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教育

學生若真有自主學習的空間,學習成果更是不可控也不必控。(Shutterstock)

先進科技=先進教育?

中國的教育相對穩定,正是向前發展的黃金機會。但純靠先進科技,不會帶來先進的教育。筆者在本欄不斷強調:教育的先進,表現在「把學習還給學生」。明白了先進教育是什麼,才能善用先進科技。

若是沒有測驗考試,家長也不放心,考試和分數,成了他們對子女關懷的焦點。(Shutterstock)

考試細析

不管如何,社會變了,教育也要變。考試必然是首當其衝。人工智能的出現與迅速發展,不由分說地把考試這回事逼到了牆角。

孔子早已提出對教者自許,歲月是逝者如斯,卻不捨晝夜,薪火傳承,為的是下一代。(Wikimedia Commons)

教育帶來遠見

由鄧拍板的重要國策中,又以1977年8月毅然決定恢復公開的聯考,重啟大學之門,最是功德無量。自此,教育正常化,春風化雨澤中華,科教興國重上正軌,這是中國教育發展的轉捩,上天落地下海的各類人才培育出來。

母親的希望,全部在孩子身上;她們的夢想,就是每天能夠安全到校。這是筆者聽到過的對教育最真切的期望。(亞新社)

希望來自自己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兒童的歌,在這悲慘的時刻,他們首先想到的,不是仇恨與復仇。他們唱出的,不是對肆虐者的恨,而是希望看到安全與和平的來臨。

一切都由複雜的因素決定──父母與孩子的性格、家庭中兩代的關係格局、父母用什麼姿態去處理這個交接點…… 等等。不過,任何家庭,總有一天,需要讓「孩子」獨立處理自己的錢,那卻是肯定的。(Shutterstock)

骨肉親情:論「放手」

進什麼幼兒園?進什麼小學?不會由子女決定。進什麼中學?則不同的家庭,可以有不同的決策模式。進什麼大學?則決策的模式差異更大。畢業後做什麼工作,則父母代為安排不是大多數。

佛陀教導我們要「不落二邊」,即是不要掉入是非對錯的二元對立中。(作者提供圖片)

善惡的對立

因此我們看四正勤中的善惡,應該要先去除「我認為應該如何」的習氣,當習氣減弱我執就容易放下。「我執」放下了,自然就像六祖說的「不思善,不思惡」,一切才會回歸本來面目。

「校長,各位老師,各位同學,開飯了!」約有十分鐘的寧靜,我們在靜謐的氣氛下進行午餐。(Shutterstock)

一起午飯的日子

我們是身處在同一社群之中,必定未能樣樣盡如己意,重要的是要互相明白和體諒,學習易地而處,從不同的角度作出考慮。即使我買了他們喜歡的雪糕作為甜品,但我相信一定未能滿足所有人的口味,這就是現實的局限。

進入大學,其實是一個新的階段。如何進一步發揮大學的「解放」功能?(Shutterstock)

讀書與學習

小學、中學,學生的學習愈來愈「正規」,我們就逐漸把「學習」,完全看成是學校裏面的學習,也就是「讀書」。本欄數年來的「老生常談」,就是觀察到學校裏面的學習,往往被對於成績、升學、就業的追求,霸佔了。

校園調解機制對學生帶來正面影響(Shutterstock)

香港校園調解機制執行策略

校園調解機制對學生的成長有著積極的影響,既可幫助學生學習解決問題的技能和能力,又可培養學生公民素養,學會尊重他人、理解多元文化和社會責任感等,學校應該積極推行校園調解機制,以幫助學生成長實踐全面發展。

教育需要側重於「全人發展」(Shutterstock)

教學評估與文明之間

香港學校的評估發展,需要苟日新,若要真正實踐評估促進教學,而教學最重要是建立學生的全人發展,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是很重要的一環,教育的評估內容,也要將中國文明元素加進,從而優化教育。

AI在未來世界擔任了助手的角色,為商業世界帶來不同的好處和便利。(Shutterstock)

AI發展與未來學習

AI技術是不可阻擋的大趨勢,改變了未來教育的發展。「CHAT GPT、AI、Web3.0潮流下的教育創新及應用點子」研討會,讓業界人士與教育工作者互相交流,一同探索科技發展與未來學習的關係。

今天的學校教育,概括性思維有它特殊的地位。(Shutterstock)

概括思維之重要

今天的學校教育,概括性思維有它特殊的地位。近日接觸的很多學校,假如有特色,校長都有一套概括性的想法,除了校長自己堅信不疑,還把這些想法傳播到整所學校,甚至傳染到全校的學生。

那些熱鬧的花冠,還有人把它砌成甜心,然後「化作春泥更護花」嗎?(圖片:作者提供)

人間・四月天

香港今年春暖,四月的木棉已到了落花時節,在「受難」與「復活」之間結了果,「穀雨」之前,棉籽就散落地上。一年一度漫天飛絮的氣象揭幕了,一些遠方的故事蕩漾心頭。

教育的社會文化就是如此,幼稚園,學生家長的期望往往聚焦在升上心儀的小學。至於在幼稚園學了什麼?是否達到幼兒入學的目的,甚少有人過問。然後升中學、升大學,大概都是如此。(Shutterstock)

木匠?園丁?牧羊人?

家長對兒女的態度,簡單分為「木匠」與「園丁」。甚至延伸成木匠──工程師──園丁──建築師──牧羊人──放手,親愛的家長,你願意扮演哪種角色?這些,對教師來說,不也是很好的參考嗎?

近年隨着中國的經濟興盛發展, 中產以上的家庭對子女優質教育的殷切需求, 不少人嚮往外國的教育模式。(Shutterstock)

內地國際學校步入寒冬?

中國教育部2021年3月向包括雙語私立學校在內的學校發出指示,必須安排中國學生接受「全國統一的必修課程」。其實這種加強規管的措施,是針對過往10多年以來外國教育機構在內地開辦學校的失序現象。

在學校的教育中,我們經常發展學生的創意及解難能力,同時亦期望提升他們與人相處及溝通的能力。(Shutterstock)

設計思維初探

設計思維是有系統地思考出創新的計劃,是一個以人為本的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以需求者的需要為核心。透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交流及合作,重新了解要解決的問題,再共建解決方案。

香港受過大專以上教育的人口超過200萬,卻無助制止民智下跌。(Shutterstock)

民智下跌責任誰屬?

本港大專教育從上世紀90年代後飛躍發展,提升了市民的就業技能(也就是競爭力),但與提升智慧無必然關係。民智現在已跌到危險邊緣,過去兩年的社會現象就是個無情的警報。

在近年社會動亂中,經歷新高中教育的一輩,顯示出的卻是缺乏基礎認知,分辨不了真偽資訊,光會喊批判思考,應了孔子「思而不學則殆」的讖語。(Shutterstock)

中小學課程必須徹底改革

世界大勢日新月異,教育亦要與時並進,這絕對無容置疑,更何況現行體制的諸多缺點,不勝枚舉,已確實為社會帶來負面影響,何不乘着大亂後,社會氣氛稍為緩和的時機,來一次大刀闊斧的除弊革新呢?

Page 1 of 3 1 2 3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