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內部有人透露,當被問及是否會有比「新保守烏克蘭方案」更大的災難時,拜登回應「等到你看到我們摧毀台灣的計劃」。這條消息一曝光,震撼全世界,當中反映了美國人的心態。
「在企業做研究跟帶領學生做研究,最大不同之處在於,企業研究團隊成員個個都具有豐富實戰經驗,大學學生則是一張可塑性很高的白紙。」黃漢森教授在史丹福大學教學多年,又從學生身上學到什麼領悟?
香港城市大學早前公布2022年LIVAC京港台新聞人物榜及20年綜合榜大數據回顧,共有18人在三地均上榜,其中16人是政治人物,中美兩國政治人物照舊高踞榜首。
中國取消嚴格疫情管控措施後,新冠感染席捲全國,出現藥物搶購潮等亂象。到底西方國家──特別美國──是如何考量其管控大型疫情的防禦及退場策略(exit strategy),是否值得中國參考?
術數名家文相濡為我們預測2023年世局,表示許多困難將於明年出現,而人民幣將成矚目的世界貨幣。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居安思危,我相信中央正全力在備戰中,過去幾年的封關,正是深謀遠慮、養精蓄銳、調配內部資源的最佳時機。許多普通民眾,只沉醉在過去經濟奇蹟的成果,可能還沒有覺察到內憂外患的危機。
過去五年中美關係緊張,此次兩國元首會晤氣氛友好,雙方都強調確立中美關係指導原則的重要性。習主席在會晤中多次提及台灣。強調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兩元首在台灣問題上究竟具體談了什麼?
《紐約時報》分析文章認為,拜登和習近平似乎都急於淡化華盛頓和北京正在走向對抗的看法,尤其是在台灣問題上,拜登告訴記者,他認為中國大陸對台灣的軍事行動並非「迫在眉睫」。
國家主席習近平周一(11月14日)乘坐專機抵達印尼峇里島,出席在當地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同日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中美元首會談,這是拜登上任以來,首次與習近平的面對面會晤。
在位最長的英國君主伊利沙伯二世逝世,享年96歲。73歲的長子、王儲查理斯將會繼位,成為國王查理斯三世,全國將進入為期10日的哀悼期。
時事評論員霍詠強認為,香港回歸以來,受到反對派及外部勢力的蠱惑,一步步走向泛政治化。但無論左右派,意識形態凌駕理智肯定會出問題。最近國際社會發生的兩宗事件,均說明了政治化的可怕。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香港回歸以來,受到反對派及外部勢力的蠱惑,一步步走向泛政治化。但無論左右派,意識形態凌駕理智肯定會出問題。最近國際社會發生的兩宗事件,均說明了政治化的可怕。
只有中國的動員能力、組織架構和志願機制,才容許重慶山火這樣的救援行動得以有效落實。相比之下,美國的學生貸款減免計劃也只能在美國發生,為着在中期選舉爭取選票,毫不考慮公平原則而無限印鈔。
11月美國將進行中期選舉,術數名家文相濡為我們預測美國會否加入台海爭奪以及中期選舉結果。另外,在九運中,英國、中國的運程又會是如何?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美國官員多次竄台所為何事?其中目的之一,是游說台灣晶片生產商(例如台積電)參與美國總統拜登剛於8月9日簽署的《美國晶片法案》,在美國開設更多晶片生產廠房,聯手遏制中國大陸電子產業發展。
在特朗普的支持者看來,拜登千方百計要陷害特朗普。美國的黨爭愈演愈激烈,民主、共和兩黨勢將變成不共戴天,有人甚至預期會發生內戰。民主社會以和平方式進行的政黨輪替能否持續亦成疑問。
多家美國和台灣傳媒報道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確定訪問台灣。據報道,白宮和美國軍方已多次勸阻佩洛西訪台,但佩洛西態度極為堅決,甚至放話稱只有美國總統拜登親自勸說才會考慮。
只要民進黨激進分子還在統治台灣,北京與台北的關係仍然會是中美關係的潛在計時炸彈。基辛格曾表示,不應讓台灣問題對美中關係造成不利影響。可悲的是,佩洛西「暫定」的訪台為緊張的美中關係火上加油。
佩大媽心裏有數,一聲話組團去台灣遊埠,她知道必有人暴跳如雷,拜登這樣說是探探大陸口風,KOL又中了他的計。美國是有真材實料的強國,即是說,如果你有李小龍般的實力,你愈嚇他、他便愈堅持。
國家主席習近平周四(7月28日)晚應約與拜登通電話,這是拜登上任美國總統以來,兩國元首的第5次交談。新華社報道,兩國元首就中美關係及雙方關心的問題進行了坦率溝通和交流。
拜登出訪中東,欲藉此扭轉中期選舉的不利形勢。但以色列在以巴問題上立場強硬,伊朗已對西方國家完全失去了信心,沙特亦對美國的要求置若罔聞,拜登的中東之行,很可能一事無成。
日本的對華政策已經感受到了安倍的遺產:在未來幾十年裏,在一個自信和「野心勃勃」的中國,以及日美和日本與西方同盟之下,與中國進行務實接觸,並逐步進行軍事重整。
英國首相約翰遜周四 (7日)宣布辭去保守黨黨魁,但留任首相至選出繼任人。美國總統拜登同日亦就約翰遜辭職發表簡短聲明,卻隻字未提約翰遜本人。為什麼拜登認為不必在聲明中提及約翰遜?
美國最高法院推翻了1973年對Roe v. Wade一案的裁決,將導致美國的婦女無法繼續享用墮胎自由。作為民主黨,拜登擺明車馬要設法推翻最高法院的主導,最高法院的裁決最終依舊離不開行政主導。
基辛格認為,拜登將美國和人民的未來押在俄烏衝突的地緣政治策略上,是嚴重錯誤的,這將會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大的戰略災難;筆者對此非常贊同,並希望俄烏衝突盡快平息、這場毫無意義的戰爭盡快停止。
美國也再三強調中國的崛起已經對世界帶來威脅,正在以武力威脅台灣的安全,中國可能準備「入侵」台灣。這種講一套、做一套的態度更能惹起日本和台灣政府的「搖旗呐喊」。
拜登的「癡呆」與「口誤」,原來是另類的心理武器。美國的敵人正在籌劃「超限戰」,拜登這個「老人牌」、疑似間歇性故障的機械傀儡,有如在麥田上樹立的一個稻草人,對於烏鴉,又何嘗不是超限戰的一種?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的對華政策演講實屬姍姍來遲,它是值得歡迎的。在列出中國對美國(及許多其他國家)所構成的一長串政策挑戰之後,接下就是最困難的部分:制定出一個應對這些挑戰的綜合戰略。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