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瑞典入北約 半路殺出土耳其
5月16日,芬蘭和瑞典正式宣布,申請加入北約,增強防衛國土的力量,仍秉持原來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威脅他國的領土安全。兩國的申請,卻出現「半路殺出程咬金」的障礙:土耳其表示不同意他們加盟。
5月16日,芬蘭和瑞典正式宣布,申請加入北約,增強防衛國土的力量,仍秉持原來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威脅他國的領土安全。兩國的申請,卻出現「半路殺出程咬金」的障礙:土耳其表示不同意他們加盟。
在5月8日的「歐洲勝利日」(Victory in Europe Day),連任法國總統的馬克龍,主持紀念二戰勝利77周年。記取希特拉侵略的禍害、正視俄侵烏的苦難,是民眾熱議的話題。
美國從來沒有打算一走了之,任由俄羅斯在烏克蘭為所欲為。美國不但在經濟上對俄羅斯進行嚴厲的制裁,還聯同北約的盟友,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好讓烏克蘭人為美國打一場持久的代理人戰爭。
歐盟於5月4日宣布,對俄羅斯實施第6輪制裁,逐步禁止進口俄原油和天然氣,重申反對俄侵烏行為。匈牙利總理歐爾班表示,不會停止進口俄能源;在不久前,他則強調不會借道輸送武器到烏克蘭。
塞爾維亞近日進行軍事演習,展示了自中國購入的防空導彈系統。總統武契奇指出,引入裝備表明「不會再成為其他人的出氣袋」,分析指塞國正努力維持多邊關係平衡。
近日烏克蘭基輔星光熠熠,除了那些歐盟小國總統到訪之外,英國首相及美國最高級的文武官員──國務卿布林肯及國防部長奧斯汀亦訪問基輔,試問在世界上有哪一個國家有如此面子?
法國總統馬克龍在第二輪投票勝出,成為20年來首位獲得連任的法國總統,但他的領先優勢比2017年要小得多。有部分傳媒分析,馬克龍的勝出,令歐美國家都長長舒了一口氣。
在3月10日的兩會記者會,李克強總理回答西方記者對俄烏戰爭的提問:尊重各國領土主權,期望俄烏回歸和平之路。但是,和平之路仍難到來。自2月24日以來,烏克蘭民眾陷於俄羅斯入侵的戰火,流離失所、家破人亡。
俄烏戰爭進入第二周,各西方國家紛紛祭出相關制裁,國家主席習近平3月8日(周二)下午在北京,與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朔爾茨舉行視像峰會,尋求外交談判途徑解決危機。
中國駐烏克蘭大使范先榮在中國駐烏克蘭大使館微信公號表示,「中國對烏的政策一向是友好的。我們尊重烏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希望烏保持和平穩定,希望通過政治談判解決當前的危機」。
美國本有世界最好的經濟學家,但可惜其政客目光短淺,不能掌握亞當史密深刻的思想。中國的經濟理論界發展並無特別耀目之處,但中國勝在對老祖宗的智慧掌握得不錯,在經濟智慧上比美國站得更高。
象徵美國重回全球重要舞台的氣候變遷大會,拜登等元首的出席陣仗卻與會議精神背道而馳,令人質疑,以環保為名的峰會已成政治展演秀。
美國現時需要做的,不是打第二場仗,而是對之前所犯的過錯及時作出修正,以免為害日深。所以,估計美國會主動要求與中國展開新一輪的貿易談判,目的是把之前加的關稅減下來。
韓國國會通過禁止兩大科技巨頭谷歌及蘋果,強迫開發者使用其內部支付系統進行交易。其實早於2020年尾,歐盟、中國等地已經出現針對科技巨擘的反壟斷法案,今期作者簡介相關法規,並回望本港情況。
何超瓊身兼全國婦聯執委、信德集團行政主席兼董事總經理,對於近期中央完善香港選舉制度和加強粵港澳合作,她有什麼想法?橫琴的共管模式又如何啟迪深港合作?
民進黨正在研究修改中華民國憲法。民協前主席馮檢基認為,近年台灣當局大力舉武、獲西方支持正名,但台獨份子想修憲必先經過三大關,想台獨並非易事。
500名警察6月17日突擊搜查《蘋果日報》大樓,拘捕5名高層,電腦和文件被帶走,包括一些新聞材料。英國及歐盟:「利用國家安全法來打擊反對聲音並對媒體滅聲。」國際特赦組織:「無恥攻擊香港新聞自由」。
自2019年社運以來,假新聞充斥整個社會。新聞農場日漸興旺,反映傳媒行業不少醜陋的面孔。今年歐盟正式透過立法監管社交媒體,以限制假新聞的發放。香港能否從此得到啟示呢?即刻聽聽黃錦輝教授如何分析。
歐盟委員會認為,若然人工智能系統根據人的社會行為或人格等特徵,進行用戶信用評估的話,會造成不可預見的後果,導致個人或特定群體的權益受到損害。這樣的社會信用體系,侵蝕公平公正基本原則,禁止是理所當然。
幾年之後,如果中歐重啓協定,條件並不一定對歐盟有利,甚至可以肯定比今日差很多,所以,歐盟正確做法就是繼續審議,無限期審議,如果中美態度轉變或者世界形勢轉變,就立刻簽訂雙方今日同意的《中歐投資協定》。
中國政府在加強監督互聯網平台壟斷之餘,不少人說這是代表着政府正在打壓民營企業,我不同意這看法。在一個遊戲規則更清晰、更透明和更公平的平台上,可以預期中國企業家更可發揮他們的能力,推動更多創新的出現。
暢銷書《世界是平的》作者弗里德曼撰文,指政府在投射官方價值觀到網絡空間方面,中國比美國做得更好,美國急需一個解決方法,將民主價值觀有效地投射到網絡空間,並認為美國可以借鑑歐盟的做法。
在2019冠狀病毒病肆虐以及去全球化趨勢的大環境下,RCEP的簽署殊屬創舉,可算是近年最值得鼓舞的國際事件。不少研究就已預計,RCEP多個成員國更將是疫後全球復蘇及長期增長的重要引擎。
亞太區的15個國家簽訂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一個沒有西方國家牽頭的區域性合作協議。RCEP的合作協議牽涉了貨物貿易、原產地規則、海關程式與貿易便利化等多個方面,潛力極大。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對13國民調顯示,特朗普在六國領袖信心指數排名墊底,僅得16%,低於排名尾二的國家主席習近平(19%),及倒數第三位的俄羅斯總統普京(23%)。然而民調並不包括中國及俄羅斯民眾。
香港恒隆集團董事長陳啟宗認為,要是西方社會不改變只重個體的哲學信念,一定要出大事。美國一直都在逼中國開放(資本市場),他認為千萬不要開放,反而中國將來有一天有可能成為美國的救星。
國際對港區國安法表達的關注和疑慮,不宜以「中國內政不受外人干預」為由而置之不理。說到底,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關鍵,除了需要中央對港政策配合外,也離不開國際社會的支持。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contact@master-insight.com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