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兩會」?兩會怎樣互動?為什麼被反中媒體攻擊?
一年一度的兩會,不是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利用來爭取選票的場合,而是和全國人民溝通的制度化的機會,做到集思廣益,兼容並包,求同存異,謙遜尊重,與時並進,真正發揮一個成熟的民主代議政治體制應有的作用。
一年一度的兩會,不是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利用來爭取選票的場合,而是和全國人民溝通的制度化的機會,做到集思廣益,兼容並包,求同存異,謙遜尊重,與時並進,真正發揮一個成熟的民主代議政治體制應有的作用。
自1980年代以來,無數內地官員、企業和各界人士紛紛來港學習香港的先進經驗及學習西方現代文明。香港成為中國大陸通向海洋、與國際接軌的出口,亦即中國大陸文明與海洋世界文明的交匯點,這種作用還適用這時代?
近3年來香港社會經歷了太多風波,動盪不安仿佛已成了常態。但港人對和平,共融社會的追求和希冀一如從前。香港大學榮休教授周永新為我們帶來他對改善民生問題的見解。
美國經濟學家薩克斯(Jeffrey Sachs)在「雅典民主論壇」上發表對民主的觀點時,毫無保留地說到「1950年以來最殘暴的國家就是美國」。作為中國人,與其感到心涼,不如更全面地聽聽他的說法。
「愛國者治港」下的行政立法關係仍然處於制度化和規範化的初期階段,但行政立法的良性互動和相互制衡肯定會讓香港更有能力應對日後的各種嚴峻挑戰,尤其考慮到國際環境的多變和險惡。
第十屆年度雅典民主論壇9月底召開。時事評論員霍詠強認為,近幾年,民主制度備受質疑,新興國家相信民主卻處處碰壁,在會上充分反映了這些問題,而以民主、獨裁之分對待不同國家是大錯特錯。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我認為民主制度適合於股票市場,老友的分析可能忘記了一件事,就是投票權,現在希望股市上升的人並沒有買股票,或者買得不多,他們只是持有股票,代表他們放棄投票權。
習總教訓/警告拜總勿玩火自焚,似乎這只是新華社在習拜通話後的馬後砲,主要是講給國內人聽,但指責別人的手,有3隻手指是指向自己的。軍演應該是做給大陸人看,安慰小粉紅和網上憤青外,更重要的是安撫國內鷹派。
社會最需要什麼樣的愛國者,不是虛假的愛國者;企業最需要什麼樣的員工? 不是阿諛奉承之輩,忠言通常逆耳,所以企業領導者固然需要有視野、有魄力,但也需要辨別誰才是企業真正的良才,絕非拍馬屁之流。
習近平的講話對於香港是高度正面的,香港應繼續認識到改善和提升治理水平、解決民生問題、維護國家主權和國家安全利益,釋放創造力和維持經濟動力,以增強香港的經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
香港回歸25年,期間兩制不斷發生衝突。時事評論員霍詠強認為,香港已走向極端政治化,又批評港英管治從未有民主進程,而英國亦從未善待香港。
筆者對民主議會制度思索很久,也有一些看法,可以給大家分享。但想從經濟角度來分析,因為在社會科學上,經濟學是實證科學。也可提供一個新的角度供大家思考。
有人說,不用急,先有科學,後有民主;或者有了科學,必有民主。我由小學開始,已不知聽了多少遍這類的話,耳朵也起繭了。如今兩鬢皆霜,民主美人仍是芳蹤杳然,千呼萬喚不出來,難見廬山真面目。
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打着「民主」的幌子到台灣,一仍舊貫,不是推銷民主的良方,而是投放分裂的毒藥,服務「以台制華」戰略圖謀,製造敵對和仇恨,挑動兩岸對抗。
港人期望問責官員和政黨既要互相支持,也要互相制衡,不可以為了達成政治默契而建立起人身依附關係。這現象積重難返,最突出就表現在土地、權力和資本互相掩護的三角關係,長期如此,成為深層次矛盾,糾纏不清難解。
與其說中美關係的現狀是一場新冷戰,不如說是一種「熱和平」──中美關係互動的強度以激烈的言語指責對方為標誌,但也以不斷升溫的貿易、投資和旅遊為標誌。
在大破大立的過程中,中央的魄力,視野和格局,正以無比恢宏的氣勢展現在港人面前,殆無疑問。在一國主導之下,香港民主發展的道路一定越走越寬,亦殆無疑問。
據出席會面的3位立法會議員引述夏寶龍的講話,指夏寶龍的講話包括3個層面,包括:立法會過去在實際操作中遇到的問題、立法會的憲制地位,以及對新一屆立法會和立法會議員的期望。
美國總統拜登月前召開全球民主峰會,被視為抗衡中國的手段。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教授認為,美國民主制度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反而突顯中國管治模式在處理不同社會挑戰的優越所在。一起聽聽劉教授的分析。
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指出,新一屆立法會有條件加強與中央溝通。僵持多年的香港政壇終於重見曙光,到底能否盡快落實雙普選?一齊聽聽主席如何分析。
香港沒有更換行政長官,因問題的根源不在特首,而在制度及政治格局,正本清源便是改變選舉制度及懲罰破壞分子。今天的選舉制度,很大程度可糾正過去的錯誤,使社會不致陷入無休止的內耗中。
香港政制發展的走向,則由邁向西方民主的政制改革,變成中國式的政治改造──通向西方民主的大門已被關上,未來政制發展將會是「完善選舉制度」與中國式民主的對接,基本概念已寫在剛出爐的香港民主白皮書裏。
蔡子強、馬嶽及陳雋文《特區選舉:制度與投票行為》一書,總結香港的「部分民主」選舉制度,分析香港的選舉制度在回歸20多年來的實踐經驗、選民的投票行為及相關課題,以及其政治影響等。
全球化迅速連結世界,其實是各國開放和自信、平等與尊重的產物。我們如何開放國界,敞開心扉,學習新的東西,尊重不同的文明,平等對待與自己不同的他者,在這樣一個衝突的時代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在這個失序和失衡的時代,如果我們聚焦於平衡,其實不需要刻意再去追求什麼樣的模式,而應該關注這個模式本身是不是真的能夠給我們每一個人帶來自由,能不能讓每一個人參與到我們的政治生活與經濟生活之中。
陳弘毅教授認為,香港的法治教育相對中國內地及西方國家,仍然停留在抽象的理念層面,導致學生對香港的法律制度認知不足;張炳良則認為,法治教育的不足源於我們的法律制度長期被神話化。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