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民進黨

佩氏此行成為全球焦點,實要多謝中共的吶喊提醒。(亞新社)

誰是佩洛西訪台的大輸家?

習總教訓/警告拜總勿玩火自焚,似乎這只是新華社在習拜通話後的馬後砲,主要是講給國內人聽,但指責別人的手,有3隻手指是指向自己的。軍演應該是做給大陸人看,安慰小粉紅和網上憤青外,更重要的是安撫國內鷹派。

國民黨要親美便必然反中,要與民進黨爭寵,可能便要更為台獨。(朱立倫Facebook圖片)

國民黨之變

國民黨在這些人的領導下,便是徹底的賣身投靠。美國當然歡迎,但會否捨民進黨來取新投靠的國民黨呢?兼收並蓄之餘,相信還是以民進黨為主。國民黨早晚會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台獨的為什麼依靠國民黨而不去傍民進黨呢?

朱立倫在布魯金斯學會發表演講,強調台灣可以成為「國際秩序與規範的穩定器」、「民主的捍衛者」和「東西方的橋樑」。(朱立倫Facebook圖片)

朱立倫訪美及其政治意義

理想情況下,以朱立倫為首的國民黨淺藍陣營可以清晰地描繪成作為美國與中國大陸之間的橋樑,一方面可以與中國大陸對話,並與執政的民進黨有效競爭的穩定器形象。兩岸關係甚至中美關係能否因而有潛在性的突破?

雖然布林肯強調美國不想發生衝突,但他仍非常重視意識形態,以及珍視人權「普世價值」的古典自由主義政治文化。(亞新社)

東亞的新冷戰

中美雙方如果不再放下對抗姿態,持續的「麥克風外交」和互相對「真正軍事威脅」的認知,可能會在未來幾年把兩岸關係推向潛在的軍事攤牌,尤其是在民進黨很可能在2024年初再次贏得總統大選之後的幾年。

只要不搞「台獨」,2022年的台海,就能繼續維持和平穩定。(Shutterstock)

台海局勢兩點新觀察

多年來,國民黨內不乏有識之士,在兩岸問題上有比較清醒的認識,堅持「九二共識」,這是國共合作、維護兩岸和平的政治基礎。而柯文哲主張「兩岸一家親」,帶領民眾黨崛起漸成第三勢力。

辛亥革命今年已達110周年,國共兩黨領導人都分別借孫中山詮釋兩岸關係。(亞新社)

一個國父,兩種解讀

在大陸執政的中國共產黨政治自信滿滿的當下,弱勢的台灣反對黨國民黨仍然堅持他們對一國兩制的看法,大陸智庫和台灣問題專家怎樣提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細節,可以讓更多台灣同胞較以往更認真地考慮,仍然深具挑戰。

北京要打擊台獨,要求統一,兵臨城下時,台灣人民是開門投降,如喀布爾一樣,抑或如民進黨所宣傳和寄望的奮勇作戰?(Shutterstock)

連累台灣

美國是否能戰?便成為於阿富汗敗退後其他國家對美國的最大疑問,也很自然便引發另一問題:美國能否與北京戰爭來保護台灣?

蔡英文連任之後已再無選舉壓力,不再需要「港獨」為她助選,而且借力「港獨」黑暴隔海助選贏來的「大位」,似乎也不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亞新社)

蔡英文要與港澳切割?

與去年台灣「大選」期間蔡英文幾乎每次公開露面都提及香港示威。她成功連任之後,很少再提香港,「當選」感言沒有提,5月20日也沒有提,一些疑似香港示威者在網上抱怨被「用完即棄」。

Page 1 of 2 1 2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