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女兒代表學校參加第一屆「腹有詩書」比賽,時隔一年,我再次坐在台下觀賽。當日會場内嘉賓雲集,學生竭盡所能,比賽氣氛相當熱烈,讓我們經歷了一次很有意義的文化之旅,也令我對本地古文教育有一些觀察與感想。
DSE中文課程持份者的關注重點都放在技術上的致勝之道,迎合歷屆考核模式的教學取向,已成為相關行業的風俗常規,而一些蘊含深意或歧義的篇章如何解讀,不是隨波逐流,就是囫圇吞棗。
文言文範文在公開試的比重日漸增加,是促進古文學習的一大契機,「我真的希望,範文能成為學生學習古文,乃至從中掌握中華文化的鑰匙和導引。」
在中華文化面對西風的衝擊,年輕一代熱衷於西方節日文化,對中華傳統節日文化底蘊缺乏了解和認同的今天,作為老師,是不是該引導學生欣賞中華文化,對中華文化「長善」與「救失」呢?
從2015年12篇文言範文開始,文言文的學與教,均聚焦於應試。學生或會「熟讀精思」,但因評估沒有「文學、文化內涵」,故這部分會被忽略。如何以此作為重點教學,實在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倘若我們對自身文化與傳統只是一知半解,又如何進行有系統的反思和有意義的批判呢?如何教會我們的下一代建立正確的文化認同和身份座標,實乃當前香港的頭等大事。
對初學的兒童而言,誦讀《三字經》等於熟記了許多常識、國學及歷史故事,還可將學習到的內容作為做人處世的典範,明白做人的道理,因此《三字經》一直以來都是兒童啟蒙教材的首選。
書面語比口頭語的表達能力深博得多,用書面語要有一定的修養和學習,未經學習,便不能說出好像「參差」、「參商」、「悽楚」、「淒酸」這一類較有深度的詞語。
黃老師坦言,現在首先要改變「粵語是一種低俗語言」的觀念,「觀念不改變,說什麼都沒用」。他斬釘截鐵地說:「我們的粵語,絕對見得人!任何語言都見得人,何況粵語有深厚的文化底蘊?」
向有「死亡之卷」之稱的中文科文憑試即將開考,今年更新增12篇文言文範文作為考材。闊別多年的範文在文憑試又再重現,教大如何支援教育界教授文言文?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