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逢香港中文大學創校60周年,校方於6月23至25日一連三日,在西九文化區舉辦「咫尺之圓・甲子有藝」香港中文大學60周年校友藝術展。殿堂級大師饒宗頤教授及丁衍庸教授兩位名家,均在展覽之列。
感謝他培養了我追求自由,熱愛旅行的「性格」。在沒有遷徙自由、思想禁錮、精神苦悶、文化單調和物質饋乏的年代,他為我訂閱《地理知識》和《旅行家》雜誌,讓我看到「現實」生活以外的世界,開闊了我的眼界和胸懷,
我們是該放下對書法的敬畏,不妨把《快雪時晴帖》看成是王羲之邀約我們一起去看雪的一條簡訊,一起「躺平」。這樣的話,是不是會多一些年輕人、門外漢會願意走入這些展覽去欣賞呢?
大家推舉王羲之為《蘭亭詩集》作序,於是微醉而大樂的王羲之便即席揮毫,寫了362字的序文,以記錄當天的雅事,及對人生變幻無常的感覺。那篇驚世的傑作、千古不朽的書法就是如此誕生。
宋代像米芾這樣平時行為怪異,被認為是「癲狂」之人,依然有一大批欣賞者和仰慕者。社會風氣寬鬆,對文化的推崇,歷史長河中才會因此留下如此高超技法的演示,以及如此自由奔放的作品。
現在很多人教書法,臨摹是必須階段。摹是初階,臨是進階。摹一段時日,就要臨了。要臨多久,因人而異,也因理想而異。沒有書法名家不是刻苦臨寫前人碑帖的,而且不是一家,而是遍臨各家。
日前與副校長協會30多人到北京交流,參觀了北京師範大學實驗小學和北京中學。 北師大實驗小學是直屬北京師範大學,主要為教職員工子弟服務,學校運作管理、運作與北京其他小學有些不同。北師大推出的教育科研、改革教學方案、新理念的引入,均由北師大教授團隊領導,在實驗小學試行,成為北京市以致全國教育改革的先導單位,是區內首批素質教育優質學校。參觀學校時,學生的書法作品到處可見,據知原來是2017年北京全面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將誦讀、書法、傳統藝術等元素融入中小學課程教材體系。追溯源起,2013年教育部公佈把書法教育納入中小學教學體系,2015年出版了《小學書法基礎教程》,全國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教要按照要求,結合地方實際以制訂可行的實施方案。參觀期間經過書法教室,正在學習的是七、八名教師,正在學習篆刻的拓邊款方法。教師們十分投入,筆者看他們的篆刻作品都具相當水平,與他們略談,他們已學了相當時間。書法教室旁是音樂教室,在教室內也見到一疊約二、三十份內容相同的書法練習,署欵的是該教室的音樂老師。可見學校是按計劃邊推行課程邊「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形成以語文教師為主體、專兼職相結合的書法教師隊伍。」以完成教育部文件的要求。 「字乃文章衣冠」成笑話 北京中學是經北京政府批准,於2013年由朝陽區政府創辨的完全中學,四、五年間已打做成北京市重點的STEM示範單位,主理老師是北京市物理特級教師,以「單元主題教學」及「專案學習」等策略讓學生在「實踐中成長」的學習方式積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昇學生的靈性與自主管理能力。北京中學也與北京師範大學實驗小學般四處多是學生的書法作品,參觀的其中一處是一座四合院,環境清幽雅致,原來這兒是琴、棋、書、畫的教室,導遊的就是書法教室的李明老師,學生在日常學習以外,都要學習中國傳統的詩文、書法、傳統藝術等。教育部指出,書法是傳承中華文化的橋梁,文字的演變、書法涉及的器材物質,如:紙、筆、墨、硯,甲、竹、金、石,碑銘、尺牘、摩崖、造像都是古代文化生活的一部份,涉及文明制度、禮俗風情,可以貼近前人的文化生活,體察中華文化豐富的內涵。 筆者70年代初教中文科時,也有教授學生書法,每到長周選教唐詩一首,並裁三尺月宮殿紙書寫有關唐詩,學生也用月宮殿紙練習,中文家課就是書法一篇。星期一交書法習作時,都把學生作品貼在班房四周,常被同事取笑入了幡旗八卦陣。時有一家長約見,說他的兒子不需要寫毛筆字,因為他兒子將來接手他的生意,只要會用硬筆簽名便成。