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大樂:社會復常是回到起點,還是順勢帶來改變?
社會復常後,大家是除下口罩,回復以前的生活,還是多走一步,認真思考疫情觸發了一些什麼新的社會、經濟、文化趨勢,從中掌握未來社會走向?呂大樂教授在《明報》撰文認為,一些微觀的轉變有可能成為未來的趨勢。
社會復常後,大家是除下口罩,回復以前的生活,還是多走一步,認真思考疫情觸發了一些什麼新的社會、經濟、文化趨勢,從中掌握未來社會走向?呂大樂教授在《明報》撰文認為,一些微觀的轉變有可能成為未來的趨勢。
後疫情時代正是聯繫地區建制組織與學校的最佳時刻。地區建制組織具有足夠的社區網絡,跟商會、鄉事、政界、民生組織亦有緊密聯繫,加上不少學校具有社區所欠缺的實驗空間與創科設施,兩者互補不足。
因應工業4.0、數碼轉型、新冠疫情和國際地緣政治變化帶來的營商壓力,許多行業均需變革核心業務,擁抱敏捷轉型,以適應市場及經營環境的急劇轉變,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城市,學生過往被期許必須要有許多國際經驗才會顯得突出及擴闊眼界。但在疫情過去幾年間,作為學生能離開香港前往海外的機會不多,但這並不代表學生不可以在這幾年加強個人的國際視野及全球素養。
這次疫情本來是推動線上終身學習、遠距醫療、數碼政府等新舉措的絕佳機會,也是將香港進化成知識型經濟的重要契機,但政府就這樣白白浪費一場「好的危機」。但面對政府能力低下,其實還未至於一切皆休。
期待新一屆政府的成立,能以衝勁及遠見,帶領香港為持續的疫情及後疫情時代,訂出合適的教育發展方向,以讓教育部門能相應地調整政策及施行措施,讓莘莘學子的青少年期學習時光不枉過。
隨着疫情的發展,中藥治療病情出現了良好的療效,疫苗開發及相應的生物識別技術等打開了難得的爆發性發展空間。由於疫情受到出行限制,互聯網相關行業將獲得新一輪的蓬勃發展機會。
香港保安局局長鄧炳強相信,在歷屆特區政府建立的良好基礎下,新政府管治團隊將全速做好後疫情時代的民生經濟康復工作,帶領香港抓住機遇,重新出發。
習近平強調,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場變局不限於一時一事、一國一域,而是深刻而宏闊的時代之變。如何戰勝疫情?如何建設疫後世界?是世界各國人民共同關心的重大問題。
理大前副校長衞炳江教授於6月10日正式就任香港浸會大學第六任校長,他在典禮中表示,將積極探求科技與人文結合空間,其研究提供更多跨學科領域的課程,培養未來領袖應對世界劇變。
後疫情社會發展目標轉向更重視環保及可持續發展,各國政府積極投放資源,在國家「十四五」規劃下,致力推動碳中和,未來天然氣使用量將續提高,料可為城市燃氣企業提供支持。
今年將邀請多位演講嘉賓出席論壇,香港大學校長張翔教授將擔任主禮嘉賓及致辭,多位政商學界,以及醫學和生物科技業界翹楚,將分析中美博弈的最新發展,及探討對付疫情後的醫療發展趨勢,為社會的長遠發展共商良策。
下月24日將是聯合國成立75周年,國家主席習近平21日在聯合國成立75周年紀念峰會上,透過視像呼籲「聯合國要主持公道」,並表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需要強而有力的全球性應對。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