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就像莘莘學子的第二個家。通過環境營造和參與式設計創建出令師生更有幸福感的校園,是賽馬會幸福校園實踐計劃所有參與人員的共同願景。
在教育新常態下,教育領導更需要為學校發展多加思索,本文將集中討論如何透過正向教育,提升學生身心社靈4方面的健康,盼不單全面關顧及支援學生的情緒需要,且能進一步助他們的人生規劃覓方向、尋出路。
今集《灼見教育》請來東華三院王余家潔紀念小學及黃笏南中學的兩位校長,大談東華三院由小學到中學連貫的德育課程是如何推行的,以及德育的核心價值觀。
國外的教育到處喊苦,忙於彌補「學習虧損」(learning loss);在這時刻,香港學校的情景,而且不限於一兩所學校的情景,探索如何在疫情之中帶領學生開拓新境界,是否應該譜寫一個香港故事?
即使到了今天,學生是21世紀的心態,教師卻是20世紀的心態,家長更是19世紀的心態。中國人的習慣,用「讀書」作為上學受教育的代名詞,相信讀書可以「育人」,我們應該如何理解、改善?
2016年,我們有幸參與由香港中文大學與香港賽馬會慈善基金聯手推出的「賽馬會『正正得正』教育計劃」,師生合力在課堂中實踐正向教育理念,增強同學的自信心,強化良好表現。
近年,正向教育(Positive education)在香港大行其道,有許多學校都大力推動,成為學校周年計劃的關注事項(Major concern),更有不少學校定為三年計劃,積極發展學校的正向文化。
能夠預早在學生成長時期,多播放正向教育的種子,或進行有計劃的品德教育去塑造學生的品格,會有助有關國家或地區政府去管治,同時也可減少國家或地方青少年犯罪率和社會動亂的發生。
有家長指港大同學會小學的升小一面試老師說「警察是壞人」。本社獨家專訪黃桂玲校長,她回應學校一直宣揚正向教育,教導學生尊重別人,絕不散播仇警言論。
由中華聖潔會所創立的中聖書院,位於九龍深水埗區,現任曹美娟校長和羅瑞蘭副校長攜手合作在學校推動正向教育,培育學生帶得走的能力去迎接多變的未來。
曾俊華認為政府是一艘龐大的航空母艦,教育政策難以作出任何修改,所以他覺得現在從另類的教育着手,然後由下至上,逐漸改變。當另類教育得到群聚效應時,他相信很多事情得以改變。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