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支援低空經濟持續發展,深圳不僅在技術和應用層面創新,並在政策和法規層面實施先行先試。2023年,深圳出台全國首部低空經濟立法,明確了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並鼓勵投資低空經濟產業。
中央最近出台促進流動性的政策(重點針對房地產市場),估計三中全會將會進一步為擴大總需求(包括消費、民間投資、國家投資、公共開支、高增值出口,對外直接援助及投資等)推出強力有效、有針對性的政策。
第二屆大灣區國際科創峰會在沙田舉行。南方科技大學金李副校長與我們分享,南方科技大學怎樣擔當中國教育改革先峰? 在深圳搞創枓有什麼好處? 新質生產力有哪三大要素?
「山高皇帝遠」,深圳的長處是夠膽創新,位處邊陲。內地開放初期,第一波的地產和科技創業者都是來自深圳。半世紀前的深圳是一片農田,今天卻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商業城市,其中有不少是借鏡香港。
今年港府將4月23日定為全民閱讀日,香港出版總會全力響應,在4至5月主辦首屆「香港閱讀+」,以「閱讀的N個理由」為題策展,希望市民能夠找到閱讀的動機。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3月23日(周六)在校園內新建的禮文堂舉行建校10周年大會暨發展論壇。中大(深圳)校長徐揚生教授強調,中大(深圳)的立校之本是四個字──「融匯創新」,就是「包容」和「創新」。
40年前,因為中國經濟體量不夠大,外匯管制的不良效果還不是很明顯,但中國遲早還是要放開。大概5、6年前試過,發現外匯管制一放開,外資就走掉了。我最近想到一個辦法,那就是採取零關稅。
筆者認為,香港特區已經到達一個臨界點,要決定本身的定位究竟是政治城市還是經濟城市。正如夏寶龍主任所言,唯一的出路就是盡快完成23條立法,堵塞有關政治方面的爭拗和漏洞,然後才能夠聚焦經濟謀求發展。
國家對香港的創科發展有很高的期望,社會能見到特區政府過去一年的努力,但要做到為國家成為世界科技強國作出貢獻,仍要加一把勁,我們拭目以待明日行政長官公布第二份施政報告,推出更多措施提高香港創科實力。
嵌入式的融合,對香港融入大灣區發展和珠三角城市充分利用香港的優勢都有好處。而最重要的是,這種方式可以繼續保持「雙向雙城門戶」,完成國家需要、但通過內地城市直接與外部交往的通道不可能完成的事項。
世界上雖然有很多所謂「雙子城」的地方,但香港和深圳在70年的跨度裏如此快速崛起和成長,絕對是人類史上獨一無二的例子。究竟一國兩制下的港深兩制雙城將如何演變下去?
2023年的《財政預算案》中提及「南金融,北創科」政策綱領,但在創科發展上卻被人詬病欠缺焦點。本社為此專訪香港理工大學工程學院院長文効忠教授,今日率先刊登他對香港創科發展的機遇及挑戰的看法。
考察團到訪比亞迪總部,了解集團的發展歷程,同時檢閱新能源車及參觀集團展廳等,並體驗電動車電池針刺實驗,深入了解集團在新能源汽車電池方面的領先技術。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周二至周三(8月16日至17日)南下深圳考察,分別聽取地方政府經濟情況匯報、創業人士意見、考察鹽田港等多個地點,以及瞻仰鄧小平銅像。
粵港關係發展關鍵問題,在於香港對於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認知,融入是必須的,而粵港澳大灣區是順理成章的落腳點。以此作為抓手,粵港關係勢必會在一個更高的起步點向前邁進。
是次調查結果顯示,現時香港的大學生面臨着就業、創業及實習支援不足的問題,他們最關心的問題,依次排序為就業、創業、家人和實習問題,至於2019年甚囂塵上的民主自由問題,在今次調查僅排第5位。
在一球兩制的情況下,如何跟不同國家、不同價值觀,不同思維的人打交道,一定要了解人家是怎麼想的。互相理解最重要的就是走進對方的世界裏去理解,然後互相學習找到最佳方案。
「鄧小平南巡」成為中國現代政治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一些當年的「過來人」均同意,如果沒有1992年「鄧小平南巡」時確定中國要繼續改革開放,就不會有30年來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
北部都會區首先要明確產業發展的定位。新界北要建設成為香港的國際創科新城,這個定位必須清晰明確。鄉村建設、環境保護、緩解住房問題等等也都是非常重要的,但需要圍繞其核心定位規劃。
香港政府一直考慮與內地通關。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以自己深圳檢疫隔離21天的體驗與觀察,分析香港要通關需要做好什麼準備。一起聽聽雷鼎鳴教授的分析。
特首林鄭月娥發表今屆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提出不少措施將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她在接受秦玥獨家專訪時指出,政治環境改變令政府可以做到更多工作,整合不同策略發展北區;但同時也必須改善管治效能才能應付。
與深圳這個生機勃勃、具有龐大製造業和消費發展潛力的城市零距離,成了香港繼續繁榮的重要依託,就像30、40年前香港是深圳發展的依託一樣。這就是我說的「角色倒轉」。
香港大學與深圳市政府簽署意向協定,將在南山區建立港大分校。張翔校長接受專訪時指出,希望兩個校區是同等的,大家在一起合作交流,學生的互換也是自然的,將香港大學的優質資源帶過來,希望做到「強強結合」。
全國政協副主席、香港特區前特首梁振英接受秦玥專訪時指,深港兩地必須解決互不認識的障礙、找出彼此的優勢,才能幫助粵港澳大灣區走出國際。另外,面對市民的質疑,他認為眼見為實,呼籲通關後多回內地走走。
面對深圳在社會、經濟和科技的高速發展,對香港和澳門有直接而明顯的影響。香港和澳門都必須為大灣區的進一步發展進行規劃和充分準備,相互協調確保雙贏,而城市之間的競爭,將促進未來10年大灣區的經濟進步。
香港中文大學是香港最早在粵港澳大灣區開展學術、科研合作的香港高等院校之一,校長段崇智認為,在此刻仍有許多人等候進入大灣區的時候,中大在大灣區無疑已有了自身的位置。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contact@master-insight.com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