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教師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校校有本難唸的雙移與留港的故事。(Shutterstock)

天要下雨 娘要嫁人

面對教師人手流失,學童人數下降,大灣區必然要發展,國際形勢卻又變動不居,學界逾百萬持份者,如何以「認真團結、實踐目標、持續進步」相互砥礪,有力逐頁翻閱回歸第二個25年的新篇章?這是大考驗、大跨越。

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特質和長處,不可能用倒模的形式,把他們變成一模一樣。

模範教師

每個年輕人都會經歷不同狀況的反叛期,千萬不要先入為主地覺得他們一定是錯,而對他們有這個是好、那個是壞的分別看法,否則會導致和他們溝通上的困難。

羅慶琮校長(左)和曹啟樂校長(右)在見證教師中心選票銷毁後,合照留念。(圖片提供:曹啟樂校長)

教師中心無聲消逝

教師中心成立於1989年,剛在去年慶祝成立30周年。之後教育局宣佈將於今年9月停辦教師中心。作者建議,教育局可以舉辦一次集思會,邀請長期擔任教師中心義務工作的校長及老師們一起參與。

筆者很少主動鼓勵年輕人投入教育,但若遇上有意從事者,筆者都會作出一個提問:「你喜愛與孩子及年輕人為伴同行嗎?」(Shutterstock)

教師皆領袖

學校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提供優質教育,因此領袖教師的特質必須要與課程領導有關。同時,學校亦要營造適切的環境提升及發展教師的能力,因此筆者大致從以下幾個角度作出思量。

以目前電子學習發展的趨勢,我們怎樣看學習、知識、學生和教師的角色等,將大大影響我國下一代的發展及社會和經濟的走勢。(Shutterstock)

你還是教書嗎?

什麼是教師的工作性質?書本擔當着什麼角色?教師和學生在一起的場所算是學校還是「教」校?應付篩選性的考試又是不是學生學習的主要目的?

補充教育,看來本身是健康的。目前出現的,是家長的問題,是由於有些家長的過量安排,對孩子形成了負面的壓迫。(灼見名家製圖)

新生態:就在身邊

學生的學習,必然會滲透到廣大的社會和自然界。學生學習的社會化,就成為教育的新生態。從這個角度看,學生學習的社會化,其實已經在逐漸發生。主要有兩個方面。

疫情和停課、科技的強勢介入,啟示了教育勢必進入的新形態。(Shutterstock)

教育新生態

筆者認為,學校還會存在,而且擔任關鍵的角色,但是勢必會脫離包攬學生學習的角色,因為不是任何意志或者政策可以左右其發展的。於是必然會出現教育的新生態。

對誤人子弟的老師愈加保護、不斷放縱的話,這是對學生最大的、最直接的傷害。(灼見名家製圖)

老師的一句話

小學「老師」公開教導學生,鴉片戰爭的原因,是英國要幫助中國人戒煙而發動的,老師一句話的發酵,英國侵略變幫助,鴉片戰爭神聖的了。如此錯得離譜的個案,夠資格成為香港教育史書裏,極反面的教材。

希望別人認同教師的努力,單有教學能力、專業知識和專業培訓是不夠的。(Shutterstock)

教師專業 顧己及人

曾幾何時,社會對教師這個行業只評為高入息、人工穩,在社會上受人尊重、有認受性,但與其他行業如醫生、律師、工程師等比較,總覺得教師不夠專業,為什麼呢?

我們應該教育兒童表現出他們的仁慈、慷慨和同情心;並嘗試去解決根深蒂固的、制度的問題。(香港理工大學)

徹底解決問題的方向

目前,這個世界急劇變化,充滿機會。如果不重新檢視目前的制度和課程,我們會窒礙學童的學習,減少他們的投入,讓他們毫無準備地面對將來。當一個極待解決的世界性事件出現時,學校可以怎樣回應呢?

專業操守的原則也許不變,但是操守的具體闡釋,一定會隨着社會的變化而不一樣。(灼見名家製圖)

專業教師的身份

教師比學生有較大的經驗積累,對於社會和文化有更深刻的體驗和認識,對於人際交往有基本的原則和素養;應該可以給學生重要的啟發。但是,學生的「路」,卻不一定是教師能夠指出、預測,甚至理解的。

對我們學生往後的生命來說,看得到的政治變幻,是極為短期的;而學生的一生,是漫長的。作為教育工作者,不能因為短期的政治爭鬥,而犧牲了學生的長遠福祉。(灼見名家製圖)

教師專業操守:愛護與民主

專業教師愛護學生,不會向學生散播仇恨的意識。教育的基本責任之一,是讓學生學會與人相處,特別是與自己不一樣的人。在學生心中種下仇恨的種子,將會為學生帶來終生的心理陰影。這是一種不能容忍的傷害。

半日制下,有關學生功課輔導和托管也可照常進行,學校仍然開放,家長仍然可以按以往時間接回子女。(灼見名家圖片)

半日制的可能

現時無論中小學校,都已經進入暑假了,學生也再次進入留在家中漫長而無味的假期。而現在教育界擔心的是,究竟能否在9月1日如期開學呢?還是維持半天上課呢?

對於學生學習能力的新發現,非常可貴,需要珍惜,希望不要輕易丟掉。(灼見名家圖片)

從疫情看到什麼?

離開了課室,給了教師一個機會,試驗各種讓學生掌握自己學習的可能性。這些試驗,並不一定馬上生效,也要準備會有失敗。但是疫情逼出來的嘗試,似乎並沒有普遍的挫敗。這是非常可喜的。

老師無疑是教錯了內容,這點沒爭議,但是如何處理卻更為重要。(Shutterstock)

誰沒有錯?

還記得自己初入教育這一行的時候,錯得很多很厲害,無論是教學技巧、課管技巧、應對家長、待人接物、學科知識……曾經試過讀錯了一個字的音,寫錯了一個字的筆劃,大大小小的錯失,有沒有人完全不出錯的呢?

作為一位教師,一位專業的教師,一位香港的教師,是不會不知道鴉片戰爭的起因的。(Wikimedia Commons)

學為人師 行為世範

教育是一種有關培植人才,訓練技能,以支應於國家建設、社會發展的事業。教育下一代,是教者給下一代學者一個可以仿效的榜樣。今天的香港教育,教者卻在提供一個什麼榜樣呢?

Page 1 of 3 1 2 3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