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支持者衝擊美國國會山莊,美國內部分裂白熱化。民協前主席馮檢基指出,美國出現反民主、和反民主價值的行為是極嚴重的事,反映出美國深層次兩極化。一起聽聽馮檢基的分析。
美國眾議院當地時間13日以232票對197票通過總統特朗普彈劾案,使特朗普成為史上首位任內被二度彈劾的美國總統。與此同時,為確保拜登20日的就職禮安全舉行,已動員2萬名國民警衛軍進駐華府協助保安。
著名美國政治學者、「軟實力之父」約瑟夫‧奈伊撰文指出,美國總統特朗普任內沒有善用美國的軟實力,但1月6日的衝擊國會事件,可能成為「特朗普主義」由盛轉衰的轉捩點,一些政客開始要為他們的言論負責。
美國總統特朗普被指煽動支持者衝擊國會山莊後,除了面臨第二次彈劾,還遭到多個社交媒體封殺。保守派網站指大科技公司窒息言論自由,更有評論將美國現況與小說《一九八四》的情節相提並論,令這本書躍登暢銷書榜首。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在《紐約時報》撰文,直斥美國總統特朗普是「不折不扣的法西斯主義者」,並指在衝擊國會山莊事件前,激進言行已數度被姑息。他斷言,安撫「法西斯主義者」的企圖,最終只會再次鼓勵他們。
政治風險顧問公司歐亞集團發表《2021年全球十大風險報告》,指今年全球面臨的最大風險,不是新冠病毒疫情的持續影響,而是美國第46任總統拜登在爭議聲中就職後,難以化解國內兩極分化的趨勢。
50多名在2020年參與民主派初選人士,1月6日早上被警方上門拘捕。警方指他們涉嫌干犯《港區國安法》顛覆國家政權罪。
立法會前議員許智峯自稱流亡出走英國,並宣布退出民主黨。民協前主席馮檢基認為,許智峰自稱流亡偷偷出走行為會影響民主黨聲譽,相反羅冠聰打流亡牌較名正言順。一起聽聽馮檢基的分析。
林行止指出,中美關係出現巨變,一方面是由於追求種族平等、社會公義及人權意識日趨普及、成熟;另一方面是由於特朗普要向「不同道」的中國討回「被佔便宜」,已成為「全美共識」。
資深美國新聞工作者、「CBS晚間新聞」前主播丹拉瑟受訪指出,2020年是艱難的一年,有新型冠狀病毒的大流行,有充滿謊言的總統競選。但面對有逾7000萬選民支持特朗普,讓他不得不思考撕裂的深度和廣度。
許智峯雖談不上是革命領袖,但也在去年的社會運動中跑得很前,而且做得比人出位,作為一個立法會議員。他不可能不知道所謂「違法達義」是有後果的,他為什麼仍要選擇這樣做呢?
當選美國總統的拜登近日接受訪問談到對中國政策,表示希望與盟友立場一致,並爭取民主、共和兩黨就產業政策達成共識,確保優先投資美國。香港大學經濟學教授鄧希煒分析說,拜登上台後不會改變兩黨「圍堵中國」策略。
徐家健指出,民主黨的拜登上台,對華政策在技術上及大方向都會出現轉變,讓中國有喘息機會,可以有更多時間作出調整及部署。但當民主黨修復被特朗普破壞的盟友關係時,北京拉攏一些歐洲國家站在自己一邊,難度更大。
拜登承接的是一個四分五裂、國力透支的美國。雖然拜登將重新舉起多邊主義的大旗、力圖重振西方民主陣營,設法重新拿回引領全球議題以及制定國際經濟遊戲規則的主導權,但國際領導地位殞落的大趨勢恐難以挽回。
《信報》前總編輯、時事評論員練乙錚在《紐約時報》撰文,認為香港新的民主運動會變得不穩定,像李小龍所說的Be Water,沒有領袖,也沒有名字,卻有韌性和鬥志;規模不大,卻會悄悄地生存下去。
拜登在華盛頓長達47 年的從政生涯,一直擅長向美國國會山議事廳的另一邊伸出雙手,與對手達成妥協,但如今在美國社會處於分裂和對立時,他將如何開始他在白宮四年的歲月?
拜登正式成為下一任美國總統,民主黨上台對中國與香港會有什麼影響?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徐家健博士認為,民主黨上台對香港政策影響不大,特朗普下台美國科技公司可以鬆一口氣,面對美國打壓中國要反思經濟。
《世界是平的》作者湯瑪士‧弗里德曼在《紐約時報》撰文,認為美國總統大選過程驚險:「要不是關鍵州份的數千張選票,這很可能成為美國最後一次選舉了。」他形容特朗普恍似開着大巴士的瘋狂司機,險些撞死自由女神。
傳媒各有各的立場,支持一方,排斥另一方,很難再中立地做好自己的本分。即使在西方所謂的自由世界,傳媒亦會拉幫結派,旗幟鮮明地為某種政治力量作宣傳,以匯聚更多的民眾,作為政黨的政治籌碼。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的首席中國政策和規劃顧問余茂春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指出,在中共的行為沒有根本改變的情況下,美國對華政策理念和方式也沒有改變的理由。他又說,不管誰當總統,他一定按照美國人民的利益來考慮。
美國總統選舉雖然未有正式官方公布,民主黨拜登入主白宮將無懸念,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徐家健博士認為,民主黨上台美國會從新融入國際社會,會與盟友多溝通重啟對中國政策。
特朗普以「美國第一」的意識形態確立了對華鬥爭的戰略理據。拜登未必有像特朗普做大動作的能耐,但由於對華政策重新定位已經基本完成,他蕭規曹隨並不太難。
美國總統大選仍未有結果,多個搖擺州的選票還在點算,當中賓夕法尼亞州成為焦點,特朗普本大幅領先,但隨着點算郵寄選票,差距收窄至不足1個百分點。隨着特朗普勝選的可能性逐漸減小,其陣營計劃在多個州提出訴訟。
局外人如我輩,隔岸觀選純粹是看熱鬧,對於最終是特朗普連任還是拜登當選,其實都不是太在乎,輸了賭局一起吃餐飯,大家有共識,中美關係緊張局勢不會大變,該來的總是會來。
美國總統選舉投票結束,民主黨候選人拜登的領先優勢擴大,有望勝選,但《世界是平的》作者弗德里曼斷言,就算拜登勝出,但不會有壓倒性的勝利,美國仍然是輸家,因為儘管特朗普劣跡斑斑,為何卻仍有大量支持者。
據霍士新聞統計,截至本港時間周四下午3時,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奪得264張選舉人票,而特朗普則拿到214票。不過,特朗普競選團隊在數個關鍵州提出法律訴訟或要求重點選票,令選舉結果勢必延後確定。
美國大選選舉日已完成投票,沒有出現重大干擾。截至本港時間下午4時,據霍士新聞網報道,拜登獲238張選舉人票,現任總統特朗普則獲213張選舉人票。但數個關鍵搖擺州形勢緊湊,特朗普仍有機會後來居上。
著名經濟學教授兼《紐約時報》專欄作者克魯格曼近日在該報撰文,直指特朗普說謊成性,而且隨着美國大選臨近,特朗普的謊言更是變本加厲──「更加明目張膽,且愈發不受任何可行政治策略的束縛」。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