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屆政府要做什麼?
經過近3年的社會動盪和疫情摧殘,香港元氣大傷,表面穩定的背後隱藏着一股中產移民潮,及年輕一代的躁動不安。未來5年政府要安定人心,令社會逐步走向和諧,也許需推動幾項大型社會計劃。
經過近3年的社會動盪和疫情摧殘,香港元氣大傷,表面穩定的背後隱藏着一股中產移民潮,及年輕一代的躁動不安。未來5年政府要安定人心,令社會逐步走向和諧,也許需推動幾項大型社會計劃。
港大榮休教授周永新指出,李家超必須明白,解決市民的住屋困難,並不單是一項民生議題,更是保持香港長期繁榮和穩定的重要措施。從過去幾任特首的經歷,可以汲取四項教訓。
歷史學者出身的劉智鵬,自言習慣用歷史的眼光看問題。他形容這次參選立法會,是「應用歷史」(applied history),把自己20多年來在香港史研究方面的經驗貢獻社會。
東華學院陳慧慈校長與張炳良教授對談,指出社會需要凝聚更多力量來解決房屋問題,另外如要增加年輕人對社會的認同感,年輕人須擁有願意為社會付出及貢獻的熱誠。
希望政府借助今次皇崗口岸落實「一地兩檢」的契機,認真檢視香港的邊境地區與跨境運輸規劃發展,善用土地資源,切實解決土地、房屋及交通問題,切實改善市民的生活和福祉。
防疫治疫是近月以至一年以內的頭等大事,能盡快清零,社會經濟便可恢復正常,公帑不會白消耗,社會民生與經濟不會重重的被損害,影響深遠。香港到今天再無任何藉口抗拒防疫治疫的緊急措施。
香港是外向經濟體,環球經濟不景氣,怎可獨善其身?新冠肺炎情況嚴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疫症似延續至秋季,甚至年底始消退。即使最樂觀估計,全面復原也需待明年,百業難免進入嚴冬。
現在示威已經進入第5個月,林鄭和北京政府可以從暴力事件中汲取很多教訓。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當局無法藉由大規模拘捕、《緊急法》和事實上的宵禁來嚇怕市民。無論警方逮捕了多少學生,人們都不會懼怕。
在燃燒彈下的《施政報告》,房屋問題應該排在第二位,第一位當然是政府如何止暴制亂,究竟政府應該怎樣做,我相信特區官員已經有一套一般人不明白的方案,而我又不是那方面的專家,倒不如講番房屋問題。
香港大學經濟學講座教授王于漸認為,香港今天遇到問題不是房屋問題,而是貧富懸殊的問題;這不是供應問題,而是購買資金不足的問題。
不想政府有機會解決房屋問題的人,千方百計都想阻撓政府獲得可供城市發展的土地。他們最近搬出了一條似是而非但一樣有人信的理由──政府有了地之後,亦不等同市場上有平樓賣,小市民可能一樣買不起樓。
香港政府重視解決人民住屋問題,應該效法新加坡的成功模式,立即在新界的廣闊平原地上,規劃新的居民點,然後以規劃圖則和公眾利益為基礎,動用香港法例第124條《收回土地條例》收回所需土地。
私人住宅租賃市場相對較少,卻反而要容納全港住戶增幅中的大多數,市場上湧現「劏房」單位,也就不足為奇;結果導致租金與樓價同時飆升,房屋需求有增無減,私人發展商則轉而興建更細小單位。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contact@master-insight.com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