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吸引海外僱員留港工作?
最近,經常聽到政府說,要講好香港的故事。我看關鍵不在於「講好」,而是在於如何「做好」政府應該做的事情。香港之前之所以對海外僱員有這麼大的吸引力,是因為香港比西方國家更資本主義。
最近,經常聽到政府說,要講好香港的故事。我看關鍵不在於「講好」,而是在於如何「做好」政府應該做的事情。香港之前之所以對海外僱員有這麼大的吸引力,是因為香港比西方國家更資本主義。
中國民間不斷流傳重症患者多,且出現「白肺」患者,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公開批評中國,資訊不透明,世界各地也漸漸失去了對中國的耐性,紛紛頒布自己的區隔方式,是無可厚非。
今年的《施政報告》中,特首李家超特意強調了吸引人才對香港目前狀況的重要性。新加坡被認爲是香港引進人才路上的主要競爭對手。這樣一個彈丸小國,為何值得我們特別注意呢?
新加坡政府的管治模式和前瞻性,近日再度成為本港熱點議題並加以比較,這不難理解。早前,筆者相隔兩年舊地重遊,引發不少感觸,希望就此行的若干觀察,化為文字,冀豐富相關討論。
暫別香港一年多,沈教授上月24日回到中大老家出席畢業禮,風采依然,只是皮膚較前黝黑。他在台上站起來接受榮譽法學博士的一刻, 全場掌聲雷動,都為這位前校長感到高興和驕傲。
時事評論員霍毅強認為,現屆特區政府班子很有心、很努力嘗試解決手上的問題,然而針對兩個最關鍵的發展方向來看,兩位局長仍然未能夠找出最核心的痛點。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在資助學校佔主導, 政府少管學校事務的情況下,有為的政府,要推動素質教育政策, 更需要較大的魄力。當前的局面是要有一股具前瞻發展的改革動力,而不是被動地解決眼前的問題!
香港新一屆政府上任百日,對於放寬入境檢疫,特首李家超強調任何措施都要有序及穩妥,不可帶來混亂,否則會適得其反,欲速而不達。這究竟是閃爍其詞,抑或是按部就班,很快便有分曉。
過去,香港較諸新加坡的優勢關鍵在於背靠祖國,但香港沒有善用,加上在疫情措施上處於中外夾縫中,令香港經濟停滯不前。時事評論員霍詠強認為,根本問題在於港府缺乏長遠規劃。
我有很多海外朋友都跟我說,只要香港仍然堅持入口隔離檢疫和有封城風險,他們都不會考慮返回香港定居,或到香港做生意。當大家愈習慣了Plan B的時候,重返Plan A的代價便會愈高。
估計中國人是不敢放大量資金在新加坡,就算香港人可以去新加坡工作,新加坡政府都是得物無所用,那些去了新加坡工作人很快就會被踢走,咁危險的事,唔會有太多香港人願意去新加坡工作。
新加坡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王瑞杰周一(8月29日)一連三日工作訪問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與王瑞杰會面強調,期望雙方繼續多元合作,促進緊密聯繫,指出雙方合作對整個亞洲地區均有好處。
8月21日晚,新加坡紀念建國57周年,李顯龍總理發表演講,闡述俄侵烏後的全球變局、台海局勢緊張,新加坡作好應對戰爭的準備。在8月9 日的慶祝國慶獻詞,則提到加強防衛、自力救濟、新加坡人的歸屬感。
疫情期間香港有大量生意都流失了給新加坡,令新加坡的經濟在上半年增長了7.7%,而香港的經濟卻連續兩季都出現負增長,全年也不一定有正增長。要扭轉這個局面並不難,只要撤銷來港人士的檢疫隔離要求。
候任特首李家超的競選政綱題為「同為香港開新篇」,當中較多是願景性的文字,欠缺的仍然是市民能看得見、抓得到、有份「同」行參與的政策制定和推展,以及大眾日後能用以衡量成果的績效指標。
從以色列、新加坡和瑞士3個小型開放經濟體的工業成就,我們有理由相信香港再工業化不是夢,但前提是要總結它們的政策及經驗,為香港度身訂造一套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協同的再工業化計劃。
在一球兩制的情況下,如何跟不同國家、不同價值觀,不同思維的人打交道,一定要了解人家是怎麼想的。互相理解最重要的就是走進對方的世界裏去理解,然後互相學習找到最佳方案。
疫情持續至今,香港老人院成為疫情重災區,而新加坡由於mRNA疫苗接種率高,正慢慢走出疫情。同為昔日「亞洲四小龍」的新加坡,我們應借鑑其抗疫經驗,令公眾正確認識疫苗作用,才能亡羊補牢。
香港是國家的特別行政區,必須跟隨全國抗疫政策,積極配合;但同時我們應摸索出一條適合香港自己的抗疫政策和應對方法,釐清我們的抗疫目標,探索到底可以怎樣做。擺脫清零、共存之爭,盡快令香港走出困境。
香港醫療系統崩潰,直接導致收治大混亂。時事評論員霍詠強認為,這段時間新冠確診逝世的病患,無論他們的過世主因是否因為新冠,但收治能力弱、搶救能力不足,醫療系統責任無可推卸。
新加坡外長維文於15日重申:「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行為極為惡劣」。他提到增加軍力的投入,記取烏克蘭教訓:「沒有其他國家會為你流血。你必須站起來,做好戰鬥的準備,盡一切代價捍衛自己的生活。」
最新一份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出爐,紐約、倫敦仍穩坐全球金融中心首、次名地位;而香港和新加坡分別排第三和第四位,得分均下降了25分。
馬凱碩估計,美國的意圖或許要遏制中國成為經濟最強國家,但如果是這樣,一定會失敗,因為無法阻止中國崛起,道德上也不能阻止中國人改善自己的生活。
香港中文大學政治及行政學系前系主任鄭赤琰教授指出,新加坡行非共政策是民主社會主義,李顯龍發表重要文章對中美關係有利,新加坡政府對中美冷戰的看法有代表性。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