我告訴他這是中華傳統文化,他沒接受我的意見,我作了專業的堅持,他兒子還是照常交書法作業。後來轉調了職,我也不教中文了。 電化時代讓書寫轉為可有可無的玩意,書法逐漸被遺忘,「字乃文章衣冠」更屬笑話,但綜觀不同文化的傳意符號,能發展成為視覺藝術,而又變化萬千的,相信只有中國的方塊字。國內把書法課列入中、小學的課程,要求小學低年級初步感受漢字美,小學高年級熟練書寫正楷字,初中階段要臨摹名家書法,高中階段要閱讀篇幅較長的傳統文化經典作品,大學階段,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為重點。書法教育停頓三十多年,斷代情況十分明顯,專業教師嚴重短缺,對書法教育的發展有一定的制約。北京的兩所中、小學已在教師培訓上有一定的開展,若各地能有相若的理念,書法教育將有更長速的發展。但中華文化是否能如期望般發展,則有待時間的見證了。
回想兩年前,香港開始盛行一種小玩兒——秘密花園填色畫冊,不論是辦公室女郎(OL)、一般的家庭主婦、學生少女等都通通化身為秘密花園的園丁,一有空檔時間便在家或在午膳時間在辦公室密密地填色。人人都迷上了這一本填色畫冊,街上也賣到成行成市。這個填色畫冊玩兒成為熱潮,有藝術治療師曾解釋填色具有治癒力,因為都市人精神壓力大,容易感覺緊張和焦慮,這些情況都是大腦內的杏仁核發出的訊號所致。《秘密花園》填色畫冊內存有蔓陀螺、禪修畫的構圖,藝術治療中都會用到相類近的工具。藝術治療師亦指出藝術治療會較強調創作和表達,單單填色畫冊未必能完全達到治療的效果。 書法初衷是陶冶心靈 作為典型的都市人,日常的學校工作的確使人精神壓力大,容易感覺緊張。兩年前我並沒有選擇參與作為小園丁的熱潮。反之,我選擇了一種集中國文化、藝術、創作和表達的玩兒——中國書法。開始學習時,只是想學一門玩兒陶冶心靈,隨意的就在家附近的畫室報了成人書法班,上課後才知道班中只得我一位成年人。轉眼間,也快學習了差不多兩年了,由我一位到現在三位同學了。未正式接觸書法前,我也只視書法為中國文化版的秘密花園畫冊而已。但學習久了,才發現中國書法博大精深,絶對是一門學問。學習過程中發現單是在紙、筆、墨、印章、裝裱的製作及選材上,已可算上是一個文憑課程的內容。紙有生與熟之分,當中吸墨的程度不一,適合不同的使用者。筆從選擇不同類型的毛到筆的製成,過程手工精細講究,亦分不同的筆性。磨墨的過程是學習定靜的功夫,而墨來自硯,硯更具有收藏及投資價值。印章雕刻及裝裱技術,更是中華文化的一門藝術。書法用的碑帖,字裡的文章能令人感動,而碑與帖也存在着南北兩方的文化,字裏行間的傳頌、書牘信札和詩人的抒情表達也很有學習及鑑賞的價值。書法在中華文化歷史中源遠流長,蘊含數以千計的文化遺跡,既是我們民族遺產,也是全人類共同的財富。 學習書法的初衷是陶冶心靈,希望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讓心靈能獲得休息和舒展的空間。在學習的過程中,讓我不經意地發現了學習書法的神奇效用。每星期上課及練字用上差不多兩個小時,在臨碑帖的過程中,讓自己全然放下心中煩憂及忙碌的生活步伐,專心一致抄寫及思考碑帖或詩詞內容。每次學習新碑帖的初期,總會有未能盡善及不足之處,要學習接納自己的不足,並透過反覆的失敗和嘗試才有進步,還要學懂平靜地欣賞別人和自己的優點,與及積極面對的求進心態。每一次工作感到疲累乏力時,這一小時的心靈洗滌,成為了心靈更新的良藥,那種神奇的效用,讀者們嘗試過後便能深深體會。 不論學習中國書法、茶道或是剪紙,當中都包括了心靈的治療(Therapy)、欣賞和鑑賞(Appreciation)、文化學習(Culture)和學問(Knowledge),就讓我稱它為「TACK教育」。社交網站內有時充塞着對社會和生活的控訴,內容令人厭煩,同時也充滿負能量。都市人與其花一小時在網絡中收集負能量,倒不如嘗試逛逛這個中國文化的秘密花園——中國書法,給心靈來一個SPA。家長們也可考慮除了那些入學需要的課外活動外,也讓孩子接觸這些「TACK教育」,為他們的心靈打下防疫針。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