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心理壓力

佛法和戒律是用來修正自己,而非用來評判別人的。(作者提供圖片)

出家人也有壓力?

修行本來就會經歷發現煩惱、解決煩惱的過程,當中偶爾會引發一些身心現象,像壓力就是,學習如何調適壓力也是修行的一部分。跟在家人比較,其實出家人除了可以全職投入修行之外,更肩負弘揚與傳遞佛法的責任。

遇到有人心理未適應復常生活,要多點包容。(Shutterstock)

香港疫戰後的重建

大家現在看似已經復常,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但有些經歷是不能復常的,如已離世的親人、四散的朋友、已無業的生活、倒閉了的公司及嚴重上網成癮的學童,造些問題都需要更多時間才能真正處理,需要大家互相包容。

強調紀律的標準同時,亦絕不能忽視子女在身心的個別差異。(Shutterstock)

管教的紅綠燈 

大家在揣摩管教準則時,可以參考馬路上紅綠燈的概念;當行人見到綠公仔人像過路燈時才可橫過馬路,紅燈便要停下來;路上的車輛也要遵守交通燈號,才可以使大家有秩序及安全地生活。

香港從混亂復甦,仍需各界共融和協助。(Shutterstock)

共創港人家園 為時未晚

現時香港的情況,猶如在有限肥料的土壤內不斷折枝,種植新的植株,但由於營養不足,未有一株能健康發芽。我們急切需要做的並非揠苖助長,而是施肥料、澆土壤所需的水份及提供足夠的陽光,讓香港家園可健康成長。

將來完全沉浸於元宇宙的空間,學業問題將會更嚴重。(Shutterstock)

不能獨留子女在元宇宙

法例訂明家長不應獨留子女在家中,其實獨留子女在元宇宙的危險也一樣!不論因為忙碌或沒有興趣參與電子世界,家長與子女的關係只會更疏離,而子女沉迷的可能性就會更高,因為他們在迷途時找不到引路人。

只有女生可以做媽媽,上天賦給女生的這個福氣是人世間任何高官貴爵都不能比的。(Shutterstock)

幸好有媽媽……

教育女生比教育男生重要,不要怕富不過三代,只要第二代的媳婦好,富就可以傳三代。拿破崙說一個孩子行為舉止的好壞,完全取決他的母親。當你教育一個女童,你教育的是整個家庭和下一代,媽媽好,孩子就會好。

大家可以尋找一些心理學技巧,既幫自己放鬆,又可以協助身邊的人減壓。(Shutterstock)

苦難中的反思

新冠疫情以及俄烏戰爭當頭,令人不禁無奈及徬徨。在21世紀面對政、經、衛等考驗,除了自己及家人做好求生準備,更應互相鼓勵而不要責備,釋放心理壓力。

失眠的原因可分為內在心理和外在環境因素的兩大類,心理因素比外在因素較難解決,但卻是失眠的最核心原因。(Shutterstock)

失眠與催眠

睡眠是每個人每天都需要進行的,失眠會使人持續困擾,催化睡眠是自己增加睡眠數量及質量的方法。另外,大家亦可向註冊催眠師學習正統的自我催眠,讓自己進入睡眠狀態。

究竟家長在資訊泛濫的年代,能否不轉嫁心理壓力給子女呢?(Shutterstock)

心理上的供求失衡

教育上的供應與需求問題,需要家長、老師、校方及教育界人士一同反思,怎樣才可在新的時代中,為孩子帶來知識教育外,還能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吸引他們積極學習的心態呢?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