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學習語文的不二法門是閱讀相當數量的高質素篇章,不管是精讀範文或是略讀補充文章,不管是老師課堂講解或是學生課後自習,都不容偏廢。
2021年2月初,教育局就優化高中核心科目正式諮詢教育界人士,備受關注。香港教評會就此提出三個主要範疇、三個聚焦項目以及三個課程的主張,以期有效地重新推動2012年擱置之國民教育。
「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2月27日假饒宗頤文化館舉行開幕禮及比賽,首日賽事由天主教聖母聖心小學及荔枝角天主教小學勝出,率先晉級下一輪比賽。
周校長覺得教師是一項神聖的工作,自中二開始便對投身教育工作感興趣,升讀中四時已決心成為一位老師,立定以老師為終身職業的志向。但他的教育之路並非一帆風順,甚至可說是幾經波折。
教育局正更新課程文件及指引,在中小學階段幫助學校推動國安教育,包括新編訂涉及八大範疇的《香港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幫助學校掌握,把學科教學與國家安全教育有機結合。
若疫情持續放緩,除考慮容許學校不超過六分一學生總人數回校上課/考試外,可分階段讓不同級別恢復面課。現時教育局容許小六學生回校參與小六呈分試,教育局亦應容許小五學生也可以回校參加小五呈分試。
學校感到需要把學生送到更寬廣的天地去學習,是校長和辦學團體的眼光與理念。既沒有政策的硬性驅動,也沒有任何的金錢誘因,有的也許是學校之間的互相促進、互相呼應。學校與辦學團體的這種動力,不可小覷。
近期香港教育局公布,對推行已十年的通識科進行改動,筆者認為本次教育局對通識科改動的措施,是敢於面對問題,對準問題所在,大改動是大有利於學生的學,以及教學專業教師的教。
就教師素質方面,政府將會加強培訓,提升操守。教育評議會認為教育局要應再定更具體落地措施 。對近日教育局敢於嚴正處理嚴重失德個案。教育評議會認為方向正確,亦予以支持。
除了知識和才能之外,我們甚少聽到父母在道德/品德方面有特定的要求和「訓練」;因此筆者嘗試在這裏談談「究竟我們希望孩子成為一個怎樣的人」及「作為父母我們可以怎樣幫助孩子成為這樣的人?」
教育局取消宣道小學一位老師的註冊,引起社會廣泛討論,民協前主席、立法會前議員馮檢基認為教育局應要公開有關調查,釋除公眾疑慮。一起聽聽馮檢基的分析。
教育局9月取消九龍塘宣道小學一位老師註冊,引起外界關注,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指出,教師在學校對學生言行影響深遠,他在今集主席開咪有詳細分析,一起聽聽曾主席怎樣說。
教育局以嚴重專業失德為由,取消一名教師註冊,指該名教師在設計的校本教案、教學材料及工作紙,有計劃地散播港獨信息。
有香港年輕一代,唾棄中華文化,背棄民族大義,荒謬地要求歐美各國制裁自己的家──香港,甚至於網上高調宣布與家人斷絕關係的聲明,倫理道德觀在政治的衝擊下淪落至此,實教人痛心。
香港津貼中學議會主席潘淑嫻表示,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全球,教育出現新常態。「停課不停學」,讓全港師生進入了網絡課堂世界裏面。
提及升學及就業輔導組工作的成份,確實在學生面對重要選擇的時候,提供了輔助。不過似乎過分集中在實務的工作上,只服務於中三級選科和中六級升學及就業,欠缺縱向的組織。
教育局向全港學校發信,指學校需要在兩、三日內完成所有考試、或延後、取消部分考試;又要求學校除考試外,要由7月14日起,暫停所有校內活動兩星期,包括補課及課外活動,直至7月28日。
本港疫情反彈,連日爆出多宗本地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後,教育局局長楊潤雄7月10日宣布,中小學及幼稚園,可於7月13日(下周一)提早放暑假,校方亦可按需要進行重要考試。
時下年青人常説:「歷史乏味,提不起興趣來學!」另一方面,很多老師慨歎:「社會複雜,資訊發達,對一些歷史事件無法理清,自己也迷惘,教起來倍感吃力!」,是為史海迷惘和學習中史的低潮現象。
是次中學文憑試歷史科考題事件顯示了當前教改「能力為主、知識為次、價值消失」的問題。如果當局不撥亂反正,「吹水式」思考或分析習慣,將會在新一代的心中落地生根,影響至深且遠。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