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發展的中國氫能產業市場
中國的綠氫產業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但發展氫能產業已經成為中國政府的重點,在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不斷出台政策支持,及眾多市場參與者的推動下,將釋放大規模氫能消費需求潛力。
中國的綠氫產業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但發展氫能產業已經成為中國政府的重點,在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不斷出台政策支持,及眾多市場參與者的推動下,將釋放大規模氫能消費需求潛力。
置地公司9月宣布推出3項可持續發展措施,加強應對氣候變化,並滿足租戶對可持續發展與日俱增的期望。為支持香港步向低碳經濟,置地公司推出《2030年可持續發展框架》,當中涵蓋35項應對氣候變化目標。
恒生銀行致力成為銀行業界推動ESG的先驅,將可持續發展元素納入恒生策略、營運、產品以及服務中,由內到外推動ESG。同時,恒生投資於社區,希望與大眾一起應對氣候變化。
中電控股首席執行官藍凌志接受本社專訪時表示,氣候變化問題非常嚴峻,減碳工作刻不容緩。中電肩負企業責任,致力轉型使用潔淨能源發電,通過持續投放資源及加強區域合作,爭取於2050年底實現淨零溫室氣體排放。
隨着東盟國家對發展綠色建築的關注與投入不斷深入,中國與東盟國家應積極展開協作,加強政策溝通和經驗分享,共同推動區域能源轉型及可持續發展,實現淨零目標。
外媒不僅誇言大陸即將對台進行「軍事入侵」,而且對北京政府持負面態度。客觀上,他們不知道雨過終會天晴。雙城論壇和青年峰會會具有政治意義,意味着大陸開始了對台重新接觸的政策,為台方提供了表達觀點的平台。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早前在財庫論網誌撰文指出,氣候變化問題不分國界,深刻影響每個人。政府期望市民大眾可以身體力行,透過不同形式為共同應對氣候問題出一分力,團結力量,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
香港理工大學7月5日(周二)宣布,成立本全港和粵港澳大灣區內最大規模的跨學科研究平台──理大高等研究院(PAIR),推動跨學科研究、與世界頂尖學者合作和轉移知識,以創新配合社會發展的需要。
香港作為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窗口,應該積極規劃並不遺餘力推動香港成為綠色金融中心,為中國做到有效的橋樑,達致與國家共融、為中國效力共建綠水青山,以及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這一座金山銀山。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2工作組撰寫了《氣候變化2022:影響、適應和脆弱性》報告,最大特色是突出自然生態的重要地位,讓讀者深入理解大自然緩減氣候風險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潛力。
由中美交流基金會與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聯合舉辦的「香港中美論壇」大型國際研討會, 以「超越分歧 聚焦合作」為主題,聚焦討論中美關係的目前發展、未來走向, 以及對世界的潛在影響。
作為2021年G20主席國,意大利決定恢復可持續金融研究小組,並邀請中國和美國擔任共同主席。該研究小組於2021年4月升級為工作組,成為G20平台下的常設協調機制。
團結香港基金與香港科技大學於8月3日聯合主辦「中華大講堂」,邀請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講述中國政府的轉型政策,並與三位享譽國際的氣候領域專家,探討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高級研究員葛來儀接受BBC中文網訪問時指出,拜登政府不同於特朗普政府的是,不會聚焦美中的意識形態差異,而是強調外交政策的價值觀與盟友重要性。
微軟共同創辦人比爾蓋茨曾在2015年警告可能爆發毀滅人類的病毒疫情,他日前再作出驚世預言,指人類面對兩種比新冠病毒更可怕的災難,分別是氣候變化及有可能出現的「生物恐怖主義」。
美國新總統拜登上台後,中美關係的未來發展備受關注。美國傳媒引述美國駐港前總領事唐偉康表示,北京的行為未來不會改變,美中關係難有突破性進展。他認為未來中美關係之路不好走,會有更多分歧,難有突破。
美國單板滑雪運動員 Elena Hight 在 Web Summit 道出自己覺醒的關鍵時刻,「2014年對我來說是轉捩點,從那時起我開始注意到氣候大變。」
中國外交部前副部長傅瑩在《紐約時報》撰文,指中美兩國有可能通過解決彼此關切的議題來發展「競爭合作」關係。《紐時》更指傅瑩的文章是「到目前為止,中國政府關於拜登當選總統的唯一官方聲明」,因此值得刊登。
美國總統候選人特朗普與拜登周四進行選前最後一場電視辯論,雙方再次同台,就應對疫情、醫療保健、非法移民,氣候暖化等議題展開激辯,並互相指責對方利用職權斂財。即時民調顯示,逾半受訪者認為拜登勝出辯論。
美國總統選舉首場電視辯論中有關氣候變化的討論,特朗普和拜登都間中離題和指責對方,他們回覆的思路都非常跳躍,沒有直接表達對氣候變化背後科學的看法。
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近日接受美國前財長保爾森的訪問時強調,中美之間出現分歧,說明兩國需要建立更有建設性的雙邊合作關係,而不是對抗性的關係。
新型冠狀病毒短時間內讓我們看見了人類活動對地球的影響,然而工業化與全球化帶來更多長久且無法逆轉的改變,適逢今年是世界地球日50周年,未來的50年地球又會是什麼樣子呢?
旅遊業在全世界而言是舉足輕重的行業,但同時,旅遊業亦是極不注重環境保護的行業,為氣候變化帶來嚴重不良的影響。我們可以怎樣擁抱甚至超越可持續旅遊,為我們、他人和地球帶來真正的改變呢?
氣候變化正轉向氣候災難過渡,海水上升未來會急劇加速,在這個時刻興建面積1000公頃或以上的人工島,本質上為香港增添十分大規模而本來不存在的重大氣候風險。強烈建議擱置大嶼山東部海域的人工島計劃。
香港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正展開「長遠減碳策略」公眾參與的互動階段,冀透過開放討論形式,收集公眾對減排的意見,筆者呼籲大家在9月20日截止前,積極向政府提出建議。
橫看豎看,建人工島貼錢買難受,為香港自找麻煩,呼籲政府尊敬大自然規律,聚焦氣候變化和海水上升的跨世紀威脅,放棄人工島,為現有居民點做好防禦海水入侵的工程吧!
就東大嶼都會及吐露港填海這類建議,我們反對任何好大喜功、不必要的和規模過大的基建投資,建議以平衡、理性的態度、從多角度評估所有可替代方案。低碳及節約能源是首要考慮。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