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的香港,誘拐婦孺、迫良為娼、販賣人口的事情時有發生;另方面是很多棄嬰為私生,母親或為娼婦,或因貧窮無力照顧,被迫遺棄嬰兒。香港的天主教會收養很多棄嬰,後來棄嬰院變成了學校。
如果合作區是象徵結合了澳門和內地經濟和法律特點的新綜合體,那麼它很可能是內地另一個新的特別行政區,正如已故領導人鄧小平所設想的那樣,會有更多華南港澳式經濟飛地。
隨着2023年兔年的到來,大中華四地的經濟、人文交流、對外貿易和產業回暖有望快速復甦。如果是這樣,2023年將在社會上更加令人興奮,經濟上更加活躍,國際互動更加活躍。
行政長官李家超到北京述職後周六(12月24日)返港,他說,中央同意逐步有序全面通關,目標1月中前落實。特區政府會成立通關事務協調組,全面推動通關工作。
由南京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及澳門大學共同創立的「蘇港澳高校合作聯盟」周四(12月16日)成立,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滕錦光教授對於能夠參與創立聯盟感到十分榮幸,他希望三地院校今後多作交流,攜手推動科研發展。
如果澳門能將賭場特許經營「貴賓廳」的危機轉化為激發澳門優勢和潛力的大好機會,當地「經濟適度多元化」可能會取得重大突破,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傳統上對賭場資本主義的過分依賴,獲得更健康、更均衡的經濟發展。
老友問賭與投資有什麼分別,的確是有多少分別,最主要是時間,如果限時限刻,投資都變賭,例如有人炒一個物業,如果在成交前未能摸出,他便會放棄訂金,這是賭,並不是投資。
一名43歲本港男子初步確診新冠病毒,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表示,相信係屬復陽個案。同時,因應澳門最新疫情發展,過去14日曾逗留澳門人士,即日起不能經「回港易」計劃回港,抵港後須接受14日家居檢疫。
著名樂評人、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副主席周凡夫,周三(7/7)晚因病逝世,享年 71 歲。周凡夫為本地資深藝評人,評論領域橫跨各演藝和藝術政策研究等範疇,對香港藝術界,特別是音樂界,貢獻良多。
香港有望繼續發揮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獨特性,從而提升大灣區在國家發展和開放政策中的作用。澳門在區域合作的政治經濟中也是一樣。因此,澳門與大灣區之間更緊密的合作,未來將優先考慮如何最大地發揮澳門的潛力。
面對深圳在社會、經濟和科技的高速發展,對香港和澳門有直接而明顯的影響。香港和澳門都必須為大灣區的進一步發展進行規劃和充分準備,相互協調確保雙贏,而城市之間的競爭,將促進未來10年大灣區的經濟進步。
如果我們相信「一國兩制」的初衷是制度間互相學習和展示北京對治理國際大都市的能力,無論被冠以「完善」或「倒退」之名,「港版國安法」的客觀效果是大幅引入中央的直接管治。
近年,不時在報刊讀到許禮平的文章,看他寫人物掌故,談遺聞軼事,既言之有物,亦生動傳神。他的前作,早已先後輯為《舊日風雲》兩集。近日,欣聞《舊日風雲》三集亦已出版,遂心念一動,約他專訪。
政府宣布推出「回港易」計劃,11月23日(周一)起所有從廣東省及澳門抵港的港人,如果由陸路口岸抵港,持有效核酸檢測陰性結果可以入境,獲豁免14天檢疫。
中國官方發表《「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全文,不僅概述了「十四五」規劃,還概括了中國共產黨到2035年的遠景目標,包括香港和澳門應如何實施政策和採取措施以實現務實而雄心勃勃的國家目標。
8月6日,本港新增95宗新冠肺炎確診個案,91宗本地個案。至今本港個案累計3850宗。本港疫情至今46人死亡。廣東省和澳門收緊港人入境措施。
回歸23年,中國政府始終沒有要求做一件事,就是要求香港官員到內地城市學做官,如果大家了解內地官員晉升制度,就知道能夠上位的官員都會在不同省市做過官,而且得到相當好政績。
對於何鴻燊的傳奇人生,以及其家族的故事,由於大小傳媒常有報導,相信海內外華人社會均耳熟能詳,本文扼要介紹其人生經歷,再總結其成功經驗,並提出一些思考。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出全民派錢10000元,並非純粹政治考慮,也有實際需要。去年下半年以來社會動盪,是非功過得失,還待歷史公斷。不過政府一念之差,經濟受挫民生受苦,始終難推卸責任。
無論從新加坡的經驗(一早全面封關,疫情仍然嚴峻),澳門的經驗(迄今無有效封關,卻成功控制疫情),或者香港現階段新增病例的感染源頭來看,全面封關根本不是能否成功抗疫的關鍵因素。
本港出現首宗武漢肺炎死亡個案。早前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居住黃埔花園的39歲男子不治。衛生署今天公布2宗新增肺炎確診個案,累積個案增加至17宗。
我們不妨從當前澳門司法管治團隊成員的背景作一全面管探,更好地了解他們口中的一國兩制典範靠的是什麼,在香港真的行得通,對香港和內地是否有利,答案躍然紙上。
對不知就裏的港人或外藉乘客而言,事件引發和揮之不去的擔憂是,一次原本認為可以更方便、更快捷地前往澳門的旅程,卻可能在不知不覺間,進入了內地司法管轄區,面對可能突如其來、預計不到的可能性。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