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漢權校長x蔡世鴻校長:新特首如何為香港教育開新章?學新加坡大量吸納外來學生激活人才庫
在李家超帶領之下的特區政府,香港教育環境將會如何改變?今集《冷思熱話》請來何漢權校長及蔡世鴻校長探討,香港教育哪處需要「開新篇」、教育改革會否令本地學校出現競爭,以及教師如何裝備自己。
在李家超帶領之下的特區政府,香港教育環境將會如何改變?今集《冷思熱話》請來何漢權校長及蔡世鴻校長探討,香港教育哪處需要「開新篇」、教育改革會否令本地學校出現競爭,以及教師如何裝備自己。
「探究作為立場」的想法可能成為未來教師學習的主流,教師學習不再只被理解為個人的專業發展的歷程或成果,而應理解為對學校教育甚至整體社會帶來改革的長期集體項目。
OECD《學習指南針2030》是一個面向未來的教育框架。這是一個全球共同能力的願景,期望能夠幫助兒童和青年茁壯成長,進而以全面、包容和可持續的方式塑造他們自己的未來。
教育界如果真的出現離職或移民現象,按現實的情況, 完全是可以應付得到的。要記住,教師是一份薪高糧準, 十分穩定的工作,是特別受到求職者歡迎的, 尤其是在遇上經濟下滑的境況。
周校長覺得教師是一項神聖的工作,自中二開始便對投身教育工作感興趣,升讀中四時已決心成為一位老師,立定以老師為終身職業的志向。但他的教育之路並非一帆風順,甚至可說是幾經波折。
香港教育城推出「LTE2020 Teaser」網上講座,邀得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國際教育教授Fernando M. Reimers教授分享。他表示教育界有很多創新,教育在新冠疫情期間出現七個變化。
Hiebert, Gallimore, & Stigler認為教師應用「實踐者知識」有助提升教學效能,如果教師希望提升這類「實踐者知識」成為「專業知識」時,有以下四方面須要考慮。
就教師素質方面,政府將會加強培訓,提升操守。教育評議會認為教育局要應再定更具體落地措施 。對近日教育局敢於嚴正處理嚴重失德個案。教育評議會認為方向正確,亦予以支持。
教育局以嚴重專業失德為由,取消一名教師註冊,指該名教師在設計的校本教案、教學材料及工作紙,有計劃地散播港獨信息。
自2000年提出教育改革後,香港至今仍然未有引進適切國際大勢、應對未來變化的新教育內涵,以至再度審視現今課程、教學法和評估方式。這一狀況着實令人擔憂。長此以往,香港人的競爭優勢將會日漸衰落。
專業教師愛護學生,不會向學生散播仇恨的意識。教育的基本責任之一,是讓學生學會與人相處,特別是與自己不一樣的人。在學生心中種下仇恨的種子,將會為學生帶來終生的心理陰影。這是一種不能容忍的傷害。
英國人毫不遮掩其強盜邏輯,為什麼180年後卻有香港的教師去為英國人掩飾侵略中國的醜惡呢?唯一的解釋是有人以為可以發動另一次鴉片戰爭,目的是為了「割讓」香港,不是給英國,而是給港獨。
一般人都說,教育局也說,學校不是處理政治問題的地方,也不應容許把政治帶入學校之中。利用校長的職能來處理「有問題」教師、或利用校外人士進入校董會來處理「不配合」教育局的校長,本身同樣是把政治帶入學校了。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contact@master-insight.com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