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論壇探討中國與全球經濟 吳曉求:內需不能取代外需
吳曉求教授指出,對中國來說外部需求特別重要。「千萬不要認為中國經濟規模擴大後,靠自己消費就能完成過剩供給能力的平衡」。他強調,中國是投資推動經濟成長佔比非常重要的國家,所以需要外部平衡強大的供給能力。
吳曉求教授指出,對中國來說外部需求特別重要。「千萬不要認為中國經濟規模擴大後,靠自己消費就能完成過剩供給能力的平衡」。他強調,中國是投資推動經濟成長佔比非常重要的國家,所以需要外部平衡強大的供給能力。
美國總統大選,日前劍拔弩張的電視辯論與敵對情況,忽然間改轅易轍,不再是無厘頭的「兩傻對壘」,而是以國家為重的共識。不過,作為國家領導人所必須堅守的公平、正義與為人民謀福祉的原則,卻仍然付諸闕如。
終審法院兩名英籍法官辭任。前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認為,這是西方國家慣來打壓香港的伎倆,藉此堵絕外資來華,炮製金融危機。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影片在高潮時打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0條「正當防衛」,點出主題!這是一部精彩的影片,據說,在內地有逾24億的票房紀錄,儘管在香港未有預期的熱烈,但並不影響這部影片的社會意義。
西方各界對香港過去十多年來的偏頗敘事對香港不會有實質影響,反而讓更多香港居民對西方的偽善和雙標有更確切和深刻的認識,更意識到國際局勢的兇險和更警惕西方對國家安全的威脅。
部分敵對國家已開始誣衊香港的法治,指控法官受到政治干預,故此,我們在此時絕對不宜對法院施加任何壓力、否定他們的判決。香港人絕對不宜帶頭攻擊月旦自己的司法系統,這危險的先例。
不分主次、青紅皂白,一概適用於所有受保護資料的「任何資料、文件或其他物品」,這是保密範圍的空前擴大,史無前例,世界第一。究竟這是準確參照加拿大的做法,還是沒做好功課?
美國無法讓中國後悔──更不用說扭轉北京違反香港高度自治的行為,這說明金融脫鈎、制裁和經濟壁壘,並不像華盛頓許多人認為那麼可靠。
美國參眾兩院跨黨派議員提出法案,要求將多名執行《香港國安法》的本港官員、法官和檢控人員,加入制裁名單。分析相信,他們欲在明年換屆選舉之前打「香港牌」,藉破壞當前中美的和諧氣氛,爭取反華選民支持。
律政司司長林定國在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上表示,我們有必要抱有憂患意識,以底線思維採取有效措施,確保香港有一個安定的環境。一個安定的環境,是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向前發展的先決條件。
灼見名家傳媒10月27日(周五)舉行周年論壇暨九周年慶典,律政司司長林定國表示,面對複雜的地緣政治局勢,香港需要抱持自信、自保和自強的基本原則。
海牙國際私法會議(HCCH)2023年亞太周於9月11至14日在香港大學舉行,行政長官李家超在致辭中表示,本次亞太周是香港疫情後首次現場舉辦如此大規模的法律專業會議。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香港政策研究所舉辦的法律高峰論壇上表示,法治建設對確保社會長期繁榮穩定具有重大意義,香港必須自發維護國家安全和法治精神。
大家很關心蔡天鳳女士的遺產處理問題。這宗凶案,情節太可怕,胡狼似的,我默然,因為不安;不過,作為case study,需要和大家談談法律,讓各位拓廣知識。
只要市場有包青天的心理需求,法庭戲就會大賣。黃子華飾演毒舌大狀,顯示香港人在當前的法治心態之下,像從前寄情於《射雕英雄傳》郭靖,現在找到了他們的包青天。
自1980年代以來,無數內地官員、企業和各界人士紛紛來港學習香港的先進經驗及學習西方現代文明。香港成為中國大陸通向海洋、與國際接軌的出口,亦即中國大陸文明與海洋世界文明的交匯點,這種作用還適用這時代?
法治教育不只是傳授法律知識,更在於教導一套值得身體力行的價值觀,當中不止灌輸守法觀念,更着重公民意識,包括傳授權利與義務、互相尊重和調解衝突的基本概念。
行政長官李家超周五(11月11日)表示,本港法治發展水平得到國際認可,又認為國際經濟和政治格局複雜多變,維護國家安全是香港的重要使命,也是一國兩制方針的最高原則。
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接受傳媒專訪時表示,如果疫情能夠繼續放緩,社交距離措施的放寬空間就會更多,而且速度可能會加快。
英女王國葬禮在9月19日舉行。國葬前,香港的天氣炎熱(30—33度),等候入英領事館弔唁者要站立3小時以上,才能向女王行悼念禮。許多人說,這是「祖母情懷」,思念祖母之情無窮無盡。
如今《國安法》雷厲風行,敏感的課題諸多避諱,專業發揮已受到動輒得咎的外緣侷限。留下來的教育工作者最需要的是理據分明的指引,提振士氣的支援,以及「授業」、「解惑」因材施教的發揮空間。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周五(7月1日)出席慶祝香港回歸25周年大會暨第六屆特區政府就職典禮,為候任行政長官李家超及第六屆主要官員監誓。
新一屆政府管治班子的名單中,包括多名現屆官員,立法會議員和商界人士等,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認為,這是一個「務實型」的班子,絕大部分官員有在政府工作或參與公共事務的經驗。
有內地學者認為,若社會治理過度依賴刑法,就會患上「刑法依賴症」。這是近年來在一些地方社會治理中出現的非理性現象,具有高度的法治風險與社會危害。同時,這是否也見諸落實《港區國安法》後的香港?
陳弘毅教授認為,香港的法治教育相對中國內地及西方國家,仍然停留在抽象的理念層面,導致學生對香港的法律制度認知不足;張炳良則認為,法治教育的不足源於我們的法律制度長期被神話化。
如果互不相讓,各走極端,香港不會是公平和關愛的社會,更可能返回上世紀60、70年代的情况——港人的價值取向,一切以金錢(搵銀)為準,所謂香港精神,離不開個人的財富和享受。
支聯會認為國安處標籤支聯會為「外國代理人」又不提供任何理據,卻要求提交大量資料,是「濫權和不合理的做法」,因此拒絕提交資料。資深大律師湯家驊表示,市民即使因為政治理由,也不能忽略公民責任。
《港區國安法》實施後,仍不時發生衝擊法治事件。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教授指出,政府在唐英傑案不能敗訴,否則會動搖《港區國安法》權威,令香港再一次陷入動亂。立刻聽聽劉教授如何分析。
我相信,吳靄儀這篇法庭演詞會成為香港一國兩制歷史一個重要印記。我更希望,她對維護法治終生不渝的立場和理想,可以對不少今天在位的行政、立法和司法人員,發揮醍醐灌頂的作用。
學者田飛龍認為,錢穆的中國文化精神的傳承,特別是法治觀中的「人盡其才」與賢能治理思想,對於矯正當下的法治形式主義,包括香港管治當局的法理弱點是有幫助的。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contact@master-insight.com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