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錢有政府包底,即使銀行職員落力催收欠款,還要投鼠忌器,有債仔竟然聲大夾惡振振有詞,反過來怪銀行迫他接受貸款支援,才令他欠債,債仔惡過債主,看來這2800億元已淪為計時炸彈。
國家海關總署29日(周二)表示,根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有關部署和《國境衛生檢疫法》等法律法規規定,今日起,入境人員向海關健康申報時,毋須申報行前48小時新冠病毒核酸或抗原檢測結果。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及威爾斯親王醫院研究團隊最近發現,按患者腎功能調整新冠口服藥物劑量,94%的慢性腎臟疾病患者可以成功完成Paxlovid治療。
新冠的影響力雖已逐漸在我們生活中淡去,但仍要注意如何避免再次中招。中了新冠之後再注意什麼?哪些藥材和食物有助於化痰止咳?一起聽聽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客座副教授林冠傑中醫師分享。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接種新冠mRNA疫苗(復必泰)和滅活疫苗(科興疫苗「克爾來福」)對病毒變異株Omicron均可引發有效的免疫T細胞反應。
我們經歷了三年疫情,不過值得欣喜的是香港市民在03沙士及新冠疫情都有新的學習——當有疫症時,馬上配戴口罩;有呼吸道病徵時就使用快速抗原測試包測試流感及新冠。這些學習都將會成為我們未來抗疫的基石。
近日不少香港和內地市民身邊都現新冠病例,港大病毒學專家金冬雁在灼見名家撰文,表示市民不需過分緊張,多數青壯年市民在接種過疫苗或自然感染後,防重症、死亡效果仍強,病毒殺傷力整體減弱。
現在有一種普遍心態,海嘯過去了,我感染了也沒事,大家就不管了。這想法有其健康、正面的一面,可以去除恐懼和前段時間有意無意的妖魔化,這一點是正面的。
孔繁毅醫生表示,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解除公共衛生緊急狀態,時間恰當,但他強調現時不代表疫情完結,需要繼續監察會否再有新變種病毒出現。
就如人們常說「所有政治都是在地的」,疫情也是一樣,受「在地」時空因素影響。各國民情政情有異,一些舉措因風土不同難以移植;危機如病毒般也會異變,所以危機治理不能墨守成規。
香港和內地過去的疫情告訴我們,大流行肆虐的日子必定重臨。我們不知道何時再來、會在哪裏開始、以及這種微生物的身份和性質,因此我們必須做好準備。相信科學,同時兼顧公眾的心理健康和經濟困難。
疫情大流行令世上人間虛度了3年光陰,所有事物都幾乎停頓了,如今重新啟動,才知所有親情、友情再相見相認是多麼可貴。也有不少事情要重新解凍,從頭學習。
「Fusion融合」這個雕塑交流展靜靜地在亞洲協會香港中心的一角等待藝術愛好者和各地觀眾的到來,向世界展現了這些藝術家們帶着謙遜的心進行合作和交流所融合出的美妙結果。
美國總統以至政府的公關策略與操作,無從評論;但在中國議題挖空心思的原因,路人皆見。陰招上不了台面不說,但為何屢試屢敗、屢敗屢試,只能說明正人有正道,用歪道非正人。
過去3年,新冠疫情令全球經濟遭受巨創,大家都接受並且期望政府擔當領導角色,出手防疫和救市,某程度上犧牲了個人自由和私隱亦在所不惜。自由市場會否變得愈來愈小?
香港的經濟繁榮有賴中小企業的貢獻。居安思危,當香港躊躇滿志重啟經濟的時候,我們希望能將過去近兩年,對疫情下中小企業的經營狀況、政府救助措施以及改善建議的研究成果,與讀者分享。
綜觀整個疫情,3年幾乎沒有回過香港,沒有體會大部分香港人所經歷;身處內地,卻又沒有如其他人感染過病毒。雖說成為「天選之人」,但始終是主流的邊沿,連疫情都是格格不入,頗為遺憾。是以為記。
中大醫院2015年獲政府貸款40億元興建,原定於今年3月起還款。港府早前建議順延還款5年。院方表示,預計大約到2025年6月,才可收支平衡。
新冠病毒帶來的不只是一場公共衛生安全上的災難,更是一系列對經濟商貿、就業民生、教育文化.....的連鎖衝擊,打擊面之大,前所未見。從公共管治的角度言,「危機」已成為新常態。
儘管在兔年會出現了一些對香港發展有利的因素,但香港各界絕對不能有所鬆懈,更不能存有「大安主義」或「僥倖」心態,因為要利用好那些有利因素,香港各界必須付出巨大和艱辛的努力。
這一兩年北京一些重要措施,從好的方面想,都是為了老百姓的福祉,但執行時所產生的collateral damage,代價很大,惹人質疑達到同樣的目的是否有更好的方法。
立春日為每歲之更替時刻,因取之以作為研究流年之對象。曆法世家蔡興華從中剖析疫情何時受控、木旺是否不利樓價,以及哪個月出行要小心。一起聽聽她的分析。
因應工業4.0、數碼轉型、新冠疫情和國際地緣政治變化帶來的營商壓力,許多行業均需變革核心業務,擁抱敏捷轉型,以適應市場及經營環境的急劇轉變,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由灼見名家主辦的2023年投資展望論壇,邀請資深建築師、術數名家蔣匡文博士主講兔年運程與九運展望,當中涉及周易卦象、春牛圖、太乙數等多種傳統術數作參考。
中國取消嚴格疫情管控措施後,新冠感染席捲全國,出現藥物搶購潮等亂象。到底西方國家──特別美國──是如何考量其管控大型疫情的防禦及退場策略(exit strategy),是否值得中國參考?
高鐵香港段周日(1月15日)起恢復營運,毋須預約配額,每日售票上限1萬,北上南下各5000,乘客可在網上購票,或到高鐵西九站買票,預售期15日,並全程引入電子票,車票資料將與證件連結。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