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語權的爭奪是一個長期的重要工作,關鍵在對歷史和時事的正確陳述。二十大的內容十分充實豐富,指明了今後25年的發展方向。期望特區政府結合香港的實際,及時用所謂「懶人包」 的方法,引導港人深刻認識其重要性
如果一國兩制模式的設計和實施不僅有利於港澳台,也有利於不同社會經濟和政治制度的人民和平共處,那麼它的進一步完善,更寬容和更大膽的實施,或許是未來幾年,一國兩制在港澳台地區取得成功的先決條件。
為慶祝香港理工大學85周年校慶,校方重新設計主校門,並於周三(8月24日)舉行揭幕典禮。行政長官李家超致辭時表示,香港的各間大專院校,肩負培育愛國愛港、具備世界視野的新一代的責任。
社會最需要什麼樣的愛國者,不是虛假的愛國者;企業最需要什麼樣的員工? 不是阿諛奉承之輩,忠言通常逆耳,所以企業領導者固然需要有視野、有魄力,但也需要辨別誰才是企業真正的良才,絕非拍馬屁之流。
「紫荊文化盃」我愛我家創作大賽──全港小學生創意閱讀報告比賽頒獎禮於7月24日上午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在致辭中勉勵同學,閱讀是學問的基礎,開啟智慧之門,鼓勵同學廣泛閱讀。
「紫荊文化盃」我愛我家創作大賽──全港小學生創意閱讀報告比賽頒獎禮於7月24日上午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在致辭中勉勵同學,閱讀是學問的基礎,開啟智慧之門,鼓勵同學廣泛閱讀。
作為一個普通市民,筆者最喜歡聽李家超說的一句話,就是「解決問題」,他在上京領取委任狀和接受領導人接見之後,曾經對傳媒說過:「問題很多,但每天解決一個,一年就有360個,積累下來就應該有成績了」。
教材是教師教授學生的主要憑藉,是教師進行教學,從事教育工作的武器和依據,更是學生獲得系統知識以啟迪思想,致力提高思想品德覺悟的重要工具。因此,教材內容的正確性和高素質決定一切。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教授撰文認為,李家超以壓倒性高票當選特區行政長官,是一國兩制實行以來的一個里程碑。中央對港新政策的亮點,是將內外敵對勢力「永久」排除出香港的管治架構和政治舞台之外。
香港的本地平台必須佔據主導地位,才能對抗西方媒體肆意制裁本地政要的手段,杜絕外國勢力干預,亦能避免以中國大陸媒體作為替代品,將極端民族主義和篩選言論的影響力降至最低。
李家超參加香港特別行政區第6屆行政長官選舉,標誌着北京在其對香港政策上,採取以國家和制度安全為重中之重。但在重組香港分散的派系精英的統戰工作過程中,李家超挑選司局長和行政會議成員絕非易事。
駱惠寧的新春致辭,以「讓歷史之光照亮香港未來」為題,表示過去一年是香港開啟一國兩制新局面的一年,對香港發展前景充滿希望,關鍵是港人要有堅定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歷史自覺。
立法會前主席、香港政策研究所副主席曾鈺成認為,這一刻中央仍然要作不同的考慮,到底林太是連任、不連任,還是由誰來接任,需要考慮多種因素。
據出席會面的3位立法會議員引述夏寶龍的講話,指夏寶龍的講話包括3個層面,包括:立法會過去在實際操作中遇到的問題、立法會的憲制地位,以及對新一屆立法會和立法會議員的期望。
現行《城市規劃條例》在1939年制訂,該條例由制訂至今,原有內容大致上一直維持不變。隨着本港社會、經濟及政治環境日趨複雜,條例中的各項條款,已經過時,實在有必要徹底檢查及更新法例。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12月22日前往北京述職,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分別於中南海接見。習近平表示,香港過去一年由亂轉治的局面不斷鞏固,新冠疫情防控成效明顯,經濟逐步復甦,社會保持安定。
立法會選舉地區直選結果出爐,非建制陣營大敗。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教授認為,反對派將逐漸從政壇中淡去,亦難以吸引人才。與此同時,愛國陣營的表現會否出現分化?一齊聽聽劉教授如何分析。
香港政制發展的走向,則由邁向西方民主的政制改革,變成中國式的政治改造──通向西方民主的大門已被關上,未來政制發展將會是「完善選舉制度」與中國式民主的對接,基本概念已寫在剛出爐的香港民主白皮書裏。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教授認為,新一屆立法會將由愛國者主導,行政與立法關係將大有改善。工作重點在於民生,包括進一步促進中港經濟融合、擴寬產業根基,達理香港經濟多元化,社會才能持續發展。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灼見名家」7周年論壇,指出過去四年多擔任行政長官的感受是,「香港同時受到這麼多的衝擊,的確是很嚴重。現在正是復原、重生的機會。」
泛民政黨的出路不外兩個選擇,一是另組政黨,改弦易轍,和過去的泛民政治立場徹底「脫鈎」,重新處理和北京及特區政府的關係,如此方能生存。不走政黨路線,另一選擇是重返1970 、1980年代。
「電梯大王」、菱電發展創辦人胡法光博士的兒子胡曉明博士為父親立傳,上周三(9月29日)舉行新書發布會,多位政商界人士出席,訴說胡法光先生的良好家風 ,以及如何承擔社會責任的故事。
香港新思維主席狄志遠自稱「非建制派」,最終當選社會福利界選委。他在選舉當日接受秦玥專訪,指出未來兩年大家應該集中精神搞好民生工作,而不是衝擊政府。香港需要一個和而不同的社會,只有這樣民主才能日漸開闊。
人們始終依靠中央而不是主動在經濟上或政治上活躍;政治重心在一個只對君主負責的混亂官僚制度中──改革後的香港最多亦只會變成這樣子,精英們斷不會出現中央所希望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近年國際政治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而重大的變化。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香港亦無法獨善其身,不排除類似葉劉淑儀出席國際論壇面對的情況日後可能重演,政治人物應該有清醒的認識。
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從來不是非黑即白、「自古以來」的,而是外向型、複合型,且多元複雜的。在「新香港」下,這些觀點和討論會否繼續延續下去?還是會定於一尊呢?對於往後香港的身份認同培育,又會有怎樣的影響?
新的選舉制度將讓更多親北京的精英和團體從基層進入立法會,他們或許有更「社會主義」或「福利主義」的倡議來糾正香港資本主義的剝削。因此,這不單單對建制派有所影響。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