無法吸引人才來港。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灼見名家八周年論壇上分享他的管治理念。他表示,因為新冠病毒沒有、亦沒辦法改變香港的DNA,所以機遇無限,而最新發表的《施政報告》是政府團隊共同承擔的。
行政長官李家超出席灼見名家八周年論壇時指出,香港的機遇無限,因為新冠病毒沒有、亦沒辦法改變香港的DNA,香港一直的固有優勢多不勝數。雖然前路未必每一步都完全平坦,不過前景肯定光明遼闊。
灼見名家八周年論壇周五(11月4日)上午假香港會議及展覽中心演講廳舉行,特邀請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先生蒞臨分享他的管治理念,行政會議召集人及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女士擔任主禮嘉賓。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接受本社專訪時表示,她盡量一星期考察一次地盤,觀察到不少年輕員工都感受到這份使命感,希望大家可以保持熱誠、抱持無論困難多大、任務多重,都要繼續做的「方艙精神」。
新任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接受本社專訪時表示,24年前政府致力發展創新科技,因為種種風雨而沒有徹底實行,如今香港再次面臨轉捩點,各界憧憬未來發展路向,是發表創科發展藍圖,凝聚共識的好時機。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接受本社專訪時表示,她盡量一星期考察一次地盤,觀察到不少年輕員工都感受到這份使命感,希望大家可以保持熱誠、抱持無論困難多大、任務多重,都要繼續做的「方艙精神」。
灼見名家七周年論壇──香港下一個五年2021年10月25日假海洋公園萬豪酒店舉行,承蒙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擔任主禮嘉賓,香港交易所主席史美倫發表專題演講,並有政商學界多位重量級專家參與論壇。
香港城市大學在郭位校長的大力支持下,委任楊夢甦教授擔起推動創科的重任,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教育及自我增值機會,同時將大學的研究成果及知識產權轉化為實際應用,為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做出貢獻。
盧煜明教授回流香港25年,他認為現時香港的創科氣氛是前所未有的高,而且特區政府對創科發展的決心也是史無前例的強,加上中央的強力支持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機遇,對香港未來的創科發展充滿信心。
盧煜明教授認為,「如果劍橋大學只是對5%的學生有冀望,我們只要有幾個百分點的醫學生有志投身研究,我們的系統應該讓他們成功找到創科之路。」
當年,盧煜明教授的老師曾經問過一條問題,盧煜明教授依書直說自覺沒錯,但老師卻質疑為什麼要這樣回答,令他難以忘懷,至今仍教導學生須時刻探求實驗數據的來源,這也是他投身醫學研究的初心。
香港特區政府行將換屆,在新任特首領導下,香港何去何從引人關注。灼見名家最新出版的專書《香港下一個5年》,邀請政府高層、學者及專家,為未來5年的政治形勢、規劃發展及經濟前景把脈與建言。
華潤集團粵港澳大灣區首席戰略官李浩然博士認為,商業模式已經改變,政府功能趕不上。例如發展都會區,放什麼產業進去?構建產業能力值得特區政府和市民去思考。
香港科技園行政總裁黃克強認為,香港要與深圳結合雙城優勢,吸引全世界人才來港發展創科。另外,我們又應該如何發展本地人才?一起聽聽黃克強的分析。
灼見名家7周年以「香港下一個5年」為題,廣邀政商學名人,共聚一堂為香港未來把脈。凱普生物科技總裁管喬中認為,香港經濟發展畸型,已經走到盡頭。至於房地產政策扭曲,須撥亂反正。
大灣區香港中心研究總監王緝憲教授認為,港深將進一步融合,但彼此需要保持獨特優勢,才能互補。而北部都會區要成功吸引人才,必須先有機遇。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紫荊黨執行委員伍俊飛博士認為,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具有獨特優勢,紫荊黨本住延長一國兩制的理念誕生,呼籲整個社會一起努力,改進香港的社會情況。
灼見名家7周年廣邀政商學名人,為香港未來把脈。華懋集團執行董事及行政總裁蔡宏興表示,北部都會區長遠大增香港的土地供應,對香港長線發展更有信心,樓市會繼續上升。但短期土地短缺問題,必須依賴近岸填海。
規劃署前署長、深港合作策略規劃顧問凌嘉勤教授認為,發展北部都會區需要「四新」精神,不要用舊有新市鎮模式發展,要以大灣區格局來看。
灼見名家7周年廣邀政商學名人共聚一堂為香港未來把脈。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認為,過往一國兩制行差踏錯只因中央和香港人放錯焦點,雖然《港區國安法》已實施,但中央跟香港仍在探討一國兩制未來的軌道如何前進。
灼見名家7周年論壇廣邀政商學名人為香港未來把脈。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認為,雖然《港區國安法》實施後,香港社會大致回復穩定,但仍有面對孤狼式襲擊、本土恐怖主義、文化軟對抗風險,《基本法》23條須盡快立法。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接受戴健文專訪,指出香港已經回到一國兩制正確軌道,未來5年政府施政將更稱心滿意,又指社會依然百家爭鳴,不會「一言堂」。
灼見名家7周年以「香港下一個5年」為題,廣邀政商學名人,共聚一堂為香港未來把脈。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致辭時表示,香港在中美鬥爭風暴中須保持警覺性 ,而有志之士應參選立法會,要為市民辦實事。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指出,我們已經沒有藉口不去做事。如果是有志的人士、有能力的人士、時常在灼見名家批評特區政府的意見領袖,是時候要身體力行,歡迎參與立法會選舉。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擔任主禮嘉賓及致辭,來自政界、商界及學界多位專家就政治新形勢、發展新思維及經濟新動力三個範疇交流意見,為香港未來發展把脈。
灼見名家七周年第三場論壇探討香港經濟未來的新動力,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認為,推動人才、創科之餘,吸引國內外人才參與同樣重要。
灼見名家七周年第二場論壇探討「發展新思維」,三位論者均認為,香港需要改變思維,勿將北部都會區比擬為一般的新市鎮,要借鑑國際都會經驗,建造港深聯合都會區。
灼見名家七周年首場論壇探討「政治新形勢」。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指出,香港如今正面臨三方面的國家安全風險,因此除了堵塞國安漏洞,還要建立愛國主義的教育。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灼見名家」7周年論壇,指出過去四年多擔任行政長官的感受是,「香港同時受到這麼多的衝擊,的確是很嚴重。現在正是復原、重生的機會。」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將擔任主禮嘉賓及致辭,來自政界、商界及學界多位專家就政治新形勢、發展新思維及經濟新動力三個範疇交流意見,為香港未來發展把脈。
灼見名家六年論壇在2020年11月20日舉行,多位政府高官、商界精英、著名學者、專業團體及本社作者濟濟一堂,就抗疫長征、中美熱戰及香港政爭作出深入分析。
謝祖墀指出,「全球化」分工表面很有成效,但潛藏危機,核心技術不能只靠別人,必須在樽頸地帶有所創新和突破。這對中國企業是一個很大的教訓。
徐家健指出,民主黨的拜登上台,對華政策在技術上及大方向都會出現轉變,讓中國有喘息機會,可以有更多時間作出調整及部署。但當民主黨修復被特朗普破壞的盟友關係時,北京拉攏一些歐洲國家站在自己一邊,難度更大。
沈祖堯教授指出,人類與傳染病的戰爭歷史悠長,儘管經歷過黑色病、天花、霍亂、西班牙大流感等等慘痛的經歷,但要完全消滅一種傳染病毒需要的時間仍是十分漫長。
灼見名家周年論壇暨六周年慶典──後疫情時代世界新秩序邀請中央研究院院士朱雲漢教授以視訊形式發表主題演講,題目是「展望後新冠病毒及後特朗普時代的全球秩序」。
管喬中講述凱普參與全國各地的大規模病毒篩查時說,愈多人參與檢測,效果一定更好。如果民眾不配合檢測,或驗出陽性的確診者拒絕隔離,躲藏起來,病毒就很容易擴散。疫情受控反映中國大陸民眾很自律,遵守規定。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